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業態變了,圖書市場如何變
從(cong) 單一的紙質書(shu) 購買(mai) 到生態環保的二手書(shu) 交易,再到形式多元的在線閱讀,豐(feng) 富的閱讀方式為(wei) 消費者營造了全新的文化體(ti) 驗。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shu) 日。調查顯示,年齡越大的人越喜歡讀書(shu) ,學曆、收入越高的人,讀書(shu) 越容易“上癮”。今天,人們(men) 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市場又應該如何滿足讀者日益多元的閱讀需求?
賣紙質書(shu) 更賣服務
2022年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shu) 閱讀量為(wei) 4.76本,高於(yu) 2020年的4.70本;有45.6%的成年國民傾(qing) 向於(yu) “拿一本紙質圖書(shu) 閱讀”,比2020年上升了2.2個(ge) 百分點。
雖然線上閱讀方式層出不窮,但紙質書(shu) 仍擁有廣泛的閱讀群體(ti) ,實體(ti) 書(shu) 店依然是很多都市人的精神家園。坐落於(yu) 上海北外灘的建投書(shu) 局是上海獨一無二能看到江景的特色書(shu) 店。在外企上班的白領陳燕萍喜歡在周末的午後來這裏看書(shu) ,“感覺生活慢下來了”。雖然書(shu) 店也融合了文創、輕食餐飲等多元產(chan) 品,但來這裏的讀者主要還是以閱讀為(wei) 主。“這裏的書(shu) 種類豐(feng) 富、分類細致,雖然電商平台有很多暢銷書(shu) 榜單,但我還是習(xi) 慣來書(shu) 店選書(shu) 。”陳燕萍說。
市場在變,消費者需求也在變。對於(yu) 實體(ti) 書(shu) 店來說,隻賣暢銷書(shu) 已經無法滿足人們(men) 多元化的需求,建投書(shu) 局所做的是充分發揮選品優(you) 勢,突出特色,精準匹配讀者需求。例如,建投書(shu) 局長期致力於(yu) 紅色文化傳(chuan) 播,並不斷深挖人物傳(chuan) 記內(nei) 容,持續推出主題人物展覽,實現了品牌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建投書(shu) 局的另一大特色是聚攏優(you) 質文化資源,提供文化服務。這裏舉(ju) 辦的讀書(shu) 會(hui) 經常請上海知名文化學者到現場講課交流,讀者通過公眾(zhong) 號報名隻需要到店購買(mai) 一本書(shu) 就可以參加。活動推出以來廣受好評,基本場場滿座。建投書(shu) 局文化顧問總監陳佳佳告訴記者,線下實體(ti) 書(shu) 店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轉變單純賣書(shu) 或銷售商品的思維模式,打造以書(shu) 為(wei) 核心的文化服務。
像建投書(shu) 局一樣,很多特色書(shu) 店已經把自己定位成文化服務企業(ye) 。這類書(shu) 店更注重品位的打造,致力於(yu) 開拓更多社會(hui) 公眾(zhong) 文化服務,而非盲目擴張店麵。中國書(shu) 刊發行業(ye) 協會(hui) 理事長艾立民說,在當下的全媒體(ti) 環境下,實體(ti) 書(shu) 店不能再做單純銷售文化產(chan) 品的場所,而是應該成為(wei) 科學知識傳(chuan) 播和文化教育的窗口。
新書(shu) 舊書(shu) 精彩紛呈
近年來,二手書(shu) 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逐漸成為(wei) 圖書(shu) 消費領域的新潮流。
在北京多抓魚書(shu) 店,沒有推銷,沒有促銷,豐(feng) 富而隨意的書(shu) 籍陳列,全憑讀者去發現。“雖然是二手物品,但是每本書(shu) 都被精心護理、重新塑封,看起來很幹淨。”“這裏連家具都是二手的,配上咯吱作響的木地板,給人一種環保的感覺。”“挑選二手書(shu) ,更多的是在尋找淘寶的樂(le) 趣。”記者采訪多位讀者後發現,他們(men) 對購買(mai) 二手書(shu) 表現出強烈的認同感,並喜歡將購買(mai) 二手書(shu) 與(yu) 綠色環保的消費理念聯係起來。從(cong) 寄賣端而言,把不需要的書(shu) 放到二手書(shu) 店寄賣,既避免了浪費,又賦予了書(shu) 籍第二次生命,形成了正向循環。
過去,我國二手書(shu) 市場主要集中在高校附近,實體(ti) 店稀少、規模不大、信息滯後,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隨著二手書(shu) 網絡交易平台大量湧現,孔夫子舊書(shu) 網、多抓魚平台等都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二手書(shu) 交易平台,擴大了二手書(shu) 的交易範圍和交易群體(ti) 。
