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推進“有組織的科研”提升科技攻關效率
中新網上海5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ya) 明4日表示,上海將把教育高質量發展與(yu) 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構建緊密的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體(ti) 係,以教育強、人才強、科技強助力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城市強。
關(guan) 於(yu) 近年來上海高校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麵的進展,周亞(ya) 明指出,此間高校圍繞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先導產(chan) 業(ye) ,建設了一批重大創新平台、承接了一批重大攻關(guan) 任務。接下來,上海教育部門要對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guan) 兩(liang) 個(ge) 方麵分類施策,分別通過以鼓勵選擇“好問題”“高風險問題”的自由探索模式,來提升基礎研究的原創水平;以大力推進“有組織的科研”,來提升任務導向的科技攻關(guan) 效率,實現重大原創性成果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目前,全上海有64所普通高校,在校生約80萬(wan) 人,其中博士生5萬(wan) 人、碩士生20萬(wan) 人、本專(zhuan) 科生55萬(wan) 人。
當日,在2023上海“民生訪談”中,周亞(ya) 明回應了多個(ge) 民眾(zhong) 關(guan) 心的話題。關(guan) 於(yu) 教育數字化轉型問題,周亞(ya) 明表示,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領域。教育數字化轉型具有突破時空限製、快速複製傳(chuan) 播、呈現方式豐(feng) 富、智能個(ge) 性突出等優(you) 勢,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托。他介紹,建設中小學數字教學係統是基礎教育階段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場景。今年,相關(guan) 應用試驗已在全上海5個(ge) 試驗區的300多所學校鋪開,共有10萬(wan) 名學生、5000名教師參與(yu) 其中,覆蓋從(cong) 小學到高中的24個(ge) 學科。周亞(ya) 明指出,學校教育要主動促進人工智能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升優(you) 質教育資源輻射服務範圍。據悉,目前,上海國民教育體(ti) 係內(nei) 大中小幼學校3446所,在校生308萬(wan) 餘(yu) 人。
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服務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引來眾(zhong) 多關(guan) 注。周亞(ya) 明表示,作為(wei) 上海建設“15分鍾社區生活圈”的重要內(nei) 容,上海市教委將建設好家門口的托育服務優(you) 質資源,打造更多家門口的優(you) 質幼兒(er) 園、溫馨“寶寶屋”和科學育兒(er) 家庭指導站,緩解生育、養(yang) 育、教育壓力。
談及嚴(yan) 格遵循兒(er) 童認知成長和身心發育規律,周亞(ya) 明指出:“我們(men) 要推動嚴(yan) 格落實《條例》,確保幼兒(er) 園不組織任何考試測試,不搞學科化、小學化課程。同時,我們(men) 也會(hui) 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持續向幼兒(er) 家長傳(chuan) 遞科學育兒(er) 觀和成長觀,讓孩子們(men) 擁有健康快樂(le) 的童年。”他透露,今年,上海將啟動建設高質量幼兒(er) 園工程。從(cong) 今年開始到2025年,上海力爭(zheng) 用3年時間,把公辦幼兒(er) 園全部建成高質量幼兒(er) 園。(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