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數量“撬動”20%產值 上海汽車行業繼續在智造上“深耕細作”
中新網上海4月21日電 (記者 鄭瑩瑩)“上海汽車工業(ye) 產(chan) 值突破8000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占全市規上(規模以上)工業(ye) 的20%。上海有9400多家規上企業(ye) ,其中,汽車行業(ye) 的規上企業(ye) 有610家,占比約為(wei) 6%。由此可見,上海汽車行業(ye) 單個(ge) (規上)企業(ye) 的產(chan) 值是比較高的。”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智能製造推進處副處長吳春平說。
2023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ye) 展覽會(hui) 正在上海舉(ju) 行。20日舉(ju) 辦的“百場萬(wan) 企 共話智能”2023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創新發展論壇上,吳春平表示,上海汽車行業(ye) 的機器人密度尤其高,比上海重點行業(ye) 的機器人密度平均值高很多。也就是說,上海汽車行業(ye) 的自動化已達到一個(ge) 階段,往後走,要更關(guan) 注數字化、智能化。
這幾年,上海一直在持續推進智能工廠建設。《上海市建設100+智能工廠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即“10030”工程(內(nei) 容包括:建成100家智能工廠,打造10家標杆性智能工廠,培育10家智能製造係統集成商、搭建10個(ge) 垂直行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已收官。
根據《上海市推進智能工廠建設 領航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未來三年,上海將全麵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按“金字塔型”分級建設智能工廠,到2025年,建設20家標杆性智能工廠、200家示範性智能工廠,評選出1000個(ge) 智能製造優(you) 秀場景。
上海主張以“深耕細作”的方式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比如根據六大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的不同特點,按“一業(ye) 一策”的原則分類改造升級智能工廠;又如每個(ge) 規上企業(ye) “一廠一案”,製定有針對性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方案。
“智能工廠不僅(jin) 有‘高大上’(新建工廠),而且還有‘小清新’,也就是‘小步快走’的老工廠改造,這方麵可能更是量大麵廣的。”吳春平說。
上海市智能製造研發與(yu) 轉化功能型平台總經理習(xi) 俊通表示,智能製造不能僅(jin) 關(guan) 注在製造車間上了多少台智能裝備,而是要聚焦產(chan) 品,要以智能製造真正助力產(chan) 品的轉型升級。在大數據應用方麵,他主張要把離散的數據變成關(guan) 聯的信息,再進一步凝練成可學習(xi) 的知識。
汽車行業(ye) 作為(wei) 上海六大重點產(chan) 業(ye) 之一,疊加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趨勢,其智能製造有一定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優(you) 勢。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智能製造推進處處長韓大東(dong) 表示,上海的汽車產(chan) 業(ye) 鏈較為(wei) 完善,已布局8家整車企業(ye) 、600餘(yu) 家主要零部件企業(ye) ,2022年上海汽車產(chan) 量突破300萬(wan) 輛,上海的汽車領域企業(ye) 始終走在智能工廠建設前列,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廠中汽車領域企業(ye) 有22家。
韓大東(dong) 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正穿透工業(ye) 場景、變革生產(chan) 流程、豐(feng) 富製造內(nei) 涵,引領製造業(ye) 加速向智能製造轉變。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加快智能工廠建設,是上海超大城市發展先進製造業(ye) 的必然選擇,上海要深刻把握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的要求,以智能製造強化高端產(chan) 業(ye) 引領功能,提升實體(ti) 經濟能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當天的論壇上,上海汽車行業(ye) 的智能製造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宣告成立,將進一步加強該領域的產(chan) 學研深度合作,推動智能製造和先進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