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古籍修複師讓《永樂大典》“湖”字冊重出江湖

發布時間:2023-05-17 10:2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昨天上午,由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與(yu)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字節跳動公益三方聯合主辦的“同心護珍寶 聚力續華章——‘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zhuan) 項基金’成果展”開幕式在國家圖書(shu) 館舉(ju) 行。

  曆時近2年,104冊(ce) 件古籍已全部完成修複。這次遴選了其中的39件古籍展出,包括《永樂(le) 大典》“湖”字冊(ce) 、《瀛環誌略》、《楚辭》以及係列金石拓片、黃河輿圖、樣式雷圖檔等。

  古籍修複師們(men) 是此次展覽背後的功臣,他們(men) 心細如發、妙手補書(shu) ,讓古籍再現光彩,今天就讓我們(men) 一同走進他們(men) 的工作。

  看 展

  “活化展示” 祈年殿可以像電子書(shu) 一樣“翻著看”

  2021年6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zhuan) 項基金”在國家圖書(shu) 館正式啟動,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與(yu)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字節跳動公益簽署《古籍保護與(yu) 利用公益項目合作備忘錄》,首批資金1000萬(wan) 元定向用於(yu) 古籍修複、人才培養(yang) 、古籍活化與(yu) 數字化等公益項目。項目實施至今,各項工作已全麵完成並取得重要成果。

  為(wei) 全麵展示該項目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更好地為(wei) 大眾(zhong) 服務,本次展覽共分為(wei) “古韻新生:各地精品薈萃”“講好河川故事:輿圖”“鏤於(yu) 金石:探源古文字”“世界記憶:樣式雷圖檔”四個(ge) 部分,精選35種39件已經修複完善的珍貴古籍予以展出,其中既有國家圖書(shu) 館修複的輿圖、金石拓片、樣式雷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獻,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複精品。

  展品包括《永樂(le) 大典》“湖”字冊(ce) 、元刻本《西夏文大藏經扉畫》、元至順二年(1331)刻本《永類鈐方》及樣式雷圖檔、黃河輿圖和金石拓本等。其中,國家圖書(shu) 館藏《永樂(le) 大典》“湖”字冊(ce) 是這次修複的國寶級藏品,它的發現、回歸與(yu) 保護,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政府相關(guan) 部門與(yu) 社會(hui) 各界通力協作保護文化遺產(chan) 的成功案例。

  除了以實物展出古籍修複成果外,展覽還展示了該項目支持下的古籍修複人才培養(yang) 成果與(yu) 古籍活化利用成果;以“活化展示”為(wei) 特色,在展廳設置樣式雷“祈年殿”全息幻像修複成果的電子翻書(shu) 裝置,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影像、多媒體(ti) 等多種方式向大眾(zhong) 推廣、普及古籍修複知識;配合推出“故紙修複師之碎丹青”沉浸式互動解謎遊戲,讓觀眾(zhong) 在故事中、遊戲中了解古籍修複技藝,從(cong) 而增加展覽的趣味性。

  修 複

  一絲(si) 不苟 用顯微鏡對《永樂(le) 大典》調整經緯絲(si)

  此次展覽的眾(zhong) 多展品中,國家圖書(shu) 館重點藏品《永樂(le) 大典》最為(wei) 亮眼,是修複展的第一件展品。此次修複的“湖”字冊(ce) (2272-2274卷)收錄了有關(guan) “湖”字的詩詞文等,包括謝靈運詩、唐宋元明人詩文,以及宋元人詞等內(nei) 容。王國維、趙萬(wan) 裏等名家就曾從(cong) 中輯出數首古詩。

  在修複前,此冊(ce) 《永樂(le) 大典》前後書(shu) 衣已經麵板脫落,書(shu) 脊完全缺失,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修複師宋晶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因為(wei) 《永樂(le) 大典》異常珍貴,因此修複小組複製了一本一模一樣的‘樣書(shu) ’進行修複試驗,才敢對真跡下手。”

  如今的古籍修複需要很多科技支持,例如書(shu) 衣內(nei) 國家圖書(shu) 館修複團隊對書(shu) 葉用紙進行了纖維分析檢測,據此選擇補紙;在書(shu) 衣的修複上,也不再局限於(yu) 選購相近絹料用於(yu) 修補,而是對《永樂(le) 大典》書(shu) 衣用絹的絹絲(si) 粗細、密度等數據進行了準確測量,並經多次實驗,複原織造出與(yu) 原件相似的絹質樣品,再據此定製新絹。宋晶告訴北青報記者:“為(wei) 使新絹在色彩上接近原件,團隊成員參考了曆史文獻記載,輔助對書(shu) 衣的分析檢測結果,選擇當時最有可能使用的傳(chuan) 統植物染料對其染色並老化,再經錘製、全色等步驟,最終得到適合修複原件的補絹。”

  為(wei) 了讓修複工作接近完美,古籍修複小組成員又借助體(ti) 視顯微鏡等儀(yi) 器設備對接口處的每根絹絲(si) 梳理調整,宋晶說:“一根絲(si) 綢的接口都要對準,在人的肉眼下很難完成工作,隻能借助顯微鏡進行操作。”顯微鏡下一邊用手調整經緯絲(si) ,一邊通過顯示屏觀察經緯絲(si) 的變化與(yu) 操作情況。經過一年多的修複工作,這本《永樂(le) 大典》“湖”字冊(ce) 才可以展出。

  資深古籍修複專(zhuan) 家、國家圖書(shu) 館研究館員張平在20年前曾參加過《永樂(le) 大典》修複。他說:“此次‘湖’字冊(ce) 借助現代科技,對紙張、絲(si) 絹等進行檢測,從(cong) 而確定了正確的修複方案,修複效果超出預期。”

  據悉,本次展覽位於(yu) 國家典籍博物館第6展廳,展期2個(ge) 月,麵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免費開放。

  文/本報記者 王磊(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