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誌願者”當店員 這家咖啡館特別暖
近日,上海一家咖啡館請退休老人當店員在網上引發關(guan) 注。5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致電這家咖啡館,工作人員介紹,店內(nei) 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退休老人,在店內(nei) 無償(chang) 進行誌願工作,咖啡館的初心就是幫助老人,盈利也主要用於(yu) 助老事業(ye) 。
有誌願者表示,咖啡館不忙的時候,她每周會(hui) 過來一天,有活動時每周過來五六天,在這裏的誌願服務讓她感覺非常充實,很有成就感。
退休老人當店員 無工資但有誌願者津貼
“溢·咖啡”公益館位於(yu) 上海新虹橋中心花園南側(ce) ,每日營業(ye) 時間為(wei) 10時至17時。該咖啡館的工作人員兼誌願者陳女士是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她告訴北青報記者,2015年時,他們(men) 還是一家助老機構,當時就有很多老年人來谘詢、聊天。在談話的過程中有些老年人會(hui) 問“有沒有茶水,有沒有咖啡”,這樣的詢問也給了工作人員啟發,那就是運營一家咖啡店,以咖啡助力助老,靠自身“造血”生存是不錯的方向。
陳女士提到,在社會(hui) 各界的幫助下,2017年“溢·咖啡”就這樣誕生了。“溢·咖啡”是附屬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務中心(4A級社會(hui) 組織)的一家公益咖啡館,為(wei) 來此活動的助老誌願者提供服務,大部分收益也都投入助老公益事業(ye) 。“‘溢’顧名思義(yi) 為(wei) 漫出來以及超值的代名詞,同時又和公‘益’同音,初心也就是源於(yu) 幫助老人,一份咖啡即一份慈善。”
相比普通咖啡館,這家咖啡館特別之處在於(yu) 店員基本上都是“銀發誌願者”。陳女士說,“店員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退休老人,來這裏也沒有工資,都是無償(chang) 的,就是奉獻愛心,上一天班會(hui) 有50元的誌願者津貼,但大家幾乎也都會(hui) 把獲得的津貼捐出去。”
盈利主要用於(yu) 助老事業(ye) 65歲以上老人可享半價(jia) 優(you) 惠
陳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咖啡館的收入會(hui) 捐贈給養(yang) 老院,用於(yu) 買(mai) 水果、買(mai) 老年人必需品等。在“溢·咖啡”,店內(nei) 一杯美式的價(jia) 格是18元,65歲以上的老人出示身份證即可享受半價(jia) 優(you) 惠。
在咖啡館實際運營中,社會(hui) 各界給予了很多的關(guan) 心。在創立之初,有咖啡店了解到“溢·咖啡”的情況,免費為(wei) 誌願者店員提供培訓服務,“我們(men) 全天培訓了四五天,經過考核後,會(hui) 給誌願者頒發咖啡師證書(shu) 。”
“溢·咖啡”工作人員兼誌願者陳先生是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務中心誌願者黨(dang) 員工作室負責人、監事長,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溢·咖啡’是上海首家公益咖啡館,店內(nei) 運營產(chan) 生的盈利都用於(yu) 助老事業(ye) 。為(wei) 了幫助老人解決(jue) 實際生活中的難題,七年來,‘溢·咖啡’開展過智能手機培訓、養(yang) 老谘詢、科學養(yang) 生、鋼琴聲樂(le) 培訓、金融理財、防電信詐騙等講座。咖啡館還開展過烈屬慰問、對口扶貧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展銷、中外居民親(qin) 子活動、老青結伴交友、廣場音樂(le) 會(hui) 等活動。”
據陳先生介紹,誌願者店員的工作實行排班製,一般每人一周需要上一兩(liang) 天班。近期,助老信息服務中心還在關(guan) 注阿爾茲(zi) 海默症。“溢·咖啡”的服務內(nei) 容今後還將針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調整。“總體(ti) 上,咖啡館的客人對店裏的服務都非常認可,對‘溢·咖啡’也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每周都會(hui) 來喝咖啡。”
誌願者:誌願服務讓我感覺非常充實
咖啡館的誌願者陳茹(化名)今年53歲,在2020年就退休了。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她之前上下班都會(hui) 路過“溢·咖啡”,經常過來喝咖啡,“本來我就想做公益,後來得知咖啡館招誌願者,正好也退休了,就過來試試。”
經過咖啡店的培訓,陳茹拿到了咖啡師的證書(shu) ,就在店裏當起了咖啡師,目前,她已經在“溢·咖啡”工作了3年。“平時咖啡館不忙的時候,一周會(hui) 過來一天,如果有活動的話,一周會(hui) 過來五六天。”陳茹表示,在這裏的誌願服務讓她感覺非常充實,也很有成就感。
誌願者鄧女士今年37歲,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她與(yu) 朋友無意間聊起“溢·咖啡”,覺得這家咖啡館非常有意思,就加入了這個(ge) 大家庭,目前也在咖啡館工作3年了。“我是家庭主婦,孩子還在上學,每周會(hui) 過來一天,感覺很充實、很有趣。店裏接觸的客人大部分是老年人,在店內(nei) 工作時,有的客人打招呼還會(hui) 叫我‘小姑娘’。”這樣的打招呼讓鄧女士覺得非常溫暖。
鄧女士說,她很享受每周的這一天,也會(hui) 和愛人分享店裏的事情,他也覺得很有意思。“我平時是每周二在店裏,突然有一天不過來,我丈夫還會(hui) 詢問,有時他也會(hui) 到店裏喝杯咖啡。孩子對我來咖啡館也特別支持,會(hui) 自豪地和同學說‘我媽媽就在這裏做誌願者,幫助一些老人,很有趣的,我媽媽很棒’。”
文/本報記者 戴幼卿 實習(xi) 生 朱麗(li)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