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精耕高質量發展“試驗田”(新氣象 新作為)

發布時間:2023-05-11 10:5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潮湧湘江岸,風起嶽麓山。

  湖南湘江新區中聯智慧產(chan) 業(ye) 城裏,挖掘機械智造園區的工業(ye) 機器人忙碌作業(ye) ,無人搬運小車來回穿梭,備料車間的13條生產(chan) 線馬力全開,每6分鍾,就有一台挖掘機從(cong) 工廠下線。類似的園區,在產(chan) 業(ye) 城還有3個(ge) ,正在緊張建設中。項目全部建成後,這裏將成為(wei) 居於(yu) 世界前列的工程機械綜合產(chan) 業(ye) 基地。

  產(chan) 業(ye) 城外,來自百度、舍弗勒、中汽研等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正關(guan) 注著智慧高速試驗公路和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測評基地,準備開展智能駕駛試驗。400餘(yu) 家上下遊企業(ye) ,匯聚湖南湘江新區,分享著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機會(hui) 。

  從(cong) 一台工程機械,到全球領先的產(chan) 業(ye) 基地;從(cong) 一輛智能網聯汽車,到完整度居全國前列的產(chan) 業(ye) 生態鏈……自2015年獲批成為(wei) 全國第12個(ge) 、中部地區首個(ge) 國家級新區起,湖南湘江新區就是一片“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改革“試驗田”。

  八年櫛風沐雨,新區在改革中砥礪奮進。

  202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優(you) 化國家級湖南湘江新區管理體(ti) 製,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優(you) 化湖南湘江新區管理體(ti) 製的實施方案》,明確實行“區政合一”運行模式,推動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嶽麓區三區合一。

  也是在這一年,湖南湘江新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4200億(yi) 元,以全省5‰的麵積創造了8%的GDP,經濟總量位居國家級新區第6位。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湘江新區提出,以‘勇立潮頭’的領跑心態、‘勇於(yu) 擔當’的精神狀態、‘勇攀高峰’的奮進姿態,加速挺進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書(shu) 寫(xie) 新區篇章。”中共長沙市委副書(shu) 記、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嶽麓區委書(shu) 記譚勇表示。

  產(chan) 鏈聚合,形成3個(ge) 千億(yi) 元產(chan) 業(ye) 集群

  湖南麒麟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chan) 品展示大廳裏,公司近年來各項產(chan) 品的成功應用案例都展示在大屏幕上,其中就包括用於(yu) 電力生產(chan) 係統的麒麟信安操作係統。

  “電網用於(yu) 智能電網調度控製、智能電網配網控製、電力安全監視的各類核心業(ye) 務係統都基於(yu) 底層操作係統運行,電力行業(ye) 對操作係統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要求尤其高。”麒麟信安總經理劉文清告訴記者。

  深耕電力生產(chan) 控製係統領域13年,麒麟信安服務器操作係統已上線部署運行在1個(ge) 國調中心、1個(ge) 網調中心、14個(ge) 省調中心以及150多個(ge) 地調中心。

  作為(wei) 計算產(chan) 業(ye) 中堪當“資源聚合”角色的操作係統研發生產(chan) 龍頭企業(ye) ,如何發揮其帶動軟硬件企業(ye) 、鏈接上下遊產(chan) 業(ye) 的引領作用?

  “去年9月,湖南湘江新區與(yu) 包括我們(men) 在內(nei) 的數個(ge) 企業(ye) 簽署協議,聚合操作係統生態,打造湖南歐拉生態創新中心。”劉文清介紹,通過生態構建、產(chan) 業(ye) 聚集等方式,助力實現從(cong) 單一企業(ye) 到產(chan) 業(ye) 鏈條再到產(chan) 業(ye) 集群的聚合式發展,“現在,我們(men) 從(cong) 研發階段,就同湘江新區服務器、芯片生產(chan) 廠商共同對接,提前適配,顯著提升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整體(ti) 性,力爭(zheng) 實現操作係統每1塊錢的產(chan) 值,同步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增加13.75元產(chan) 值的示範效應。”

