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互訪頻繁 中歐有望重回合作共贏主基調
高層互訪頻繁 溝通意願積極
中歐有望重回合作共贏主基調
本報記者 吳娜
中國政府歐亞(ya) 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大使將於(yu) 5月15日起赴歐洲五國訪問,就政治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同各方進行溝通。一個(ge) 月多來,多位歐洲國家領導人和政要密集訪華,中國高層官員也於(yu) 近期密集訪問歐洲,特別是秦剛出任中國外長後首次訪歐引發關(guan) 注。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20周年,多位專(zhuan) 家表示中歐關(guan) 係受到烏(wu) 克蘭(lan) 危機負麵影響,但當下出現“止跌回穩”態勢,有望重回合作共贏主基調。
在5月9日歐盟駐華代表團舉(ju) 辦的歐洲日慶祝活動新聞發布會(hui) 上,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秦剛的訪問是歐中雙方都歡迎的,對話總是好消息。”同時他介紹,今年下半年將舉(ju) 行高級別對話,中歐將在更多領域達成協議、取得進展。
中方為(wei) 和平積極斡旋
自4月26日中烏(wu) 元首通話,中方宣布將派中國政府歐亞(ya) 事務特別代表赴烏(wu) 克蘭(lan) 等國訪問後,中國外交部日前宣布,李輝大使5月15日起將赴烏(wu) 克蘭(lan) 、波蘭(lan) 、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五國訪問,就政治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同各方進行溝通。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向本報記者分析了中方特別代表訪問這幾個(ge) 國家的原因:烏(wu) 克蘭(lan) 和俄羅斯是衝(chong) 突當事國,中方前往積極斡旋,需要聽取他們(men) 的意見和想法;波蘭(lan) 可以說是歐洲國家中對俄立場最強硬的,因此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法國和德國是歐洲大國和歐盟內(nei) 部的領導力量,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別是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時表示願意與(yu) 中方合作,尋找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方案,“表態比較積極且明確”。
“從(cong) 全球安全倡議、關(guan) 於(yu) 政治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中方立場到中烏(wu) 元首通話、派特使前往,都表明中方願意在外交上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朝著建設一個(ge) 更加安全的世界努力。”鄭春榮表示,中方堅定站在和平一邊,積極斡旋勸和促談。
歐洲態度的變與(yu) 不變
“這場衝(chong) 突對歐洲對外關(guan) 係的影響非常大。歐洲和俄羅斯已經形成了嚴(yan) 重對抗,歐美越走越近,中歐關(guan) 係成了受害者。”這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feng) 仲平日前在英國藍皮書(shu) 發布會(hui) 上所做表述。在他看來,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很多國家特別是中東(dong) 歐國家把中國和俄羅斯捆綁,中俄關(guan) 係的一舉(ju) 一動都會(hui) 受到審視,“甚至中俄正常的關(guan) 係都會(hui) 被放大。”
一年多來,歐洲國家麵臨(lin) 經濟下行甚至衰退壓力、能源安全麵臨(lin) 危機、民生遭遇挑戰。馮(feng) 仲平認為(wei) ,即使遭遇種種困境,但“歐洲援烏(wu) 反俄的立場沒有大的變化”。與(yu) 此同時,他也注意到兩(liang) 大變化,其一是歐洲主流看法希望早日結束這場衝(chong) 突,至於(yu) 如何結束,每個(ge) 國家的立場不一致;其二是歐洲對華態度發生務實性轉變,以去年11月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為(wei) “標誌性事件”,而後至今出現新一輪中歐密集互動潮。
務實轉變背後的動力是什麽(me) ?馮(feng) 仲平分析稱,首先是經濟原因,歐洲尋求在經貿方麵與(yu) 中國保持合作,“所以幾乎每一個(ge) 歐洲領導人現在都旗幟鮮明地反對與(yu) 中國在經濟上‘脫鉤’。”第二個(ge) 動力來自傾(qing) 向與(yu) 中國合作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希望中國在平息烏(wu) 克蘭(lan) 危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馮(feng) 仲平強調,歐洲對華態度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時期也發生了變化。特朗普時期歐洲強調走“第三條道路”,即與(yu) 美國對華政策拉開距離。拜登上台後,表現出拉攏盟友應對中國的態度,歐洲也不再做相關(guan) 表述。“但從(cong) 去年秋天到現在,歐洲又開始強調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一年多來,中歐關(guan) 係在這場衝(chong) 突的影響下,經曆了疏遠、火藥味,到如今開始企穩甚至回暖的轉變。”馮(feng) 仲平說。
中歐合作有望取得進展
一個(ge) 月多來,多位歐洲國家領導人和政要密集訪華,中國高層官員也於(yu) 近期密集訪問歐洲。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日前結束了其上任以來的首次訪歐之行,分別訪問了德國、法國和挪威。在最後一站挪威,他表示,通過這次訪問,深切感受到歐方加強對華溝通協調、推進互利合作的積極意願。同時,中歐關(guan) 係要持續穩定發展,需要做到三點堅持:一是堅持包容的世界觀;二是堅持進步的曆史觀;三是堅持互利共贏的合作觀。
去年11月以來,歐洲領導人和高層普遍強調不尋求與(yu) 中國“脫鉤”,但也持續提出對華“去風險”。對此,秦剛在訪歐時指出,中國是歐洲應對風險的夥(huo) 伴,中國向歐洲和世界輸出的是保險而非風險。他呼籲中歐一致反對“脫鉤斷鏈”,共同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他也敦促中歐共同反對“新冷戰”,帶頭推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
對於(yu) 秦剛提出的中方對“去風險”表示關(guan) 切,鄭春榮向本報記者分析,“去風險化”最終將是“泛安全化”,落實到具體(ti) 政策措施中會(hui) 損害中歐間正常的經貿科技合作。鄭春榮舉(ju) 例稱,以前隻是中國到歐洲投資的企業(ye) 要麵臨(lin) 審查,將來是否會(hui) 出台外資海外投資審查,歐洲更多國家將進行幹預市場經濟的行為(wei) ,值得警惕。
對中歐關(guan) 係未來走向,鄭春榮認為(wei) 總體(ti) 上出現積極信號,但也仍存挑戰。例如新的對華戰略、“去風險化”、計劃對俄實施第十一輪製裁中可能涉及中國企業(ye) 等,“如果他們(men) 不顧我們(men) 的關(guan) 切,中方肯定要給予必要的反應。”
在5月9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庹堯誨介紹,今年下半年將舉(ju) 行高級別對話,中歐將在更多領域達成協議、取得進展。“歐方期待與(yu) 中方舉(ju) 行高級別經貿對話、數字對話和氣候對話,期待在過去三年一直停滯不前的事情上取得進展。”(來源: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