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5年間獲200多塊獎牌,越來越多學生通過攀岩改變命運

發布時間:2023-05-12 11:07:00來源: 工人日報

  在大山裏,有一群奮力攀登的逐夢少年

  本報記者 龐慧敏 本報通訊員 施洋洋 蔣少萱

  《工人日報》(2023年05月12日 07版)

  閱讀提示

  在很多人眼裏,攀岩是一項速度與(yu) 激情兼具的勇敢者運動。而對於(yu) 這些大山裏的孩子來說,攀岩不僅(jin) 是一項運動,更是愛好與(yu) 夢想,通過刻苦訓練,他們(men) 收獲了友誼,收獲了自信,走出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廣西南寧馬山縣的攀岩壁上,幾個(ge) 麵孔稚嫩的孩子正在手腳並用地奮力向上攀爬,攀岩壁下方是和他們(men) 進行一對一協助和保護的搭檔。攀岩壁旁邊更多的孩子在訓練體(ti) 能,做熱身準備,這是他們(men) 每日的訓練項目。

  這些在大山裏追逐極限的攀岩少年,保持著工作日每天3小時,周末每天6個(ge) 小時的訓練時長。通過攀岩,不少學生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強,走出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攀岩成為(wei) 夢想,我要實現它”

  李彥郯是馬山縣古零初中攀岩隊的一員,她從(cong) 10歲起開始練習(xi) 攀岩,平均每天都要訓練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年僅(jin) 14歲的她手上早已長滿厚厚的老繭,雖然訓練辛苦,但她依然保持對攀岩的熱愛。

  “接觸攀岩之後,它成了我的興(xing) 趣愛好,每天和同學們(men) 一起訓練,生活變得很有趣。”李彥郯表示,在少年攀岩隊裏,能夠找到誌同道合的小夥(huo) 伴,大家有共同的理想,一起麵對失敗的打擊,也分享成功的喜悅。

  事實上,李彥郯出生在一個(ge) 並不富裕的家庭,家裏收入主要靠媽媽外出務工。年少的李彥郯在家需要照顧年邁的奶奶、身體(ti) 不好的父親(qin) 和弟弟,小小年紀的她扛起了家裏的重擔,但她沒有放棄攀岩。

  李彥郯還曾在攀岩中受過傷(shang) ,腳扭傷(shang) 了半個(ge) 多月,她硬是用單腳堅持下來每天的訓練。“攀岩成了我的夢想,我要實現它。”這樣的韌勁和熱情讓李彥郯把日複一日的辛苦都磨成了手掌的老繭,化作了前進的力量。

  在馬山縣,有不少像李彥郯這樣吃苦耐勞的孩子。在帶隊教練眼裏,通過攀岩,孩子們(men) 擁有了比其他人更好的身體(ti) 素質,通過訓練和外出比賽,孩子們(men) 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經曆成功與(yu) 失敗的磨煉後,也更懂得把握機遇,有著拚搏上進的精神和動力。

  “我在廣西第十五屆運動會(hui) 拿到了攀岩比賽難度第一名、攀石第二名的成績,我還會(hui) 一直走下去,變得更強。”李彥郯稚嫩的臉龐格外堅毅。

  解決(jue) “沒人練”的問題

  2017年,馬山縣大力發展攀岩項目,力圖打造攀岩特色小鎮。在當地引進攀岩人才的號召下,李雲(yun) 俠(xia) 和何琪分別來到馬山中學和馬山縣古零初中,成為(wei) 少年攀岩隊的帶隊教練。

  了解基本情況後,幹勁十足的李雲(yun) 俠(xia) 立即著手招生,當年便為(wei) 隊伍招到了120多個(ge) 隊員。然而,經過半個(ge) 月的試訓後,留下來的孩子隻有70多個(ge) 。

  “馬山縣雖然在地域條件上得天獨厚,擁有眾(zhong) 多適宜攀岩的場地,村裏的孩子也非常能吃苦,但當地學生和家長對攀岩了解甚少。”談起隊伍的組建過程,李雲(yun) 俠(xia) 坦言,攀岩普及度、認可度不高,做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比較困難。

