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當非遺遇創意 天津傳統葉雕煥發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04-10 16: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天津4月10日電 題:當非遺遇創意天津傳(chuan) 統葉雕煥發新活力

  作者劉俊蒼

  一片小小的樹葉,雕刻出大千世界。近日,在天津舉(ju) 行的非遺市集上,葉雕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劉學會(hui) 以時尚創意葉雕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粉絲(si) 。五大道的小洋樓、楊柳青的年畫、十二生肖、書(shu) 法繪畫、卡通人物等潮流元素,在小小的葉子上,生動上演,煥發出非凡的生命力。

  葉雕,是一門很古老的剪紙藝術,距今已有3000年的曆史。有史可查的記載,葉雕作品最早出現在西周早期。方寸之間,經絡分明,葉肉取舍之後,浮生萬(wan) 象,如鑲嵌其中。作為(wei) 剪紙文化的雛形,葉雕蘊含著古人們(men) ,巧借自然的智慧,更寄托著手藝人的閑情與(yu) 浪漫。

  劉學會(hui) 出生於(yu) 一個(ge) 剪紙世家。他告訴記者,小時候,紙是比較貴的。為(wei) 了學習(xi) 剪紙,我們(men) 小孩就用樹葉練習(xi) 。關(guan) 於(yu) 剪紙的技法,紙張和樹葉的差別並不大。可是,現在紙張隨手可得,反而葉雕藝術更有了特點,似乎是一種審美的進步,時代的產(chan) 物。

  葉雕通常會(hui) 采用法桐樹葉,有幹雕和濕雕之分,在創作的時候,要經過幾十道工序,運用繪畫、微刻、剪紙、書(shu) 法、篆刻等多種現代美術工藝。尤其是濕雕,葉子經過水的作用產(chan) 生了質的變化,使作品薄如蟬翼、色澤自然、筋絡分明、曲而不斷。

  原來,製作一片完整的葉雕作品要在純手工狀態下曆經選材、清洗、浸泡、晾曬、高溫蒸煮、設計、製圖、雕刻、吸水、烘幹、噴蠟等30多道工序,製作工藝相當繁複,周期比較長。

  但是,對於(yu) 圖案的設計,以及作品中黑白灰關(guan) 係的把握才是一件優(you) 秀作品的關(guan) 鍵。劉學會(hui) 說,好的作品要有層次感,要掌握好火候和力度。在千變萬(wan) 化中,找尋自己的答案,這完全是一種感覺。我的作品特點之一便是薄如蟬翼;之二是幾十年不腐不爛;再者就是柔韌如布,曲而不斷,折一下都沒事兒(er) 。

  劉學會(hui) 正是運用這種“濕雕”技法,在保持葉雕原有特色的同時,將天津五大道的小洋樓、楊柳青年畫、時尚卡通人物等潮流元素融入其中,賦予了傳(chuan) 統葉雕新的生命力。甚至這些年,他還不斷嚐試,將自己對天津的情懷融入葉雕。

  劉學會(hui) 指著心儀(yi) 的葉雕作品《楊柳青年畫連年有餘(yu) 》《大俠(xia) 霍元甲》說:“這兩(liang) 件作品代表著西青區的’一文一武’,我是天津人,就要做出具有天津味兒(er) 的葉雕。”

  為(wei) 了傳(chuan) 承好葉雕手藝,作為(wei) 該項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的劉學會(hui) 一有空就深入到學校中去,與(yu) 學生們(men) 交流,將自己的技藝傾(qing) 囊而贈,通過“非遺+創意”的形式,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葉雕、傳(chuan) 承葉雕。

  劉學會(hui) 說:“學生不必不如師。我經常能從(cong) 學生們(men) 那裏獲取靈感,以葉雕為(wei) 媒,相互學習(xi) ,相互促進。”(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