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開票即售罄頻頻上演!演出經濟快速回暖

發布時間:2023-05-17 10:03:00來源: 工人日報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快速回暖,“開票即售罄”的情況頻頻上演。營業(ye) 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長近10倍,並帶動周邊消費快速增長。專(zhuan) 家表示,演出行業(ye) 應抓住有利契機,進一步提高內(nei) 容品質和服務質量,創新演藝業(ye) 態和營銷模式,推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發展動能。

  “誰搶到了門票?”今年以來,演出市場供需強勢上行,眾(zhong) 多歌手在各地的演唱會(hui) 都出現了“開票即售罄”的場景。即便是可以容納8萬(wan) 人的國家體(ti) 育場(鳥巢),也沒能“接住”歌迷們(men) 的熱情。最近,鳥巢承接的演唱會(hui) 門票開售,不少粉絲(si) 表示,依舊是一票難求。

  這樣的火爆場麵不隻是演唱會(hui) 獨有。近期,劇場演出、大型音樂(le) 節、沉浸式演出都呈現強勢複蘇態勢。

  供給側(ce) “上新”不斷,消費側(ce) 熱情高漲,雙向奔赴使得全國演出市場快速回暖、持續升溫。據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票務係統采集與(yu) 服務平台數據監測,僅(jin) 在“五一”假期期間,全國營業(ye) 性演出就超過了3萬(wan) 場,票房收入15.19億(yi) 元,與(yu) 去年同比增長962.2%,觀眾(zhong) 人數高達865.49萬(wan) 人次。

  演出密集,依然一票難求

  “各種音樂(le) 節、經典劇目與(yu) 新排劇目紮堆上演、新老歌手也都組團開場,天南地北都有演出,可我還是買(mai) 不到票。”在某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林多告訴記者,從(cong) 春節到現在,每天都有人在朋友圈裏曬買(mai) 票、看演出的圖片。“感覺一夜之間大家都成了線下演出的擁躉,很多小劇場的演出都很火爆。”

  麵對消費者的消費熱情,供給側(ce) 加速發力。原本相對小眾(zhong) 的劇場演出、“國家隊”院團紛紛推出具備市場號召力的知名劇目,吸引觀眾(zhong) 重回劇場。例如,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走進11個(ge) 城市、12個(ge) 劇院,迎接近10萬(wan) 名觀眾(zhong) ,刷新了多地演出場館的票房紀錄,“凡開票必秒光”成了常態。江蘇大劇院表示,劇院幾乎是全員滿負荷運轉狀態,該劇的市場需求已超過團隊供給場次的上限。

  大型戶外音樂(le) 節也於(yu) 一季度呈現快速複蘇態勢。南京咪豆音樂(le) 節,官宣演出陣容的當天門票即售罄;草莓音樂(le) 節相繼公布在11個(ge) 城市的演出,已於(yu) 一季度完成演出的西安站門票售罄。“五一”檔期,僅(jin) 在北京一地就匯集草莓、潮流、無限3個(ge) 大型音樂(le) 節,另外還有奧森生活城市森林音樂(le) 季等。除了一些知名音樂(le) 節在全國各地舉(ju) 辦外,市場上還湧現出不少地域性品牌和新品牌的音樂(le) 節。

  說走就走,演出帶動周邊消費

  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根據對部分大型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的票務銷售趨勢調研發現,跨城購票觀演的消費者比例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觀演率超過購票總人數的50%。

  “能搶到票幸運,跨城也值得。”在南寧工作的盧拉在搶到五月天鳥巢演唱會(hui) 的票後,馬上預訂了演唱會(hui) 周邊的酒店。

  演唱會(hui) 期間,鳥巢周邊5公裏的住宿預訂量上漲2400%;草莓音樂(le) 節期間,舉(ju) 辦地延慶世園公園周邊的酒店預訂量比2019年增長18倍;無限音樂(le) 節期間,舉(ju) 辦地北京溫榆河公園周邊酒店預訂量比2019年增長16倍……數據顯示演出項目對住宿、餐飲等周邊消費具有強大的帶動能力。

  “像我們(men) 的父母,他們(men) 覺得看一場電影就充滿了儀(yi) 式感。我們(men) 這代人升級為(wei) 看線下演出,甚至為(wei) 一場演出可以說走就走,打破地域的限製,這也是一種進步吧。”盧拉是90後,她認為(wei) 去看演出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同一個(ge) 場地、同一個(ge) 時間裏,匯聚那麽(me) 多有著共同熱愛的人,這錢花得值得。”

  除了帶動交通、住宿、餐飲之外,各類演出在嫁接市場形態上表現出更多新意,讓演出經濟的外延進一步拓展。例如西昌首屆燒烤音樂(le) 節,將露營燒烤節與(yu) 戶外音樂(le) 節有機融合。同時,越來越多的快消品牌也入局音樂(le) 節市場,推出與(yu) 品牌同名的音樂(le) 節活動,例如元氣森林音樂(le) 節、蜜雪冰城音樂(le) 節等,商業(ye) 品牌從(cong) 讚助、冠名等單一合作模式逐漸跨界到與(yu) 現場音樂(le) 演出融合發展。

  演出消費需要持續發力

  去年延期的待執行項目和新增加項目疊加,今年演出項目顯得尤為(wei) 密集。各區域中心城市的多數劇場上半年檔期已滿,部分劇場檔期甚至已經排至2025年。自二季度起,大型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項目進入密集期,多地出現大型演出檔期“撞車”的情況,市場競爭(zheng) 愈加激烈。

  井噴式複蘇對於(yu) 演出行業(ye) 的確是巨大機遇,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行業(ye) 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的是,近期以來,演出市場中很大一部分消費來自存量的集中釋放。

  “要保持演出市場活躍度,演出機構要持續推出優(you) 秀作品,豐(feng) 富演出產(chan) 品供給;創新營銷模式,提升產(chan) 品影響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演出業(ye) 態,擴大市場規模。要以更強大的吸引力、更豐(feng) 富的表現力、更充分的體(ti) 驗感讓更多觀眾(zhong) 走進劇場和各類演藝空間。”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潘燕表示。

  在拉動演出新消費、創造新場景、吸引年輕消費者上,Livehouse、沉浸式戲劇、脫口秀等小眾(zhong) 文化消費業(ye) 態貢獻頗多,已是消費新寵。數據顯示,2月~3月,大麥平台銷售Livehouse演出超2800場,票房規模比2019年同期提升15倍;與(yu) 此同時,脫口秀、沉浸式戲劇脫穎而出,2月~3月,兩(liang) 品類購票人次達62萬(wan) 。瞄準這一商機,相關(guan) 機構正通過投資、合製、自製的方式參與(yu) 內(nei) 容生產(chan) 、分發,創造市場增量。

  潘燕表示,演出機構應抓住有利契機,進一步加強演出安全和運營規範意識,提高內(nei) 容品質和服務質量,創新演藝業(ye) 態和營銷模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發展動能。

  蘇墨(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