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職業院校就業“最後一公裏”
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肩負著培養(yang) 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在促進區域產(chan) 業(ye) 升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獨特作用。《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ye) 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yu)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規模的10%。屆時職業(ye) 本科學校的年度招生規模將超過50萬(wan) 人。與(yu) 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職業(ye) 本科院校的就業(ye) 指導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短板”,就業(ye) 保障製度體(ti) 係尚不完善,畢業(ye) 生麵臨(lin) 就業(ye) 困難。進一步暢通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渠道,提高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的就業(ye) 質量,是穩步發展職業(ye) 本科教育,提升職業(ye) 教育吸引力和社會(hui) 認可度,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的必然要求。
強化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讓人才培養(yang) 質量“高起來”
精準、適切的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對於(yu) 提升職業(ye) 本科學生的就業(ye) 競爭(zheng) 力和綜合技能素養(yang) ,實現人生理想具有重要作用,職業(ye) 本科高校要加強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xing) 趣專(zhuan) 長,明確自身發展方向。
對症指導,一生一策。學校應“以生為(wei) 本”,從(cong) 入學階段就開始針對學生個(ge) 人職業(ye) 生涯開展規劃指導,通過“對症指導,一生一策”的方式,提高職業(ye) 規劃教育的精準度和有效性。一是深刻認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就業(ye) 格局的變化形勢,通過走訪調研企業(ye) 等用人單位,深入了解行業(ye) 企業(ye) 對人才技能的最新需求,及時反饋到職業(ye) 本科學生的人才培養(yang) 方案上,保障畢業(ye) 生的知識技能結構與(yu) 企業(ye) 需求有效對接。二是針對具有創新潛質和創業(ye) 才能的畢業(ye) 生,堅持鼓勵引導,做好資源整合、信息溝通和政策支持,幫助他們(men) 通過創新創業(ye) 實現高水平就業(ye) 。三是對有心理障礙、家庭經濟困難、學業(ye) 落後等就業(ye) 弱勢群體(ti) ,精細化推進就業(ye) 幫扶工作,依據學生自身的興(xing) 趣能力和就業(ye) 過程中麵臨(lin) 的難事、愁事,做好心理疏導、推薦崗位、修改簡曆、指導麵試等不同環節的服務指導工作,為(wei) 他們(men) 打通就業(ye) “最後一公裏”的堵點。
創造條件,多途徑就業(ye) 。學校應促進職業(ye) 本科人才培養(yang) 環節與(yu) 就業(ye) 體(ti) 係實現有效貫通、有機融合。一是建立健全行業(ye) 學院與(yu) 辦學製度,將其建設成為(wei) 與(yu) 校企合作的樞紐,力推訂單式、中國特色高層次學徒製等培養(yang) 模式,創新試點“政行校企”共建行業(ye) 學院等聯合育人模式,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水平和就業(ye) 競爭(zheng) 力。二是建立校園就業(ye) 驛站,利用多元化的市場資源,通過校企“點對點”合作,促進雙方就業(ye) 信息共享,實現職業(ye) 崗位的最新信息與(yu) 職業(ye) 本科人才培養(yang) 進度同頻共振,為(wei) 學生提供更為(wei) 精準的就業(ye) 服務保障。三是充分發揮“工學結合”與(yu) “頂崗實習(xi) ”的培養(yang) 優(you) 勢,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空間,引導幫助學生在實習(xi) 實訓過程中,及時了解把握就業(ye) 市場的崗位需求和職業(ye) 信息,突破就業(ye) 信息壁壘。
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課程體(ti) 係,讓服務社會(hui) 能力“強起來”
要讓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服務社會(hui) 經濟發展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能力強起來,需要在職業(ye) 本科課程體(ti) 係改革上下足功夫,促進課程內(nei) 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麵與(yu) 時俱進。