  平台聚能,產(chan) 業(ye) 集聚,示範引領下,產(chan) 業(ye) 集群式發展持續迸發活力。2022年,以湖南湘江新區相關(guan) 企業(ye) 為(wei) 代表,長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係統集群入選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第三輪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決(jue) 賽優(you) 勝者名單”。一道形成的220餘(yu) 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規模以上企業(ye) ,助推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下一代信息網絡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上榜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22年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名單”。信息網絡創新型產(chan) 業(ye) ,正逐步形成“一核一城一區”的集群布局。

  這是湘江新區產(chan) 鏈聚合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通過搭建“鏈長牽總、盟長搭台、校長支撐、行長幫扶”的“四長”聯動機製,有效推動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價(jia) 值鏈有機融合,目前,湘江新區已形成工程機械、新材料和電子信息3個(ge) 千億(yi) 元產(chan) 業(ye) 集群,占湖南省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數量的21%。2022年,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支柱產(chan) 業(ye) 集群產(chan) 值分別增長56.7%、8.4%、12.4%;航空航天(含北鬥)、智能網聯汽車、文化旅遊等15條產(chan) 業(ye) 鏈發展勢頭強勁。

  3月30日,湖南湘江新區80個(ge) 以科技創新為(wei) 導向的產(chan) 鏈聚合發展項目集中開工。高端裝備製造業(ye) 項目占比高達29%;科技創新、新能源、電子信息三大項目分別占比21%、13%、14%,為(wei) 湖南湘江新區產(chan) 業(ye) 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產(chan) 教結合,深化科技成果轉化

  “開學不到兩(liang) 個(ge) 月,公司成果轉化團隊聯合中南大學科技園及知識產(chan) 權管理辦公室,已經與(yu) 中南大學相應院係的專(zhuan) 家對接了好幾輪了。”在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科技園運營主體(ti) 中南大學科技園(湖南)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友長告訴記者。

  科技園成立的10餘(yu) 人知識產(chan) 權、成果轉化專(zhuan) 業(ye) 團隊,依據負責院係的不同,每周都會(hui) 走訪學校二級學院、課題組等相關(guan) 科研團隊,摸排專(zhuan) 利信息、科研成果,適時建立成果轉化項目清單,並同有需求的企業(ye) 進行“精準撮合”,打通成果轉化鏈條的“最後一公裏”。

  “相比於(yu) 以往重在看企業(ye) 要什麽(me) ,我們(men) 現在更側(ce) 重於(yu) 看成果有什麽(me) ,從(cong) 需求端和供給端同步發力,更快推動科研成果推出一項,轉化一項。”王友長告訴記者,“2022年,園區累計促成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106項,助推園區企業(ye) 實現有效知識產(chan) 權自主研發及轉化500餘(yu) 項。”

  而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還僅(jin) 僅(jin) 是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的14個(ge) 孵化轉化平台之一。2022年,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緊抓優(you) 化湘江新區管理體(ti) 製重大機遇,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建設,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全年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30.01億(yi) 元,同比增長19.66%;新增技術合同登記2474件,同比增長17.03%;新增科技成果轉化775件,同比增長13.30%。

  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勁需求,還進一步轉化為(wei) 園區企業(ye) 發展的強力動能。

  中南大學科技園湖南納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裏,20餘(yu) 台先進檢測設備正對部分微納米新材料樣品進行特性檢測分析。這家最初以服務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學院等科研團隊微納米新材料檢測的企業(ye) ,正不斷拓展自己的業(ye) 務範圍。

  “以湘江新區高校科研團隊為(wei) 主體(ti) ,十幾個(ge) 課題組已經同我們(men) 達成長期合作。”公司負責人莊為(wei) 告訴記者,“2022年,公司檢測分析了20多萬(wan) 份新材料樣品,實現營收1100多萬(wan) 元,複合增長率達到70%以上。”

