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能在城市裏看到繁星點點?天文愛好者滬上呼籲攜“守”暗夜
中新網上海4月17日電 (記者 鄭瑩瑩)你上一次在城市裏看到繁星點點是什麽(me) 時候?這個(ge) 問題可能有些難回答,因為(wei) 城市的夜空越來越亮了。
我們(men) 要如何攜“守”暗夜?16日,上海天文館“銀河講壇”邀請數位專(zhuan) 家聚焦“星空守護方案”。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人李白的《夜宿山寺》如是寫(xie)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yu) 天文學院副研究員劉成則說,現在城市裏的高樓遠不止“百尺”,但很難有“手可摘星辰”的意境,這從(cong) 另一個(ge) 側(ce) 麵說明,守護暗夜,刻不容緩。
講壇上,劉成則還用一首詞來說明影響天文觀測的主要因素。
他引用的是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feng) 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ge) 星天外,兩(liang) 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劉成則說,從(cong) 詞中可以看出,影響觀星的因素有月亮、天氣;而其實還有一個(ge) 因素——那就是當時還鮮見的光汙染。
暗夜保護,不僅(jin) 是為(wei) 了看到美麗(li) 的星空,更是為(wei) 了維護地球生態係統的平衡,以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國際暗夜協會(hui) 執行主席拉斯金·哈特利(Ruskin Hartley)在講壇上指出,光汙染是全球問題,我們(men) 要如同淨化水、淨化空氣一樣,攜手去淨化我們(men) 的暗夜天空。
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負責人梅林在現場介紹了他參與(yu) 的西湧國際暗夜社區,他說,要守護暗夜,城市規劃者需要對城市照明進行優(you) 化設計,不是簡單地“一刀切”、把燈關(guan) 了,而是要讓照明既滿足生產(chan) 生活、安全、審美等需求,又不對當地的夜空環境造成汙染,讓暗夜也能變成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他表示,隨著中國天文科研成果不斷湧現、隨著中國航天發展掀起熱潮,近幾年,中國天文愛好者的數量增加得非常快。
當天,在上海天文館,許多遊客在“仰望星空”展區裏參觀,“走近”浩瀚星辰。據悉,上海天文館與(yu)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yu) 天文學院、上海南匯中學將聯合開展《城市光汙染調查》科創實踐項目,提高青少年的暗夜保護意識。(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