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航天城的“南丁格爾”:護衛航天員健康進出太空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奉青玲)天舟六號飛船使命已達,神舟十六號飛船蓄勢待發。5月中旬,在國際護士節之際,大漠戈壁上,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陣地救護演練正在進行。100多米高的塔架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急診科護士李燕和隊友們(men) 頂著烈日,背著背囊,有條不紊地抬擔架、練操作、訓流程……
一身白色製服、頭戴燕尾帽的李燕,在一群醫生護士中並不顯眼。身材瘦小的她,動作十分麻利熟練,顯然對這套陣地救護流程已經爛熟於(yu) 心。“這是我第三次參加神舟任務陣地救護隊了,每一次我們(men) 都要經過一個(ge) 多月的訓練,確保關(guan) 鍵時刻衝(chong) 得上去、救得下來。”每次神舟飛船發射任務中,李燕他們(men) 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架的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醫院是載人航天任務發射場和著陸場唯一一所醫院,主要承擔發射待發段、上升段航天員逃逸院前急救和院內(nei) 救治,以及著陸場係統航天員長期在軌運行應急返回備勤值守和正常返回搜救回收及後支醫院保障任務。
“載人任務中,我們(men) 院外有航天員醫療救護隊前出現場定崗,院內(nei) 有航天員病房時刻準備後支,確保在待發段、上升段和返回段,全程全時段為(wei) 航天員安全保駕護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劉冬霞介紹。
工作8年的李燕,最榮耀的莫過於(yu) 擔任“神十四”、“神十五”任務航天員院外救護隊護理組長、迎接航天員平安歸來和這次“神十六”任務定崗於(yu) 發射塔架下、守護航天員平安飛天。航天員返回時,救護隊成員要熟練掌握兩(liang) 套方案:醫監醫救方案和醫監醫保方案。
“哪怕萬(wan) 分之一的可能,我們(men) 也要做好萬(wan) 全的準備。確定航天員安全之前,我們(men) 要隨時做好搶救準備。確定航天員安全之後,我們(men) 要在兩(liang) 分鍾之內(nei) 從(cong) 醫監醫救模式切換到醫監醫保模式,讓航天員有一個(ge) 舒適、溫馨的重力再適應環境。”李燕說。
這幾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醫院緊緊圍繞空間站任務,著力提高發射場和著陸場係統衛勤保障能力。他們(men) 攻關(guan) 研製出航天員搜救工裝救護馬甲和模塊化救護口袋衛勤救護裝備;編纂《空間站航天員救治護理概論及要點》,組織任務上崗考核和訓練考核,不斷夯實著陸場係統航天員救護專(zhuan) 業(ye) 理論和實踐基礎,圓滿完成了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空間站階段數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衛勤保障工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