  與(yu) 此同時,隨著產(chan) 業(ye) 向科技縱深處發展,夯實基礎鏈,搶占原始創新製高點的需求逐漸凸顯,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陸續在湘江新區完成布局。

  作為(wei) “強省會(hui) ”戰略的核心支撐和重要增長點,2022年,湘江實驗室、嶽麓山實驗室、嶽麓山工業(ye) 創新中心均已掛牌成立,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10個(ge) 高端平台高效運行,湘江新區內(nei) 國家級、省級創新平台突破650家。

  產(chan) 城融合,城市服務提檔升級

  “三區合一”後,湘江新區直屬區總麵積達790平方公裏、常住人口超250萬(wan) ,統籌區包括寧鄉(xiang) 和望城部分區域,進而延伸至九華和湘陰片區。

  以產(chan) 興(xing) 城,以城促產(chan) 。要如何在如此大的範圍內(nei) ,形成產(chan) 城融合的發展合力?

  ——全麵推行機構整合,將湘江新區原來的9個(ge) 內(nei) 設部門、長沙高新區33個(ge) 內(nei) 設部門、嶽麓區35個(ge) 黨(dang) 政機構全部整合到新設立的20個(ge) 部門。

  ——加大放權賦能力度,在原來賦予湘江新區各類權限和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隻做加法、不做減法”,最大力度為(wei) 湘江新區放權賦能,最大限度保障發展自主權。

  ——推動審批服務提速,以“一個(ge) 部局管理”“一個(ge) 窗口進出”“一個(ge) 指南辦事”“一枚印章審批”“一件事一次辦好”為(wei) 主線,構建部門聯動機製,進一步優(you) 化流程、精簡資料、壓縮時限。

  一把標尺,標刻出城市服務的提檔升級。

  “項目建設所需的60畝(mu) 地塊還未完全實現‘三通一平(水通、電通、道路通、場地平整)’。”今年2月5日,湖南金博碳基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陳清華在“湖南湘江新區項目建設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反映。

  湘江新區經濟發展局項目服務專(zhuan) 班“雷鋒聯絡員”吉謀韜看到後,第一時間通過服務平台派發任務清單到項目涉及的部門和街道。

  “地跨兩(liang) 個(ge) 街道,換以前,可能還不那麽(me) 好協調,但‘三區合一’後,減少了跨區域協調的難度,湖南湘江新區主要負責同誌部署,兩(liang) 街道、一部門,連同我們(men) 的‘雷鋒聯絡員’現場辦公,4天即解決(jue) 了問題,讓項目提前至少半個(ge) 月開工。”湖南湘江新區經濟發展局黨(dang) 組成員、投資管理處處長黃婧說。

  這種“雷鋒式服務”如今對湘江新區的相關(guan) 部門來說,已經是習(xi) 慣。從(cong) 合區前分地試點的“企業(ye) 吆喝,部門跟進”的“店小二服務”,到如今以“釘釘子精神”解決(jue) 問題,以“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態度對待工作,湘江新區的企業(ye) 和居民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新區麵積大了,人口多了,我們(men) 的服務隻有進沒有退。”湘江新區民政和社會(hui) 保障局就業(ye) 服務中心主任唐智勇說。

  2022年,全區新增城鎮就業(ye) 2.6萬(wan) 餘(yu) 人、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1.4萬(wan) 人。今年一季度,湘江新區持續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活動。相關(guan) 部門通過線上溝通、線下走訪共收集到446家企業(ye) ,共計17027個(ge) 崗位。2月18日,在強省會(hui) 、聚人才、穩就業(ye) ——湖南湘江新區2023年產(chan) 業(ye) 人才供需對接會(hui) 現場,這些需求被統一釋放。其中,56家企業(ye) ,現場就提供招聘崗位3000餘(yu) 個(ge) 。

  “通過舉(ju) 辦人才供需對接會(hui) ,精準服務15條產(chan) 業(ye) 鏈發展,我們(men) 努力讓新區人,在新區就好業(ye) 。”唐智勇說。

  吳齊強 申智林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