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合作全方位深化 全麵推動經貿合作提質升級
4月1日,中新兩(liang) 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雙邊關(guan) 係升級為(wei) “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huo) 伴關(guan) 係”,同時確認實質性完成兩(liang) 國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
對江蘇而言,新加坡是一路同行的“老朋友”,更是共贏未來的“同行者”。據南京海關(guan) 統計,2022年,江蘇對新加坡進出口1149.2億(yi) 元,增長15%,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2.1%。新起點上,雙方如何鞏固“黃金成果”,借力中新雙邊關(guan) 係晉級這一重大利好,深入推動經貿合作提質升級、全麵開花?
旗艦項目“再升級”,
蘇新合作全方位深化
放眼江蘇,蘇州是與(yu) 新加坡往來最頻繁、合作最緊密的城市。作為(wei) 中新兩(liang) 國政府間首個(ge) 旗艦項目,蘇州工業(ye) 園區自誕生起便承擔著開放合作、改革試驗的使命。在商務部公布的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該園區連續7年位列第一;世界500強企業(ye) 、跨國公司總部、全球燈塔工廠雲(yun) 集。
“推進中新合作29年,園區完成了從(cong) ‘試驗田’到‘示範田’的轉換。”蘇州工業(ye) 園區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主任衛嚴(yan) 說,在開發建設初期,園區借鑒了新加坡在城市規劃方麵的先進經驗,編製了一份高標準的總體(ti) 發展規劃,並建立了一係列剛性約束機製來保障規劃實施始終如一,“也正是這份規劃,保證了園區近30年發展建設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精細招商”是從(cong) 新加坡取到的“真經”之一。當年,國內(nei) 很多開發區還停留在“等商上門”的時代,而蘇州工業(ye) 園區已實行小分隊、多批次“上門招商”。園區投資促進委員會(hui) 主任蔣衛明說,當時園區“搶先一步”招引的企業(ye) ,如今很多已經成為(wei) 園區內(nei) 的總部企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
新加坡“金融元素”也為(wei) 園區發展起到了“加持”作用。星展、華僑(qiao) 、大華三大銀行全部落戶,而新加坡國際商務合作中心、新加坡蘇州商務中心,也已成為(wei) 中新企業(ye) 雙向跨境投資的重要平台。“新加坡是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之一,深諳‘金融+產(chan) 業(ye) +生態’的重要性。”園區金融發展和風險防範局局長朱曉焱深有感觸,園區企業(ye) 在發展的關(guan) 鍵階段,總能及時獲得金融“活水”,區域經濟“血脈”得以暢通、強勁。
今年2月,太倉(cang) 、昆山、吳中、相城、蘇州高新區組成的蘇州代表團,直奔新加坡,成功簽訂40個(ge) 合作項目。“蘇州與(yu) 新加坡的合作正加速向全市域、全領域、全方位深化,未來將麵向科技創新、雙向投資、服務貿易、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營商環境、人文交流等方麵加強合作交流,高質量推進互利共贏。”蘇州市商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緊扣“高質量”,
蘇新合作打開新空間
中新雙邊關(guan) 係升級為(wei) “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huo) 伴關(guan) 係”,為(wei) 雙方未來合作劃定了重點、明確了戰略方向,業(ye) 內(nei) 認為(wei) ,“高質量”更是一大關(guan) 鍵。
新加坡在綠色技術、金融服務等方麵具有鮮明優(you) 勢,這也是新加坡與(yu) 南京近10年來合作的重點方麵。截至2022年底,南京全市累計批準及設立新資項目507個(ge) ,實際使用外資35.6億(yi) 美元。“新加坡是南京重要的投資來源地和貿易夥(huo) 伴。”南京市商務局對外交流合作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以龍頭項目南京生態科技島為(wei) 例介紹,早在2009年,該項目就明確了“生態科技城、低碳智慧島”的發展定位,如今,其打造的全島濱江風光帶、濕地公園等已成為(wei) 南京城極具代表性的“綠色空間”。此外,近年來,南京本土企業(ye) 焦點科技、億(yi) 嘉和、美思德化學、基蛋生物等4家上市公司也借助“新寧合作”的契機赴新加坡投資。
