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向前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穩步擴大

發布時間:2023-05-08 14:5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跨境人民幣結算同比上升明顯,人民幣國際化的“拚圖”不斷鋪展開來。

  在東(dong) 北,一季度,僅(jin) 牡丹江一個(ge) 城市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金額同比增長了240%;

  在湖南,一季度,株洲市跨境人民幣收支總額創近八年來新高;

  而在廣東(dong) ,今年一季度跨境人民幣結算額達1.67萬(wan) 億(yi) 元,占本外幣結算總額的51.6%,人民幣本幣結算額首次超越其他幣種。

  放眼全國,3月,人民幣在我國銀行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占比從(cong) 2010年近乎零的水平上升至48%,刷新逾十三年曆史新高。

  可以說,人民幣跨境使用在節省匯兌(dui) 成本、規避匯率風險方麵的優(you) 勢得到越來越多市場主體(ti) 的認可。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八成的受訪境內(nei) 外企業(ye) 表示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在跨境收付結算中的使用比例;境外夥(huo) 伴較為(wei) 接受和完全接受人民幣跨境收付結算的境內(nei) 企業(ye) 占比約為(wei) 55%,較上一年進一步提高。

  專(zhuan) 家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人民幣來做結算和貿易支付,這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人民幣跨境融資明顯增長

  不僅(jin) 在跨境貿易結算方麵,跨境人民幣在投融資方麵也越來越展現出自己的優(you) 勢。相較於(yu) 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的“大收大放”,我國貨幣政策保持正常區間,人民幣匯率更為(wei) 穩定,近期境外主體(ti) 使用人民幣投融資比以前更加便利和安心。

  一大早,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的會(hui) 議上,企業(ye) 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提出了訴求:加大自己境外機構的人民幣海外貸款額度。

  中國廣核集團財務資產(chan) 部總經理 羅軍(jun) :新推出的人民幣貸款,無論是在資金成本上,還是效率上有比較高的優(you) 勢,所以我們(men) 現在正在跟金融企業(ye) 商量推進這方麵的工作。

  在海外直接貸人民幣,對企業(ye) 來說有哪些好處呢?企業(ye) 負責人告訴記者,人民幣的低融資成本是核心。過去一年,受主要經濟體(ti) 高通脹、緊貨幣等多重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創20年來新高,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國際貨幣相繼創下近二三十年來新低。

  中國廣核集團財務資產(chan) 部總經理 羅軍(jun) :境外主要的經濟體(ti) 都在升息,境外融資的成本是急劇上漲,人民幣融資成本目前相對是較低,為(wei) 企業(ye) 降低融資成本,助力走出去有非常大的助力。

  便利性則是企業(ye) 考慮的第二個(ge) 重要因素。

  中國廣核集團財務資產(chan) 部總經理 羅軍(jun) :如果沒有人民幣跨境直貸,其實過去企業(ye) 人民幣要出境的話,要經過一係列的審批才能出境。有了人民幣跨境直貸,實際上境外的主體(ti) 可以直接向境內(nei) 銀行提出貸款提款申請,當天就能把這筆人民幣資金放到境外主體(ti) 賬戶上。

  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的國際業(ye) 務部負責人則告訴記者,這兩(liang) 年做國際業(ye) 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像中廣核這樣提出人民幣海外貸款業(ye) 務需求的客戶越來越多。

  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國際業(ye) 務部總經理 李豫廣:今年一季度,我們(men) 發放人民幣貿易融資超過10億(yi) 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446%。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人民幣作為(wei) 融資貨幣的海外需求在逐漸增加,我們(men) 看到根據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hui) )的統計,今年二月份,在跨境貿易融資裏,人民幣的占比是4.5%,去年同期不到2%。

  多元投資需求

  催熱“跨境理財通”

  記者在粵港澳大灣區采訪時發現,一係列新政策,讓企業(ye) 用人民幣做貿易結算和跨境融資更加便利。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點試點項目——“跨境理財通”也讓居民的境外投資有了更多選擇。

  跨境理財通對於(yu) 符合條件的購買(mai) 者而言,每人可以購買(mai) 100萬(wan) 元人民幣的額度。盡管處於(yu) 試點初期,但今年以來,隨著大灣區居民跨境金融投資熱情快速回升,“跨境理財通”投資交易需求也在激增,部分銀行“南向通”業(ye) 務在2月份增長超四成。

