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搭子”成一些00後的“特產”
校園
陌生之上 熟人之下
為(wei) 何“搭子”成一些00後的“特產(chan) ”
“拚房的姐妹有嗎?”粉絲(si) 群裏的主動詢問,讓看演唱會(hui) 的清華大學大三學生江離找到了她的拚房搭子。
“搭子”是什麽(me) ?作為(wei) 一種在年輕人中流行的新型關(guan) 係,這個(ge) 詞在沒有準確定義(yi) 的情況下,已經被不少人付諸實踐。
網友@靈聲兒(er) 嚐試解釋:“兩(liang) 個(ge) 人(多人)結伴,共同尋求一種活動、一次交流,一份陪伴……等等的臨(lin) 時關(guan) 係,是根據共同目標建立起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
萬(wan) 物皆可搭。從(cong) 旅遊到遊戲,00後們(men) 在不同場合找到“搭子”,共同從(cong) 事某項活動。“合作結束後又回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中,而且這些人往往不會(hui) 在你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伸出援手。”網友@豆芽菜這樣說。
江離並沒有因為(wei) 群裏的一句邀約而貿然答應拚房,而是在翻看對方的微博發言後,感覺“應該能合得來”,她才接受邀約,與(yu) 對方成為(wei) “搭子”。在巡演前一天,她與(yu) “搭子”一起逛了半座城市。
源於(yu) 某件事的共同參與(yu) ,止於(yu) 合作的結束,“搭子”們(men) 的關(guan) 係維持,並不需要費盡心思。如果將人際交往比作剝洋蔥,他們(men) 並不需要剝開內(nei) 心——隻要剝幾層皮,便能收獲快樂(le) 。
江離曾看到有人因為(wei) 一趟旅遊,與(yu) 10多年的閨蜜徹底鬧崩。知心的朋友尚且會(hui) “掰”,江離與(yu) “搭子”的相處卻很愉快。在逛完城市後,二人一大早起床排隊等待演唱會(hui) 派票。在烈日下站了五六個(ge) 小時,但兩(liang) 人的相談甚歡,消弭了漫長等待本該引發的不滿和抱怨。“我們(men) 能玩得這麽(me) 好,挺有緣分的。”她感歎與(yu) “搭子”的奇妙體(ti) 驗。同時她也認為(wei) ,在這種舒適背後,也存在麵對陌生人的禮貌與(yu) 拘謹。
“搭子”間的奇妙默契,又與(yu) 朋友關(guan) 係不同。有網友認為(wei) ,“搭子”是一種把友情拆分成“需求”的存在,通常每個(ge) 需求場景強綁定一位“搭子”,主打的是“垂直細分領域的陪伴”。換言之,引導“搭子”成為(wei) “搭子”的,是具體(ti) 場景下的短暫共振,而非朋友般的長久陪伴。
北京師範大學大一學生李平與(yu) 劉瑤組成了鍛煉“搭子”。體(ti) 育課上突發疾病時,人生地不熟的李平被劉瑤主動照顧。一來二去,在體(ti) 育課上熟絡的二人相約鍛煉,久而久之成了朋友。
李平認為(wei) ,她們(men) 二人的關(guan) 係“既是朋友也是‘搭子’”:以朋友身份相處時,二人的話題便極其廣泛,從(cong) 學習(xi) 到生活,無話不談;但做“搭子”時,一切話題僅(jin) 止於(yu) 鍛煉。
作為(wei) 朋友,在長久的磨合中,外向的李平覺得,劉瑤的內(nei) 向“在狂放張揚的我身上加持了不少冷靜”。而“搭子”的作用就是讓她這個(ge) “懶人”去主動鍛煉,“並且日複一日堅持下去”。“搭子”關(guan) 係組成了朋友關(guan) 係下每個(ge) 名為(wei) “鍛煉”的片斷。
但不是所有“搭子”都會(hui) 成為(wei) 朋友。在北方一所高校就讀的王嘉,旅遊“搭子”是高中時的班長。“我們(men) 都喜歡曆史,都喜歡讀書(shu) ,愛好相同,一來二去就成了‘搭子’。”王嘉說。
“偶爾聚一下,可以讓人不那麽(me) 寂寞。”但王嘉並不希望二人的關(guan) 係過於(yu) 親(qin) 密,她補充道,“我覺得,人與(yu) 人的相處之道就是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如果每天都和‘搭子’在一起,就很容易產(chan) 生矛盾或者失去新鮮感。”
“搭子”之所以隻是“搭子”,是因為(wei) 其“自帶某種心照不宣的邊界感”,網友@IT佬的未來說。
這種邊界感,決(jue) 定了“搭子”能走多久,也決(jue) 定了“搭子”關(guan) 係不等同於(yu) 朋友——“搭子”們(men) 很難進入另一方的內(nei) 心,更遑論投入大把時間與(yu) 精力去維持這段關(guan) 係,而精力的投入,恰是維持朋友關(guan) 係所必須的。
王嘉覺得:“人還是需要人陪的。不過適當的距離,可以避免矛盾的不斷暴露。”設立邊界,是“搭子”們(men) 避免矛盾暴露的共同約定。在人際交流的邊界上,為(wei) 了獲取最大的愉悅,“搭子”們(men) 不斷試探,尋找投入與(yu) 共鳴的最大公約數。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yu) 谘詢中心羅曉路老師分析:“我們(men) 可以把一個(ge) 人的各種人際關(guan) 係形象地放到三角形中來看,將陌生人、點頭之交等放在三角形的底端,知心朋友、戀人等親(qin) 密關(guan) 係在三角形頂端,從(cong) 陌生人到親(qin) 密關(guan) 係,有一個(ge) 發展過程,而這個(ge) 過程需要我們(men) 花時間和精力去相處、相識、相知。”
羅曉路認為(wei) ,在這個(ge) 三角形中,“搭子”關(guan) 係應該位於(yu) “陌生人之上,熟人之下”。是一種淺層次的交流,相較於(yu) 親(qin) 密關(guan) 係,個(ge) 人投入的情感較少。
在她看來,這種關(guan) 係似乎是現代年輕人的“特產(chan) ”。她說:“發展並維持一段親(qin) 密關(guan) 係,需要用心投入和經營。但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壓力較大,絕大多數時間都忙於(yu) 學習(xi) 和工作,常常處於(yu) 累癱的狀態,很難再有精力去發展和維護一份關(guan) 係。智能手機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人與(yu) 人之間在現實層麵的交流。但是,人具有社會(hui) 屬性,需要與(yu) 人建立聯結,避免孤獨。當年輕人沒有時間,或者是沒有能力去發展友誼、愛情等親(qin) 密關(guan) 係,‘搭子’就應運而生了。”
她說:“年輕人尋找“搭子”這件事,可能是一種對抗孤獨,嚐試與(yu) 人建立聯結,而又不用付出更多情感成本的方式。當然,有的“搭子”也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wei) 朋友或者愛人。” 她認為(wei) ,在這個(ge) 日益忙碌的網絡時代,‘搭子’關(guan) 係仿佛給年輕人開啟了一扇大門,促使他們(men) 重新拾起交流的話筒。
(應受訪者要求,受訪學生均為(wei) 化名)
實習(xi) 生 白子義(yi) 張筱帆 王浩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