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內險企增資發債合計195億元 中小險企“補血”仍困難

發布時間:2023-04-26 15:32: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蘇向杲 楊 潔

  近期,多家保險公司通過增資、發債(zhai) 等方式補充資本,提升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截至4月25日,有4家險企共增資37.29億(yi) 元,另有4家險企共發債(zhai) 158億(yi) 元,兩(liang) 者合計195.29億(yi) 元。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中小險企內(nei) 生性與(yu) 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麵臨(lin) “內(nei) 外交困”的局麵。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ye) 管理谘詢合夥(huo) 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麵,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和部分企業(ye) 盈利能力下降的影響,不少險企股東(dong) 出資能力和意願下降,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受阻;另一方麵,由於(yu) 業(ye) 務增速放緩使得承保端競爭(zheng) 加劇,加上去年投資收益率下降導致可留存的利潤大幅下滑,內(nei) 生性資本補充能力不足。內(nei) 外因素交匯在一起,使得目前中小險企資本補充壓力大。

  從(cong) 不同的資本補充方式來看,增資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進而提升核心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而發債(zhai) 可補充附屬資本,提升綜合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相對而言,增資補充資本的效果更好。但險企在實際經營中,往往需要持續增資,部分險企股東(dong) 無力出資便會(hui) 選擇發債(zhai) 等方式。

  《證券日報》記者據銀保監會(hui) 官網信息梳理,今年以來,多家險企增加注冊(ce) 資本獲批。具體(ti) 看,華貴人壽增加注冊(ce) 資本20億(yi) 元;瑞再企商增加注冊(ce) 資本1.01億(yi) 元;太平洋產(chan) 險增加注冊(ce) 資本4.78億(yi) 元;陽光保險增加注冊(ce) 資本11.5億(yi) 元。這4家險企共增資37.29億(yi) 元。

  從(cong) 一級市場發債(zhai) 情況來看,根據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4家險企發債(zhai) 規模達158億(yi) 元。其中,太保產(chan) 險於(yu) 3月9日、4月3日分別發行了70億(yi) 元和30億(yi) 元金融債(zhai) ;農(nong) 銀人壽於(yu) 3月30日發行了35億(yi) 元資本補充債(zhai) ;利安人壽於(yu) 3月10日發行了10億(yi) 元資本補充債(zhai) ;太平再保險於(yu) 3月3日發行了13億(yi) 元資本補充債(zhai) 。

  實際上,去年以來,保險業(ye) 內(nei) 生性資本補充渠道受到限製,尤其是中小險企利潤轉增資本受到較大衝(chong) 擊,資本補充能力出現大幅下滑。2022年,五大上市險企合計歸母淨利潤為(wei) 1746.93億(yi) 元,同比下降19%;部分中小險企淨利潤下滑幅度更大,有59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合計淨利僅(jin) 為(wei) 24億(yi) 元,同比大幅下滑94%。

  在周瑾看來,馬太效應加劇的市場格局之下,中小險企麵臨(lin) 的業(ye) 績壓力愈發明顯,資本補充也愈發困難。

  另據銀保監會(hui) 披露的信息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末,納入會(hui) 議審議的181家保險公司中,有16家被評為(wei) C類,11家被評為(wei) D類。這意味著有27家險企償(chang) 付能力不達標。其中,不少險企由於(yu) 資本常年得不到補充,而被列為(wei) 償(chang) 付能力不達標險企。

  麵對中小險企增資難題,周瑾認為(wei) ,保險公司首先要進行瘦身,摒棄規模思維,調整業(ye) 務和投資結構,砍掉低品質的業(ye) 務,降低資本消耗;其次要優(you) 化資本配置,優(you) 先發展資本效率高的業(ye) 務,配置與(yu) 其風險偏好匹配的投資資產(chan) ,積極推進降本增效,提高業(ye) 務價(jia) 值和利潤水平。

  泰生元精算谘詢公司創始人、英國精算師協會(hui) 會(hui) 員毛豔輝表示,一方麵,保險公司要持續推動高內(nei) 涵價(jia) 值業(ye) 務的發展,通過搭建多元化產(chan) 品體(ti) 係、控製費用率、提升投資能力等方式持續提升“利差益、死差益、費差益”,以增強內(nei) 生性資本補充能力;另一方麵,要完善公司治理,避免業(ye) 務激進發展或公司治理混亂(luan) 侵蝕資本金。(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