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姐弟重逢,跨越了80年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王名潤 通訊員周婷、順公宣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與(yu) 親(qin) 人走散,一別就是80年。現年81歲的鄧海南懷著一個(ge) 未竟的心願:找回走散的姐姐。
人海茫茫,尋未知之人,無異於(yu) 大海撈針;更何況在走失時,鄧海南年僅(jin) 1歲,記憶模糊。這可如何是好?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今年5月初,事情終於(yu) 迎來了轉折——在雙方後輩接力尋親(qin) 的不懈努力下,經佛山市順德區公安局刑偵(zhen) 大隊的鑒定,鄧海南找到了自己的親(qin) 姐姐林玉招。5月7日,雙方家庭、親(qin) 人在廣州天河相認,一訴衷腸。
後代持續接力尋親(qin)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回走失的親(qin) 人……”鄧海南老先生坐在輪椅上語氣篤定地向兒(er) 子鄧經思千叮萬(wan) 囑。原來,現年81歲的鄧海南生於(yu) 廣東(dong) 潮汕,在1943年左右他與(yu) 家人失散,隨後在梅州被一個(ge) 姓鄧的人家收養(yang) 。
走失時鄧海南年僅(jin) 1歲,基本沒有什麽(me) 記憶。隨著年齡增長,他從(cong) 養(yang) 父母處得知自己的身世,想找回原生家庭的想法日益迫切。鄧經思現已年近五旬,他清楚記得爸爸年輕時曾多方打聽但均未能如願。此前,他們(men) 也曾循著線索去找但都不相符。盡管連連遇挫,但這並未磨滅鄧海南尋親(qin) 的堅定信念。
如今,鄧海南年事已高身體(ti) 日漸消瘦,這讓鄧經思很難過,“他的腦子裏有個(ge) 雞蛋大小的腫瘤,我本來想帶他住院治療,但他反複跟我們(men) 說他想先尋親(qin) 。”人海茫茫,要想找到80年前走散的親(qin) 人談何容易。更何況,此前的多番努力也均以失敗告終——這令鄧經思感到很煎熬。
另一邊,與(yu) 鄧海南走散多年的親(qin) 人同樣在苦苦找尋。唐妙川是鄧海南二姐的女兒(er) ,她回憶道:“我媽媽共有七個(ge) 兄弟姐妹,她在世時總是反複念叨自己還有一個(ge) 弟弟,但在弟弟一歲時他們(men) 走散了。”此時,唐妙川的情緒顯得有點低落,“但媽媽告訴我,弟弟的耳朵有一個(ge) 小缺口,下巴有一顆痣。”對於(yu) 這兩(liang) 個(ge) 重要的外貌特征,她一直謹記在心。外出時,如果碰到年齡相仿的人,她總會(hui) 禁不住多看幾眼,希望能找到她的小舅。
公安刑偵(zhen) 助力終尋親(qin) 成功
“我要與(yu) 爸爸的生命‘競速’!”鄧經思下定決(jue) 心再努力一把,了卻父親(qin) 80年來未竟的心願。在這股執念下,鄧經思輾轉多方進行聯係和核實,希望掌握更多線索。
在鄧經思眼裏,父親(qin) 是一個(ge) 勤勞、正直、善良的人。鄧經思回憶道,父親(qin) 盡管沒有讀過什麽(me) 書(shu) ,但他習(xi) 得了一定的醫學知識,“在我十幾歲時,鄰居常常找我爸爸給他們(men) 的孩子看病。”鄧經思說:“我爸給病人找藥、開藥也不收錢。”在父親(qin) 的耳濡目染下,鄧經思長大後成了一名人民教師,現在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中學任教。據了解,鄧經思還有一個(ge) 哥哥和妹妹。
今年,在汕頭市澄海區夢歸潮汕尋親(qin) 團外尋隊、澄海區藍天救援隊等的持續走訪和熱心幫助下,鄧經思掌握到了一個(ge) 重要線索——他的爸爸還有一個(ge) 姐姐在世,目前在廣州。得知這一線索後,鄧經思欣喜若狂。今年4月,鄧經思向佛山公安求助,順德區公安局刑偵(zhen) 大隊民警馬宏聲4月21日開始為(wei) 求助者做鑒定。5月2日,經過複核,確認鄧海南與(yu) 林玉招存在親(qin) 緣關(guan) 係。5月7日,雙方家庭和親(qin) 人在廣州天河相認。
“順德公安效率很高,圓了兩(liang) 家人的夢!”在認親(qin) 現場,林玉招的兒(er) 子陳克勤、鄧海南的兒(er) 子鄧經思把一幅錦旗贈予佛山市順德區公安,上麵寫(xie) 著:“戰火中親(qin) 人離散,盛世下姐弟團圓。”
兩(liang) 位老人視頻連線互訴衷腸
“絕對是親(qin) 姐弟,我有感覺!”在認親(qin) 現場,鄧經思抱著姑姑林玉招喜極而泣,並為(wei) 她送上一束鮮花,用地道的潮汕話跟姑姑說:“祝您身體(ti) 健康!”
由於(yu) 身體(ti) 原因,鄧海南未能赴廣州認親(qin) ,雙方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雲(yun) 見麵”。據了解,林玉招今年84歲,雖行動上略有不便,但精神矍鑠,見到屏幕上的弟弟,她非常欣喜。而在屏幕那邊,相隔約400公裏的梅州,鄧海南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思念的淚水,並不停地用手擦拭——而他們(men) 身後,已是兒(er) 孫滿堂。
“我媽媽的記憶力差一點,但得知走失的弟弟還健在時很開心,她的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林玉招的兒(er) 子陳克勤告訴記者,他母親(qin) 這一輩原有七兄弟姐妹,如今隻剩下林玉招、鄧海南兩(liang) 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但各自的後代都已成家立業(ye) 。
“認親(qin) 前一晚,勤哥(指陳克勤)把姑姑的照片發給我時,我仔細地看,胸中的血在湧動——絕對是親(qin) 姐弟,我很感動,忍不住落下淚來。”鄧經思動情地說。都說“男兒(er) 有淚不輕彈”,但在至親(qin) 的親(qin) 人麵前,這淚水是思念、是感動,更是為(wei) 未來奮鬥的勇氣。鄧經思拭掉眼淚,眼裏透出一種光。
“生逢盛世,我們(men) 的國家富強起來了,感謝一路走來親(qin) 人、同學、好友以及熱心人士的幫助和支持!”在認親(qin) 現場,鄧經思和陳克勤及在場的親(qin) 人們(men) 感慨萬(wan) 分,久久不能自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