多抓魚平台創始人魏穎表示,從(cong) 二手書(shu) 市場可以看到我國循環經濟的蓬勃發展。書(shu) 籍的循環不同於(yu) 其他物品,是一種文化的傳(chuan) 遞。對於(yu) 某些群體(ti) ,特別是學生,閱讀需求旺盛又對價(jia) 格比較敏感,通過購買(mai) 二手書(shu) ,每個(ge) 人都可以獲得更多的閱讀機會(hui) 。
魏穎還發現,電子書(shu) 的價(jia) 格同紙質書(shu) 的差距正在縮小,閱讀體(ti) 驗同紙質書(shu) 相比又存在差距。在用戶的消費心理層麵,他們(men) 更希望自己花錢購買(mai) 的是有形的東(dong) 西,因而付費傾(qing) 向性更強。魏穎認為(wei) ,二手書(shu) 市場具有一定潛力和發展空間。國家越來越重視環保政策的推進,也為(wei) 二手書(shu) 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手書(shu) 市場火爆會(hui) 影響新書(shu) 銷售嗎?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新書(shu) 舊書(shu) ,兩(liang) 者是互補的關(guan) 係。總有人想要新書(shu) ,也總有人需要二手書(shu) 。而且很多二手書(shu) 是已經絕版的稀缺資源,開拓二手書(shu) 市場可以為(wei) 讀者提供更多選擇。
線上閱讀呼喚精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迭代升級,我國居民閱讀方式變得更加多元。一些平台發布的數據顯示,消費者閱讀偏好發生改變,電子書(shu) 、有聲書(shu) 成為(wei) 許多人的首選。網絡視聽行業(ye) 也在為(wei) 閱讀積蓄動力。《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指出,網絡視聽已經不再隻是娛樂(le) 手段,開始成為(wei) 人們(men) 獲取信息、學習(xi) 知識的渠道,具有看新聞、學知識需求的短視頻用戶占比超過30%。
不過,網上的閱讀內(nei) 容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對讀者造成很大困擾。“我通常會(hui) 選擇一些比較專(zhuan) 業(ye) 的閱讀平台,比如知乎、帆書(shu) 等,通過付費成為(wei) 會(hui) 員後,不僅(jin) 可以閱讀到大量優(you) 質內(nei) 容,還可以參加一些線下活動。”北京讀者魏威說。
互聯網內(nei) 容平台成為(wei) 越發流行的書(shu) 籍閱讀方式,現代人願意為(wei) 優(you) 質的電子書(shu) 籍付費。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知乎的月均付費會(hui) 員數達到1300萬(wan) ,年度付費會(hui) 員收入超過4億(yi) 元。而知乎付費會(hui) 員的權益正是可以免費閱讀大量內(nei) 容。
讀者選擇網絡閱讀平台,還因為(wei) 這裏的內(nei) 容選擇更加多元。以知乎為(wei) 例,付費會(hui) 員權益中包含的閱讀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既有經典名著的電子版,比如《三體(ti) 》《人類簡史》以及2022年知乎獨家首發的《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等;還有平台用戶生產(chan) 的原創內(nei) 容以及專(zhuan) 欄、小說等,包含國內(nei) 外的期刊雜誌、論文等。其中,平台上短小而優(you) 質的原創故事內(nei) 容頗受會(hui) 員用戶歡迎。當代人的閱讀除了嚴(yan) 肅內(nei) 容,娛樂(le) 消費也逐漸成為(wei) 新趨勢。
當前,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媒介發展迅猛,除了文字之外,音頻、視頻、名師大咖等圓桌討論,都成為(wei) 人們(men) 獨特的閱讀方式。知乎2022年從(cong) 平台上高質量的原創內(nei) 容出發,策劃了對談類節目《荒野會(hui) 談》,關(guan) 注當代人精神生活,吸引了全網年輕人關(guan) 注和探討,播放量破億(yi) 。在今年的4.23世界讀書(shu) 日,知乎又進行了特別策劃——“在明天之前”跨界談話,邀請各行各業(ye) 的青年藝術家進行思想碰撞。對當代人來說,麵對飛速發展的世界,去體(ti) 驗、去參與(yu) 、去討論也是一種閱讀。
知乎戰略副總裁、社區業(ye) 務負責人張寧表示,麵對多元化、多形態的網絡閱讀環境,各家線上內(nei) 容平台應該承擔起社會(hui) 責任,提供更多精品內(nei) 容,共同促進行業(ye) 發展,滿足廣大用戶內(nei) 容消費需求。知乎也將堅持“生態第一”戰略,在內(nei) 容建設方麵持續投入,構建優(you) 質的討論場、閱讀場。
薑天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