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術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人民時評)
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資源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長個(ge) 性化、學習(xi) 社會(hui) 化,定能推動“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的教育生態加快形成
一根網線,連接城鄉(xiang) ,偏遠地區的孩子得以走進名師課堂,共享優(you) 質資源;一個(ge) 平台,好課薈萃,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們(men) 能夠齊聚“雲(yun) 端”,感受知識的魅力;一場直播,“太空授課”讓普通人走近空間站,激發不同年齡段孩子對宇宙的想象和對科學的興(xing) 趣……在信息化無遠弗屆的今天,信息技術正為(wei) 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數字教育蓬勃發展,為(wei) 學習(xi) 者帶來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在智慧高教平台上,南開大學教授葉嘉瑩開設的《中華詩詞之美》成為(wei) 熱門課程之一,上萬(wan) 人從(cong) 中領略到傳(chuan) 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在江西南昌國家職業(ye) 教育虛擬仿真示範實訓基地,學生借助虛擬現實設備和配套手柄,可以拆解、組裝發動機,機械構造清晰呈現;在西藏墨脫,小學教室裏裝配起多媒體(ti) 器材,“智慧課堂”實現全覆蓋,為(wei) 孩子們(men) 拓寬知識的大門……目前,我國近八成中小學生數字素養(yang) 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信息技術大大增加了知識普及的便利性,使教育質量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質提升。
推進教育數字化,也為(wei) 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我國智慧教育基礎設施設備環境基本建成,中小學校園網絡接入率達到100%,99.5%的中小學校擁有多媒體(ti) 教室;高校上線慕課數量超過6.45萬(wan) 門,學習(xi) 人數達10.88億(yi) 人次,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首位。教育數字化擴大了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麵,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
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wei) 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落實豐(feng) 富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構建廣泛開放的學習(xi) 環境、推動學習(xi) 平台資源共享等舉(ju) 措,推進資源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長個(ge) 性化、學習(xi) 社會(hui) 化,定能推動“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的教育生態加快形成。
同時也應看到,個(ge) 別地區硬件落後、網絡卡頓,數字鴻溝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有效學習(xi) 的能力不強,數字素養(yang) 仍需提升;有的教師對數字工具和資源的應用較為(wei) 表麵化,數字化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種種問題,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加以對待,推出補短板專(zhuan) 門舉(ju) 措加以解決(jue) 。讓優(you) 質教育資源借助信息技術可複製、可傳(chuan) 播、可分享,將為(wei) 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提供強大助力。
去年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如今訪客量已超過11億(yi) 人次,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庫。以信息技術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線,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不斷推動教育數字化,我們(men) 必能把握發展契機,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丁雅誦(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