以“就業(ye) 創業(ye) ”為(wei) 導向,創新教育標準與(yu) 範式。新興(xing) 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影響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正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技術與(yu) 傳(chuan) 統學科專(zhuan) 業(ye) 領域交叉融合,成為(wei) 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的新趨勢。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需順應新就業(ye) 形態下的人才培養(yang) 規律和職業(ye) 發展需要,以“就業(ye) 創業(ye) ”為(wei) 導向,創新教育標準與(yu) 範式,推進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學校與(yu) 企業(ye) 、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職業(ye) 崗位、課堂教學與(yu) 實訓實習(xi) 的深度對接;促進就業(ye) 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教育深度融合、專(zhuan) 業(ye) 學習(xi) 與(yu) 實習(xi) 實踐互為(wei) 依托,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自己在產(chan) 業(ye) 變革中的職業(ye) 潛能,在技術浪潮中抓住創新創業(ye) 的時代機遇,正確選擇未來的職業(ye) 發展方向。
強化“能力本位”,重視高水平高技能培養(yang) 。在構建職業(ye) 教育課程體(ti) 係過程中,職業(ye) 本科學校要在“課程形式、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不同層麵,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一方麵,職業(ye) 本科教學內(nei) 容應緊密對接生產(chan) 實際和社會(hui) 實踐,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產(chan) 業(ye) 前沿元素及時納入課程實訓環節;另一方麵,要根據市場需求,與(yu) 區域內(nei) 的行業(ye) 企業(ye) 開展合作交流,邀請企業(ye) 參與(yu) 共建專(zhuan) 業(ye) ,製定課程體(ti) 係,開發專(zhuan) 業(ye) 課程、特色教材,共建實習(xi) 實訓基地,實施考核評價(jia) ,共享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讓企業(ye) 精神、企業(ye) 技能切實融入職業(ye) 本科教學體(ti) 係,提高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的實踐技能及核心素養(yang) 。
加強職業(ye) 規劃師資培養(yang) ,讓就業(ye) 指導工作“穩起來”
做好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應積極發揮教師的作用價(jia) 值,通過加強職業(ye) 規劃師資培養(yang) ,提高就業(ye) 指導工作的穩定性。
積極推行職業(ye) 導師製。職業(ye) 本科院校的導師應當有針對性地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社會(hui) 實踐及創新創業(ye) 活動,根據學生個(ge) 人特點及發展意願,幫助學生製定職業(ye) 生涯規劃,確定職業(ye) 發展方向,同時還要在教師群體(ti) 中發揮“傳(chuan) 幫帶”作用,共同做好職業(ye) 本科學生的就業(ye) 指導工作,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就業(ye) 育人目標。職業(ye) 導師自身也需要積極更新教育理念,通過下企業(ye) 鍛煉、參加培訓等方式進行係統學習(xi) 訓練,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職業(ye) 導師通過參與(yu) 企業(ye) 生產(chan) 、管理一線工作,能夠更好地反思教材內(nei) 容和教學方式的不足,把企業(ye) 的新經驗、新技能引入課堂,促進理論化的教育理念與(yu) 實踐化的教學理念融合貫通,幫助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提升就業(ye) 能力。
優(you) 化職業(ye) 谘詢指導服務體(ti) 係。求職階段是學生職業(ye) 感知最真切、谘詢需求最迫切,往往也是最迷茫的時間段。職業(ye) 本科學校應抓住這一窗口期,針對畢業(ye) 生遇到的不同就業(ye) 問題,鼓勵學院利用互聯網平台和信息發布渠道,結合對口行業(ye) 特點開展學院間、專(zhuan) 業(ye) 間合作,幫助學生正確擇業(ye) 、求職。針對不同學生需求,分類設置職業(ye) 測評、形象設計、禮儀(yi) 規範、簡曆製作、模擬麵試等就業(ye) 實訓項目,實施小班化實訓和個(ge) 性化職業(ye) 谘詢,通過網絡在線交流、麵談等形式及時解決(jue) 相關(guan) 問題。針對就業(ye) 困難學生群體(ti) ,通過摸清底數、建立台賬、持續跟進等舉(ju) 措,以一對一、手把手的指導,及時解決(jue) 他們(men) 的難處,增強學生求職信心,提高畢業(ye) 生就業(ye) 能力。
建設職業(ye) 規劃師資培養(yang) 體(ti) 係。專(zhuan) 業(ye) 的職業(ye) 規劃指導教師是就業(ye) 指導順利開展的保障。學校要設置一定數量的職業(ye) 生涯規劃專(zhuan) 任教師,專(zhuan) 門負責學生職業(ye) 規劃、職業(ye) 輔導、職業(ye) 心理谘詢等工作。聘請職業(ye) 發展規劃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員,擴充完善職業(ye) 指導教師隊伍,並利用這一優(you) 勢師資對其他教師進行再培訓。學校應大力支持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在提升自身知識水平的同時,積極參加國家職業(ye) 指導資格認證培訓和考試,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培訓和人才測評、心理測評技術學習(xi) ,逐步實現指導團隊的專(zhuan) 業(ye) 化。同時,學校也應鼓勵在校教師成為(wei) 職業(ye) 規劃兼職教師,形成一支專(zhuan) 兼結合、內(nei) 外互補的職業(ye) 規劃教育師資隊伍,讓教師“會(hui) 講課、懂市場、善谘詢”,不斷提升職業(ye) 規劃教育專(zhuan) 業(ye) 化水平,進而達到提高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的目標。
(作者:陳政華,係海南科技職業(ye) 大學創新教育中心主任、行業(ye) 學院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