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推行二手房“帶押過戶” 多家銀行回應稱還需配套操作細則

發布時間:2023-04-14 15:16: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彭 妍

  3月31日,北京市正式啟動存量住房交易“帶押過戶”模式。為(wei) 探究銀行機構對“帶押過戶”的具體(ti) 操作情況,《證券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多家銀行。大部分銀行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開展二手房“帶押過戶”的通知和具體(ti) 操作細則,“帶押過戶”落地操作或仍需時日。也有少部分銀行稱,目前隻能實施同一銀行的二手房“帶押過戶”業(ye) 務,跨行相關(guan) 業(ye) 務暫時還無法落地。

  多數銀行

  暫未開啟“帶押過戶”業(ye) 務

  3月31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北京監管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個(ge) 人存量住房交易“帶押過戶”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此舉(ju) 表明北京市正式啟動存量住房交易“帶押過戶”模式。居民出售在京住房時不再需要提前結清房屋現有按揭貸款,可在原抵押權不解除的情況下直接辦理住房所有權轉移登記。

  采訪中,北京地區某國有大行個(ge) 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暫未提供二手房“帶押過戶”業(ye) 務服務,但是銀行已經在積極推進相關(guan) 工作。“主要還是考慮到業(ye) 務存在一定風險,為(wei) 了完善相關(guan) 流程和協議,並做好全麵的風險排查,‘帶押過戶’業(ye) 務全麵落地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

  另一家股份製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其所在分行暫未下發二手房“帶押過戶”相關(guan) 通知,也沒有具體(ti) 實施的細則。

  不過,也有銀行表示,可以提供“帶押過戶”業(ye) 務。例如,北京地區某國有大行一支行個(ge) 貸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銀行隻能實現本行內(nei) 的“帶押過戶”,跨行業(ye) 務則不支持,即要求賣方的貸款和買(mai) 方的貸款必須是在同一家銀行才能進行。

  “‘帶押過戶’除了可以采用同行貸款模式,也可以采用跨行貸款模式,但目前僅(jin) 支持一家銀行辦理此業(ye) 務。”北京地區另一家國有大行的個(ge) 貸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帶押過戶”還沒有實際操作的案例,而且谘詢該項業(ye) 務的客戶並不多,不過後續會(hui) 普及推廣開來,也會(hui) 有更多銀行推行二手房“帶押過戶”業(ye) 務。

  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銀行在推行“帶押過戶”業(ye) 務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可能存在房貸流失風險,特別是買(mai) 方選擇在其他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另一方麵,若買(mai) 方過戶後貸款無法順利落實,會(hui) 導致抵押權懸空風險。

  警惕“帶押過戶”

  實施過程中的風險漏洞

  “帶押過戶”是一種房地產(chan) 交易模式的創新,買(mai) 賣雙方在享受“帶押過戶”帶來的便捷與(yu) 高效的同時,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依然要關(guan) 注相應風險。

  王青表示,實施“帶押過戶”主要是為(wei) 了便利二手房交易,啟動“帶押過戶”政策,體(ti) 現了回應市場需求、便民利民的政策導向。與(yu) 此同時,這也會(hui) 間接擴大新建商品房市場需求。

  “帶押過戶”帶來交易便利的同時,還存在一些風險點。王青認為(wei) ,首先,對於(yu) 賣房者來說,“帶押過戶”並不意味著免除了賣房者償(chang) 還房貸的責任——如果出售二手房所得款項不足以償(chang) 還存量房貸,賣房者還需通過其他方式籌措款項。對於(yu) 買(mai) 房者來說,“帶押過戶”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資金墊付風險,但仍需關(guan) 注二手房本身是否存在限製交易等條款。其次,“帶押過戶”往往要涉及資金擔保機構,需要簽訂新合同。買(mai) 賣雙方都要仔細檢查具體(ti) 合同條款,防止在新合同訂立過程中出現新風險。

  其實,從(cong) 2022年8月份開始,濟南、廣州等多個(ge) 城市已經率先試點“帶押過戶”政策。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139省市(縣)開展二手房“帶押過戶”業(ye) 務。

  “著眼於(yu) 盡快引導房地產(chan) 行業(ye) 實現軟著陸,未來會(hui) 有更多城市跟進這項政策。3月底北京正式啟動存量住房交易‘帶押過戶’模式,傳(chuan) 遞出政策麵持續支持房地產(chan) 需求釋放的信號,在維護樓市回暖勢頭、提振市場信心方麵具有更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王青表示。(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