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漂13年,送過外賣的哲學碩士回到老家

發布時間:2023-04-21 16:3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4月10日晚,經過近3個(ge) 小時的飛行,陳濤落地距離北京1800多公裏之外的成都。他隨身的背包裏,裝著簡單的衣物和一台筆記本電腦。

  時隔3年,回到老家,他的心情遠沒有自己的行李那樣輕鬆。

  當時35歲的陳濤,是一家創業(ye) 公司的合夥(huo) 人,在旁人看來前途光明、未來可期。如今,38歲的他,創業(ye) 失敗,去年年底成為(wei) “閃送員陳師傅”,因一條對自身境遇的吐槽視頻而火遍全網。

  這一次,他鼓足勇氣回到成都,是為(wei) 了找工作和看親(qin) 戚朋友,也給自己的未來找個(ge) 合適的落腳處。

  “年輕氣盛的時候,以為(wei) 自己能幹出一番事業(ye) 。” 25歲那年,陳濤從(cong) 四川大學哲學係碩士畢業(ye) ,來到北京從(cong) 事媒體(ti) 工作。2019年,他決(jue) 定“自己出來幹”,與(yu) 別人合夥(huo) 成立了一家小型公司。

  由於(yu) 公司效益不佳,2022年,陳濤選擇離開,開始另謀出路。他發現幹外賣“配送單價(jia) 貴而且單量巨大”,於(yu) 是租了一個(ge) 電動車,“晚上跑單、早上寫(xie) 稿看書(shu) ”“一個(ge) 月能賺四五千元”。同時,陳濤一直在投簡曆,但始終沒有找到心儀(yi) 的工作。

  其實,陳濤並不排斥做外賣員這份工作,反而覺得更開心,在他眼中,夜晚的北京“車很少、吹著風,跑起來有一種自由飛翔的感覺。”

  今年以來,陳濤發現,送外賣的單量減少了,賺的錢也少了。“家裏人不滿,房東(dong) 在催我房租,所有的事情都積壓在一起……”3月26日,陳濤發布了一條視頻,崩潰訴說自己作為(wei) 川大哲學碩士,失業(ye) 半年還沒找到工作。他原本隻是“想宣泄一下情緒”,沒想到引發了全網關(guan) 注。

  開始,陳濤有些緊張,給大學導師打去電話,“怕給學校丟(diu) 臉。”他坦言自己“不是一個(ge) 好例子”,希望學弟學妹能比他強。

  在他感到無助的時候,家人和朋友並沒有看他笑話,“很多親(qin) 戚刷到了視頻,他們(men) 都在鼓勵我。”陳濤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家人們(men) 沒有瞧不起我,反而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讓我回成都的機會(hui) 。”

  陳濤說,自己以前很“強”,畢業(ye) 時,聽不進家人的意見,這幾年一直在外漂著。

  視頻爆火後,他收到了一些工作邀約。綜合考量之下,他更有興(xing) 趣去成都一個(ge) 朋友的公司做紀錄片編導。而他理想的工作是去民辦大學當老師。目前,他已向多所民辦高校投出簡曆。

  4月11日,陳濤來到母校四川大學。他興(xing) 奮地拍了一條短視頻,寫(xie) 上“愛川大”的文字。視頻裏,他躺倒在操場草坪上,開心地感到“年輕了10歲”。

  陳濤觀察發現,北京和成都地鐵高峰期人都很多,但大家的狀態有所不同。“在北京,就算你擠不上去,也得硬擠;在成都,要是擠不上去,就算了。”他感慨說,“這段時間的經曆,讓我能夠不斷地尋找自我,認清自己的定位,並且和社會(hui) 的需求相適應,這是尤為(wei) 重要的。”

  作為(wei) 哲學碩士,陳濤時常對他這一段時間來的經曆進行反思。他解剖自己說,有時不敢麵對自身問題和性格中的缺陷,“有時候太過自我,有時候不知天高地厚”。

  陳濤準備在成都靜下心來,尋找新的機會(hui) 。這幾天,他還會(hui) 回到北京,與(yu) 朋友們(men) 告別,收拾好自己“特別多”的行李,結束近13年的北漂生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