  “有些家長對攀岩不了解,每天晚上都要訓練,很多家長就覺得對學習(xi) 影響太大,不怎麽(me) 支持,逐漸就有孩子退出了。”李雲(yun) 俠(xia) 告訴記者。

  “我們(men) 的隊伍招生以尊重孩子自主選擇、熱愛為(wei) 原則,如果家長不同意進隊訓練,我們(men) 會(hui) 盡量與(yu) 家長進一步深入溝通,了解家庭的擔憂因素並討論解決(jue) 方式。”何琪介紹,通過孩子自主報名,以考察身體(ti) 素質為(wei) 基礎,經過為(wei) 期3個(ge) 月的試訓,挖掘出比較有潛力的孩子,再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與(yu) 家長分享攀岩對孩子自身方麵、學業(ye) 方麵的積極影響。

  為(wei) 了解決(jue) “沒人練”的問題,當地政府也下足了力氣,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對於(yu) 參加攀岩訓練的孩子,縣裏承擔其所有的訓練費用,並提供所有的訓練裝備。學校也給予不少幫扶政策,根據現役隊員的訓練情況,提供良好的訓練環境和生活便利,改善營養(yang) 夥(huo) 食,規劃文化課學習(xi) 計劃,舉(ju) 辦攀岩相關(guan) 競賽活動,加強宣傳(chuan) 攀岩精神,為(wei) 攀岩少年隊挖掘更多好苗子。

  此外,為(wei) 了加強師資隊伍,2017年以來,當地通過專(zhuan) 業(ye) 培訓辦法培養(yang) 兼職教練,為(wei) 23所攀岩學校共配備專(zhuan) (兼)職攀岩教師53名。目前,全縣舉(ju) 辦攀岩教師培訓5期,培訓人員300多人次,攀岩教師教學技能明顯提升,有28名教師獲得全國攀岩初級社會(hui) 指導員國家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

  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這些年來,憑借攀岩特長,不少學生走出了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019年,馬山縣出台了《馬山縣義(yi) 務教育階段攀岩特長生升學辦法》,明確攀岩特長生可以特招進入當地民族中學和馬山中學就讀。截至2022年9月,通過攀岩特招進入馬山中學就讀的學生共29名,其中2022年9月攀岩新生共10名。

  此外,馬山縣疏通升學通道,積極配合自治區體(ti) 育局實施攀岩運動員跟蹤考評、升級培養(yang) ,主動聯係對接廣西科技大學、廣西體(ti) 育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南寧市第二職業(ye) 技術學校等大中專(zhuan) 院校,建立協作關(guan) 係,達成對口升學意向,解決(jue) 馬山攀岩畢業(ye) 生的升學途徑。

  如今,馬山縣組建的攀岩少年隊,從(cong) 最初的參加市級、省級比賽,已經走向全國各地,最早參加訓練的孩子現在已經上了大學。截至2022年11月,馬山縣攀岩少年隊在市級及以上的賽事中,共榮獲100金、88銀、79銅,多名隊員獲得國家一級、二級運動員稱號。

  “2022年廣西全區第十五屆運動會(hui) 攀岩比賽一共10塊金牌,我們(men) 拿到了8塊。”李雲(yun) 俠(xia) 十分自豪,獲得第六屆全國少年錦標賽U15速度女子冠軍(jun) 的黃欣怡目前進入了國家隊集訓。

  何琪希望,有更多攀岩相關(guan) 的活動能在馬山縣當地得到宣傳(chuan) ,普及深入,讓孩子們(men) 有更多機會(hui) 外出參賽,增長經驗和見識。“隻有不斷努力和進步,爭(zheng) 取加快成長,努力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運動隊,向國內(nei) 高水平隊員隊追趕,我們(men) 的孩子也能走出廣西,走向全國,衝(chong) 向世界。”何琪期盼道。

  龐慧敏

  龐慧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