“下一步,南京將聚焦服務業(ye) 開放創新,深化與(yu) 新加坡的合作,同時引導企業(ye) 用足用好RCEP等自貿協定關(guan) 稅優(you) 惠,助力兩(liang) 地企業(ye) 降低進出口環節成本。”南京市商務局對外交流合作處副處長周全表示,將緊抓南京獲批國家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機遇,積極發揮“服務業(ye) 擴大開放和自貿試驗區”兩(liang) 大國家重大開放戰略機遇的疊加優(you) 勢,立足於(yu) “新加坡—南京重點項目合作委員會(hui) ”工作機製,與(yu) 新方建立更高能級的開放鏈接,鼓勵支持兩(liang) 地企業(ye) 共同開拓服務業(ye) 領域新藍海,合力推動服務業(ye) 開放先行先試和製度創新,進一步深化拓展雙方合作新空間。
在無錫,新加坡勝科城鎮發展有限公司與(yu) 無錫高新區合作共建的“無錫新加坡工業(ye) 園”已成長為(wei) 全市國際化程度最高、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最密集、單位麵積產(chan) 出最大的工業(ye) 園區。“未來,集團將大力引進新加坡成熟的城鎮開發及建設經驗,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攻方向,在項目招引、產(chan) 城融合、綠色低碳等方麵持續拓展與(yu) 無錫的深度合作。”勝科集團首席執行官趙萬(wan) 成信心滿滿。
攜手“向未來”,
“雙向奔赴”謀共贏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下,中新兩(liang) 國合作逐步向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xing) 領域拓展。近年來,在江蘇與(yu) 新加坡的“雙向奔赴”中,“含綠量”足、“含金量”高的優(you) 質項目,正為(wei) 雙方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南京本土民營企業(ye) 中聖集團自主研發的專(zhuan) 利產(chan) 品“帶中心測溫管的低溫熱棒”,被指定為(wei) 青藏鐵路凍害治理的唯一技術儲(chu) 備。“企業(ye) 尋求高質量發展,就必須不斷走出舒適區,要在國際市場的搏擊中增強本領、提升競爭(zheng) 力。”中聖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郭宏新敏銳地看到新加坡市場充滿機遇,決(jue) 定帶領企業(ye) 赴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對於(yu) 企業(ye) 上市的要求非常嚴(yan) 格、具體(ti) ,這也倒逼企業(ye) 不斷提升管理能力。郭宏新感慨,企業(ye) 在摸索中前行,逐漸了解了國際市場的製度、規則。“新加坡是國際金融中心,中國企業(ye) 可以通過進入新加坡市場,更好地對接歐美等市場,獲得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江蘇企業(ye) “走出去”,新加坡企業(ye) “走進來”,深度交融交往中,迸發著發展火花。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金鷹就將投資中國的“首站”放在江蘇,多年來,集團產(chan) 業(ye) 布局已遍及南京、無錫、蘇州、南通、常州、泰州、鹽城、宿遷等8個(ge) 設區市,累計投資300多億(yi) 元。“江蘇是新加坡金鷹在中國最大的戰略投資基地。”集團主席陳江和說,中新聯合聲明為(wei) 企業(ye) 下一步投資中國、深耕江蘇注入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當前,新加坡金鷹投建的南通如皋產(chan) 業(ye) 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項目總投資達410億(yi) 元,也是目前該集團在中國單一城市、單一省份投資最大的綜合型項目。據悉,項目投產(chan) 後,將形成年產(chan) 20萬(wan) 噸萊賽爾纖維、200萬(wan) 噸高檔白卡紙的生產(chan) 水平,引進的先進設備和技術,能確保做到廢水全部回收處理不外排,清潔生產(chan) 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江蘇擁有豐(feng) 富的科教資源、良好的營商環境,更有強大的‘製造家底’作支撐,對於(yu) 跨國公司而言,江蘇是片‘春意融融’的投資沃土。”陳江和說,“我們(men) 將發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鼓勵和支持更多投資者了解中國市場,走進江蘇。”(王夢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