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這些外賣騎手走進人民大會堂領獎

發布時間:2023-05-05 11:09:00來源: 工人日報

  “送外賣7年多,隻想送好每一單。這次能到北京領獎,其實是全社會(hui) 對外賣行業(ye) 、對每個(ge) 外賣員的認可。”4月27日,走進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來自武漢的餓了麽(me) 藍騎士郭鋒開心又自豪。

  當天,與(yu) 郭鋒一起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外賣騎手還有來自上海的田丹、重慶的廖澤萌。這些外賣騎手為(wei) 何能夠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走進人民大會(hui) 堂領獎?他們(men) 在工作中做出了哪些突出的業(ye) 績?

  郭鋒:外賣騎手中的“及時雨”

  今年45歲的郭鋒,是餓了麽(me) 武漢漢街站的站長,站點有100多人。“每逢‘五一’等節假日,站裏就會(hui) 有十幾個(ge) 人休息,但接單量又增加很多,人少單多,所以逢年過節我都會(hui) 選擇加班,節後再調休。”郭鋒說,這樣的工作節奏從(cong) 他2016年做騎手時就開始保持了,一直持續至今。

  2020年武漢戰疫期間,郭鋒沒有回荊門老家過年,而是留在武漢帶領7名外賣小哥逆行76天給醫護送餐。穿行在空蕩蕩的街頭,一次次逆行,給醫護送餐、幫不方便出門的居民購藥。

  郭鋒還是安全培訓、新人培訓等方麵的行家裏手。對新來的同事,郭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認識路,隨時和我視頻,這一片我都跑熟了,我告訴你怎麽(me) 走。”因為(wei) 這句承諾,他甚至在淩晨兩(liang) 點接到過同事問路的視頻通話。

  當同事送外賣過程中,出現電動自行車沒電、出故障時,第一個(ge) 想到的就是請郭鋒前來支援,郭鋒則會(hui) 立即趕往現場,迅速解決(jue) 問題。因此,他被同事們(men) 稱為(wei) 外賣騎手中的“及時雨”。

  當年8月,郭鋒還作為(wei) 一線抗疫代表登上全國總工會(hui) 的新聞發布會(hui) ,向全社會(hui) 講述網約送餐員的抗疫故事。郭鋒說,外賣騎手也是這座城市重要的一分子,他願積極參與(yu) 到這座城市的發展中,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田丹:跑遍上海全城送藥的女騎手

  2021年3月,田丹從(cong) 陝西漢中來到上海,成為(wei) 餓了麽(me) 藍騎士。作為(wei) 外賣“社區俠(xia) ”,她主要進行遠距離配送服務,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2022年疫情中,田丹主動報名,成了平台應急特需項目唯一的一名女騎手。她每天早出晚歸,開車滿上海跑,配送寶寶急需的奶粉、尿不濕和特殊用藥,作為(wei) 誌願者,義(yi) 務配送這些大家急需的物資。

  2022年4月,上海市兒(er) 童醫院互聯網藥品訂單配送出現積壓,平台專(zhuan) 門成立了“寶寶送藥專(zhuan) 車”。田丹作為(wei) 誌願者小分隊的隊長,開車為(wei) 小患者們(men) 免費配送處方藥。其中不少是罕見病的藥、不能停的藥。

  “送藥專(zhuan) 車”每天任務重、數量多,每一步都要細致嚴(yan) 謹,才能準確、按時把藥品送到寶寶手中。因為(wei) 藥品需求大,田丹每天早上9點出門,晚上經常要12點才回去,最晚的一次忙到淩晨3點。

  “因為(wei) 我也是媽媽,其他寶媽的感受我能體(ti) 會(hui) 到。所以,我報名加入了寶寶關(guan) 愛專(zhuan) 車、送藥專(zhuan) 車,為(wei) 寶寶送口糧、送藥,就這樣成了全城孩子的寶媽。”田丹說。

  廖澤萌:自食其力,沒啥不好意思的

  圓圓的臉蛋和甜甜的笑容,是95後藍騎士廖澤萌的“招牌特征”。愛好生活的她一邊送外賣,一邊與(yu) 周圍人分享生活中的小美好。

  然而剛做騎手時,大學畢業(ye) 的廖澤萌很少對別人提起這份工作。跑了兩(liang) 個(ge) 月後,她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一行:“憑勞動自食其力,有啥不好意思的?!”於(yu) 是,她一有空就把騎手日常發朋友圈。

  廖澤萌經常把送外賣路上看到的好玩的事情,用手繪、文字或視頻等形式記錄下來。去年,她根據送外賣的經驗手繪了一份“外賣秘籍”,教大家如何在點餐時寫(xie) 備注,讓買(mai) 到的外賣餐更實惠。這份卡通手繪“秘籍”受到網友一致誇讚。

  工作之餘(yu) ,廖澤萌還是重慶市渝中區時代天街飲新就業(ye) 群體(ti) 婦聯執委,熱心投身於(yu) 社區服務。去年11月,當重慶遭遇嚴(yan) 峻疫情挑戰時,外賣運力緊缺,許多市民點的生活物資受到影響,本已經居家休息的小廖得知後,坐不住了。在那前後10天的時間裏,她從(cong) 早跑到晚,為(wei) 市民配送蔬菜、藥品等物資。

  “其實那時候覺得還是很辛苦,但是我覺得這個(ge) 城市需要我們(men) 嘛,我覺得這份職業(ye) 是被人需要的一種工作,這種感覺真好,就是有自己的價(jia) 值。”廖澤萌說。(工人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