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市場活力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激發市場活力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權威部門話開局)
4月13日,國新辦舉(ju) 行“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副局長甘霖、田世宏、蒲淳介紹“激發市場活力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有關(guan) 情況。
堅持規範監管和推動發展並重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尤為(wei) 重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充滿活力、充滿韌性的億(yi) 萬(wan) 經營主體(ti) 。”羅文介紹,市場監管部門將充分發揮貼近市場、貼近經營主體(ti) 的優(you) 勢,進一步優(you) 化監管理念、完善製度機製、創新思路舉(ju) 措,更大力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為(wei)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築牢堅實基礎。
深化改革激活力。一方麵,要完善市場準入準營退出製度,構建統一規範、公正透明的監管規則,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ti) 製度性交易成本,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提供更多便利;另一方麵,也要不斷優(you) 化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通過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等手段,提高事中事後監管的精準化、科學化水平。
公平競爭(zheng) 強活力。市場監管部門始終堅持規範監管和推動發展並重,切實當好公平競爭(zheng) 製度的建設者、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的保護者、消費者利益的維護者、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護衛者,依法查處各類壟斷和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全麵落實公平競爭(zheng) 審查製度,為(wei) 各類經營主體(ti) 更好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法治監管保活力。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化手段,把監管執法全麵納入法治軌道,不斷增強監管的穩定性和企業(ye) 的可預期性;進一步把握好執法尺度的連續性和一致性,以公平公正監管增強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進一步統籌“法理情”、把握“時度效”,讓監管執法既彰顯力度又不失溫度。
惠企助企增活力。市場監管部門以更大力度完善和落實助企幫扶措施,設身處地為(wei) 企業(ye) 出實招、解難題;更好地支持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加大分型分類培育和精準幫扶力度;深入推進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等行動,進一步提升企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加強涉企違規收費治理,切實減輕企業(ye) 負擔。
規範秩序促活力。營造激發市場活力的“軟環境”,離不開規範市場秩序的“硬手段”。對於(yu) 價(jia) 格欺詐、侵權假冒、虛假宣傳(chuan) 等破壞市場規則、擾亂(luan) 市場秩序的行為(wei) ,市場監管部門堅決(jue) 打擊、決(jue) 不手軟,以良好的市場秩序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質量是人類生產(chan) 生活的重要保障。建設質量強國是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徑。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為(wei) 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羅文介紹,今年將重點從(cong) 3個(ge) 方麵推進綱要的貫徹落實:夯實“一個(ge) 基礎”,加快推進現代先進測量體(ti) 係建設,優(you) 化政府和市場標準供給結構;健全質量認證製度,提升綜合檢驗檢測能力;遴選建設一批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推進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更好釋放服務效能。開展“兩(liang) 個(ge) 行動”,即產(chan) 品質量提升行動和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聚焦食品、藥品等重點品類,以及老年人、學生、殘疾人等重點群體(ti) ,實行全主體(ti) 、全品種、全鏈條監管,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加強生活性服務質量監管,瞄準突出問題,一個(ge) 行業(ye) 一個(ge) 行業(ye) 去抓,進一步改善消費體(ti) 驗,保障人民群眾(zhong) 享有高品質生活。實施“三個(ge) 工程”,麵向區域實施區域質量發展示範工程,麵向產(chan) 業(ye) 實施產(chan) 業(ye) 鏈質量提升工程,麵向企業(ye) 實施中國品牌建設工程。
標準引領是一個(ge) 國家高質量發展、參與(yu) 高質量競爭(zheng) 的重要標誌。田世宏說:“標準決(jue) 定質量,隻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聚焦質量強國建設重點目標任務,深入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大力推進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yu) 市場並重轉變,標準運用由產(chan) 業(ye) 與(yu) 貿易為(wei) 主向經濟社會(hui) 全域轉變,標準化工作由國內(nei) 驅動向國內(nei) 國際相互促進轉變,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ti) 係,為(wei) 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貢獻標準力量。
此外,蒲淳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wei) 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wei) 補充、以信用監管為(wei) 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實現了日常監管的流程再造,實現了對企業(ye) 的精準監管,在統籌推進中不斷提升監管效能,有力服務了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自上線以來,已歸集企業(ye) 信息54.7億(yi) 條,累計訪問量達3000億(yi) 次,日均訪問量超過1億(yi) 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hui) 效果。
引導互聯網平台健康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ye) 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ye) 、國際競爭(zheng) 中大顯身手。”羅文說:“市場監管部門將遵循數字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升對互聯網平台的常態化監管水平,引導互聯網平台健康發展。”
強化規則製度供給,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製度環境。健全數字經濟領域基礎性規則製度,完善指南、指引、標準等配套製度,以公開公正透明的規則製度向市場釋放清晰明確的信號,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
推進監管機製建設,促進互聯網平台監管高效協同。研究探索建立健全分層分級、層級對應的監管責任製度,充分發揮網絡市場監管聯席會(hui) 議等綜合協調機製作用,完善跨部門綜合執法,探索建立區域一體(ti) 化溝通協調和對接合作機製。
創新常態化監管模式,壓實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合規管理主體(ti) 責任。抓住合規管理的關(guan) 鍵環節,按照可操作、可實現、可檢查原則,健全互聯網平台合規風險動態管理機製,製定細分領域合規評價(jia) 指標,完善政府部門抽查考核、日常監管、正向激勵、違規處罰等措施,推動互聯網平台企業(ye) 自覺落實主體(ti) 責任。
加強數字化建設,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和水平。積極探索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互聯網平台監管執法中的應用,加快建設國家網絡交易監管平台,加強全網監測預警和風險防控,重點增強穿透監管能力,實現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快速響應、及時處置,提升監管的精準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優(you) 化服務舉(ju) 措,更好釋放數字經濟發展動能。以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yu) 服務示範區創建為(wei) 抓手,支持鼓勵地方創新監管和服務模式,積極培育網絡經營主體(ti) ,促進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依法保護各方合法權益。同時,要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引導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展。
此外,關(guan) 於(yu) 網絡平台服務市場反壟斷情況,甘霖說:“我們(men) 一直堅持規範監管和促進發展並重,通過執法不斷優(you) 化平台經濟領域的市場競爭(zheng) 秩序,進一步激發平台企業(ye) 和平台內(nei) 中小企業(ye) 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市場監管部門將綜合運用常態化反壟斷監管措施,根據具體(ti) 問題推動提升平台經濟領域競爭(zheng) 的層次和水平。第一,不斷完善製度規則,將進一步細化互聯網平台反壟斷監管的具體(ti) 規則,為(wei) 經營主體(ti) 提供更加清晰明確的行為(wei) 指引。第二,加強競爭(zheng) 合規的指導,在依法查辦壟斷案件的基礎上,督促全麵停止“二選一”等壟斷行為(wei) ,認真落實整改措施,積極推動平台企業(ye) 加強合規建設。第三,不斷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提出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效能,加強市場競爭(zheng) 狀況的評估和監測預警,完善預防性的監管措施,有效防範和化解互聯網平台的壟斷風險,維護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為(wei) 平台企業(ye) 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人民日報 記者 林麗(li) 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