  中國民生銀行深圳分行黨(dang) 委書(shu) 記 行長 李景欣:今年口岸全麵通關(guan) 以後,香港和內(nei) 地投資者的參與(yu) 熱情進一步高漲,預計開通業(ye) 務的客戶數量與(yu) 資金匯劃金額都將進一步擴大。從(cong) 數據來看,“北向通”投資者更偏愛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跨境資金的留存量更穩,“南向通”投資者更偏愛存款產(chan) 品,跨境資金的匯劃量相對更大。

  人民銀行的數據也顯示,一季度,粵港澳大灣區參與(yu) “跨境理財通”的個(ge) 人投資者人數同比增長56.8%,跨境理財匯劃金額達8.02億(yi) 元,同比增長1.3倍。

  中國民生銀行深圳分行黨(dang) 委書(shu) 記 行長 李景欣:“跨境理財通”業(ye) 務提高人民幣的可兌(dui) 換性和流通性,通過“跨境理財通”境內(nei) 投資者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外的產(chan) 品,境外投資者可以將外幣兌(dui) 換成人民幣參與(yu) 境內(nei) 市場投資。讓境內(nei) 外投資者都獲得了更多元的投資選擇,增加了人民幣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作為(wei) 特別提款權SDR中唯一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貨幣,人民幣國際化進展一直備受關(guan) 注。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開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chu) 備和計價(jia) 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麵增強,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作為(wei) 支付結算貨幣,人民幣跨境使用增長明顯。目前人民幣在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占了約50%。根據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hui) )發布的統計數據估算,2022年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達到2.3%,居於(yu) 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作為(wei) 投融資貨幣,近年來人民幣功能全麵拓展,規模持續擴大。到去年底,境外主體(ti) 持有境內(nei) 人民幣資產(chan) 的餘(yu) 額為(wei) 9.6萬(wan) 億(yi) ,較2017年增長1.2倍。

  作為(wei) 交易貨幣,人民幣國際地位顯著提升。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調查數據,2022年4月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市場的占比提高到7.0%,成為(wei) 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

  作為(wei) 外匯儲(chu) 備貨幣,有80多個(ge) 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chu) 備,人民幣躍升為(wei) 全球第五大儲(chu) 備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排名第三。

  截至目前,我國與(yu) 累計4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過4萬(wan) 億(yi) 元,有效金額超過3.5萬(wan) 億(yi) 元,可為(wei) 當地提供穩定的流動性支持,更好地推進跨境人民幣投融資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在清算機製安排方麵,我國已在29個(ge) 國家和地區授權31家境外人民幣清算行。

  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機遇期

  從(cong) “結算貨幣”到“計價(jia) 貨幣”再到“儲(chu) 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步入新階段。專(zhuan) 家認為(wei) ,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正迎來機遇期。

  首先,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撐,也讓人民幣資產(chan) 對外國投資者吸引力不斷增強。

  與(yu) 此同時,與(yu) 歐美陷入40年來通脹高位相比,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經濟金融和人民幣幣值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塗永紅:整體(ti) 來講,我覺得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還是非常有信心的。乃至過去十年當中,我們(men) 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是在七大貨幣當中是波動率最小的。它對內(nei) 穩定,購買(mai) 力強,對外也穩定,所以它就具有了這種避險貨幣的屬性,這樣更多的國際社會(hui) 的投資人,包括企業(ye) 和個(ge) 人,都樂(le) 於(yu) 接受人民幣。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根據對一些企業(ye) 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當全球主要國際化貨幣流動性比較緊張的時候,有超過七成的境外企業(ye) 願意用人民幣來融資,在對華貿易中也有68%的企業(ye) 願意接受用人民幣作為(wei) 融資貨幣。

  此外,國際貨幣體(ti) 係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仍然在延續,也為(wei) 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機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特別是由於(yu) 近年來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加劇,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成為(wei) 其他國家的一種備選項。他如果不想用傳(chuan) 統的儲(chu) 備貨幣的話,那麽(me) 可以選擇用人民幣作為(wei) 儲(chu) 備貨幣或者貿易計價(jia) 結算投融資貨幣。

  (總台央視記者 孫豔 杜雷鳴 毛初明 李必雄)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