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研究院在湖北荊州揭牌
中新網荊州4月9日電 (記者 郭曉瑩 董曉斌)楚文化研究院(籌)9日在湖北荊州揭牌,荊州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周誌紅表示,將開展楚文化研究協同攻關(guan) 行動,實施一批政策導向型、理論創新型、實踐探索型研究項目,推出一批具有決(jue) 策影響、學術影響、社會(hui) 影響的研究成果。
楚文化是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荊州擁有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目前已累計發掘楚文化遺址近5萬(wan) 平方米、楚墓葬近7000座,是探索荊楚文化、探源中華文明的考古中心之一。
從(cong) 20世紀70年代起,湖北和荊州逐漸成為(wei) 探索楚文化的學術中心,一係列新發現、新成果推動形成了關(guan) 於(yu) 楚文化概念、內(nei) 涵、成就、地位的研究熱。此後,隨著楚地出土文物海外展出、楚宮樂(le) 舞全球公演、國際學術交流日繁,楚文化熱在國內(nei) 外持續升溫。
近年來,荊州市不斷挖掘楚文化資源,持續推動楚文化對外展示交流、保護傳(chuan) 承創新,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努力讓世界在荊州讀懂楚文化,讓楚文化從(cong) 荊州走向世界。
周誌紅表示,荊州將高水平推進楚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打造新時代楚文化的權威闡釋地、場景再現地、活動聚集地、文旅目的地,建設荊楚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示範區。
“新時代傳(chuan) 承和弘揚楚文化,必須使楚文化更深入地走向大眾(zhong) ,更廣泛地走向世界。”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曆史研究院紀委書(shu) 記、副院長路育鬆認為(wei) ,楚文化研究不能局限於(yu) 書(shu) 齋和學術圈,要走出象牙塔,回歸大眾(zhong) ,把專(zhuan) 業(ye) 性、前沿性的楚文化理論成果有效轉化為(wei) 人民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普及性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