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回鄉創業者一天賣上千斤櫻桃 電商農業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發布時間:2023-04-17 10:59:00來源: 工人日報

  回鄉(xiang) 創業(ye) 者帶領村民一天賣出上千斤櫻桃,即時零售讓夫妻小店外賣訂單量增長近30%

  電商農(nong) 業(ye) 、即時零售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4月16日一大早,58歲的孫香賓帶領農(nong) 戶們(men) 將淩晨剛從(cong) 大棚裏采摘的幾百斤大櫻桃按大小分類,再分裝成200克、500克等不同規格。這些櫻桃將隨冷鏈運輸車發往福建、廣東(dong) 等地區,消費者最快24小時就能吃上。

  作為(wei) 一座沿海縣城,如今,遼寧大連瓦房店依托櫻桃、蘋果等本土農(nong) 產(chan) 品“觸網”,加上即時零售等業(ye) 態下沉,正走出一條縣域經濟上行下達、供需兩(liang) 旺的新路子。

  回鄉(xiang) 開啟“甜蜜創業(ye) ”

  1965年出生的孫香賓,成長在大連的一個(ge) 工人家庭,1983年考入大連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被分配到當地造船廠工作。工作幾年後,他輾轉進入一家外企從(cong) 事海產(chan) 品、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一幹就是20多年。

  五年前,孫香賓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多年從(cong) 事貿易的頭腦和經驗讓他把目光瞄向瓦房店大櫻桃。“瓦房店櫻桃以大棚種植為(wei) 主,產(chan) 量高、個(ge) 頭大、口感好,這幾年認可精品櫻桃的人越來越多,市場前景很好。”

  新的零售業(ye) 態也給孫香賓創業(ye) 提供了契機。2020年,社區電商興(xing) 起,孫香賓帶領當地農(nong) 戶把瓦房店櫻桃搬上了美團優(you) 選。沒想到,以前主要靠傳(chuan) 統批發市場“成箱走貨”的櫻桃,如今以100克、200克、500克的“小規格”走向更大市場。運輸距離變長了,周期反而變短了,從(cong) 地頭采摘到用戶收貨,最快隻需不到24小時。今年1月~3月,瓦房店大櫻桃在平台售出近10萬(wan) 單。

  銷售旺季,孫香賓帶領村民每天賣出上千斤大櫻桃,銷售渠道的拓寬也帶動了新的就業(ye) 機會(hui) 。目前,孫香賓雇了10多名當地農(nong) 民負責采摘、分揀,平均每天工資200元~300元。“現在公司逐漸有了雛形,下一步準備再招幾個(ge) 年輕人,把渠道和品牌好好做做,把瓦房店櫻桃的品牌打出去!”孫香賓笑道。

  即時零售等新業(ye) 態悄然興(xing) 起

  除了將本地貨賣向全國外,在一線城市興(xing) 起的各種新消費業(ye) 態也同步落地瓦房店,折射出東(dong) 北縣域經濟活力的另一麵。

  “您有新的訂單,請及時處理。”現在,外賣訂單播報聲已經成了豔平自選商店的背景音樂(le) 。這家便利店麵積不大,卻靠著每月近2000單的營業(ye) 成績躋身當地超市便利口碑榜第1位。

  便利店老板王先生告訴記者,店裏的零食、酒水飲料、果切最受外賣用戶歡迎。“年輕人圖方便,喜歡用手機下單,最近開通了24小時營業(ye) ,生意比以前更好了。”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月~3月,瓦房店夫妻小店外賣訂單量增長近30%。“外賣買(mai) 一切”讓本地居民購物更便捷,也為(wei) 縣城小店帶來增量市場。

  在社交平台上,喜歡瓦房店的年輕人戲稱這裏為(wei) “大瓦國”。通過大眾(zhong) 點評搜索,有上千條有關(guan) “大瓦國”日常吃喝、購物遊玩的筆記。

  “以前去旅遊,特別喜歡住南方的民宿,沒想到瓦房店也有這麽(me) 好的民宿,下次有機會(hui) 還會(hui) 來住!”網友在拾光·民宿居住後留下評價(jia) 。店主楊佳介紹:“這兩(liang) 年民宿比較火,去年3月開業(ye) 以來,基本每天都滿房。”

  傳(chuan) 統工業(ye) 百強縣走出“瓦軸”印象

  瓦房店素有“中國軸承故鄉(xiang) ”的美譽,以“瓦軸”為(wei) 龍頭,瓦房店聚集了600多家軸承生產(chan) 企業(ye) ,形成軸承產(chan) 業(ye) 集群,帶動全市經濟的發展。2021年,瓦房店軸承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達156億(yi) 元,同比增長8.3%。

  除了發揮老工業(ye) 基地優(you) 勢,瓦房店還立足自身特色,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優(you) 勢再造。通過拓展新領域,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極,讓瓦房店不止有“瓦軸”。

  以農(nong) 業(ye) 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為(wei) 例,瓦房店力促“互聯網+”經濟模式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創新創業(ye) 及民生領域的滲透及融合,建立縣、鄉(xiang) 、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ti) 係和物流配送體(ti) 係,引導得利寺大櫻桃、瓦房店蘋果、閆店地瓜、瓦房店海參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向網絡商品轉變。

  消費市場上,瓦房店本地及時零售商戶數同比增長56%,本地住宿、休閑娛樂(le) 等在線商戶數增長30%以上。

  產(chan) 業(ye) 的升級、消費的繁榮,也讓瓦房店的創業(ye) 、就業(ye) 有了更厚的土壤。在田間地頭,新農(nong) 商、品控員、分揀員應運而生,在市井街頭,民宿老板、外賣員已非鮮見。

  持續發展的重工業(ye) 為(wei) A麵,推陳出新的電商農(nong) 業(ye) 為(wei) B麵,迸發的消費活力為(wei) C麵。作為(wei) 東(dong) 北縣域經濟的排頭兵,瓦房店正以新科技賦能本地實體(ti) 產(chan) 業(ye) ,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縣域經濟的“東(dong) 北味道”。

  劉旭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