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每一場告別少一點遺憾,他們為逝者策劃人生謝幕禮

發布時間:2023-04-03 11:16:00來源: 武漢晚報

  綠樹成蔭,芬芳的花叢(cong) 中央,莊重地為(wei) 逝者完成葬禮儀(yi) 式,這是逝者最後的人生謝幕禮。清明節前,記者走近殯葬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在他們(men) 看來,這份工作十分神聖,要讓人生句點上的每一場告別盡可能完滿。

  主持送別逝者最後一程

  4月1日,一位老人來到龍泉山孝恩園祭掃時,因突發不適癱坐在地上,在附近值守的95後禮儀(yi) 師何東(dong) 升和同事們(men) 迅速找來駐園的醫護團隊,對老人進行急救處理並將其送往醫院。這是何東(dong) 升來到陵園工作的第三個(ge) 清明節。他的工作是引導、陪伴家屬完成下葬儀(yi) 式。何東(dong) 升並非科班出身,但對殯葬服務有著自己的理解,“陪逝者走完最後一程,這份工作有特殊的意義(yi) ”。

  每年,何東(dong) 升要主持的安葬儀(yi) 式達280餘(yu) 場。忙的時候,一天會(hui) 送別兩(liang) 位逝者。他說,工作之初最難調節的是“情緒”,因為(wei) 常常目睹悲歡離合,他容易被感同身受地帶入進去。在前輩的指導下,何東(dong) 升調整心態,更認可這份工作的價(jia) 值。

  孝恩園共有18名禮儀(yi) 師,負責主持儀(yi) 式到安排流程。即便在夏天,他們(men) 也要身著西服、打上領帶,站在烈日下炙烤,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主持儀(yi) 式前,何東(dong) 升會(hui) 頂著心理壓力反複詢問家屬逝者的信息,根據逝者職業(ye) 、愛好、生前願望等來設計儀(yi) 式,盡力滿足家屬的要求,“這是對逝者和家屬最大的尊重”。

  何東(dong) 升說起自己最難忘的一次儀(yi) 式,他詢問逝者的兒(er) 子:“還有什麽(me) 東(dong) 西想一起放進去?”對方淚奔:“我真的不知道。”原來,逝者兒(er) 子由於(yu) 工作忙碌,未能在平日多陪伴父親(qin) ,不知道父親(qin) 的喜好。這一幕觸動了何東(dong) 升,如今,隻要有時間,他都會(hui) 盡量陪伴家人。

  按逝者喜好布置送別現場

  花藝師申雪是何東(dong) 升的搭檔之一。隨著生態安葬和文明祭掃的觀念深入人心,鮮花安葬和祭掃逐漸被人們(men) 接受,各種花材和葉材在申雪手中變換造型,讓告別現場變得動人,這是申雪的工作。

  申雪來到陵園工作已有9年,她也是公司禮儀(yi) 部部長。每一場儀(yi) 式,她都會(hui) 詢問並想盡辦法調來逝者鍾愛的花卉品種。她理解家屬失去至親(qin) 的心情,更希望通過做好專(zhuan) 業(ye) 服務,讓對方感到慰藉。

  一次,她得知一位逝者生前非常喜愛鬱金香。當時,武漢市內(nei) 各大花卉市場都沒有供應,她輾轉聯係到雲(yun) 南一家供應商,用最快的方式運來武漢,讓家屬特別感動。

  從(cong) 業(ye) 9年,申雪送走了太多逝者,她也更加敬畏生命、珍惜當下。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讓每一場生命告別盡可能美好,讓逝者有尊嚴(yan) 地離去,也讓生者得到繼續前進的勇氣和治愈的力量。

  園林師傅見證陵園變化

  清明時節,楊柳樹萌出新芽。在孝恩園,綠化覆蓋率超過90%。站在樹下,綠化部門的園林師傅桂順保指著自己新近修剪的鬆柏,眼神中十分欣慰。從(cong) 20多年前建園至今,他見證了一座陵園的變化。

  黃負生烈士就安葬在龍泉山孝恩園。記者看到,烈士墓旁的鬆柏花草長得茂盛。為(wei) 了管護好陵園的一草一木,桂順保多次向園藝專(zhuan) 家請教,他平均每天要在園子裏走上3萬(wan) 步。

  57歲的胡作來在孝恩園工作了23年,從(cong) 事保安工作,他在陵園巡邏,隨時看是否有人需要幫助。

  每年清明節是他最忙碌的日子。有時,胡作來碰到外地趕來的逝者親(qin) 屬,趕路一天,傍晚才趕到陵園掃墓,胡作來就打著手電筒陪伴他們(men) 掃墓,“工作時將心比心,就能做好服務”。

  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郝利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