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缺斤少兩直接清退”,背離誠信就該受重罰

發布時間:2023-05-17 10:29: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楊朝清

  近日,江西南昌市瑤湖夜市管理人員陳先生怒砸16台問題秤,稱夜市因缺斤少兩(liang) 上熱門是打臉。據悉,視頻中隻是把商家使用的問題秤全部砸掉,同時夜市還給大家配備了不能調控的新秤,夜市兩(liang) 頭和中間也增加了公平秤,在商戶攤位上張貼了溫馨提示卡:商戶如果再出現缺斤少兩(liang) 等問題,會(hui) 被直接清退。(5月16日《南昌晚報》)

  當利益、權利和尊嚴(yan) 受到侵犯,許多人不可避免產(chan) 生情緒問題。麵對夜市因缺斤少兩(liang) 而成為(wei) 注意力焦點,管理人員通過“怒砸16台問題秤”來表達和發泄不滿與(yu) 憤怒。更難能可貴的是,夜市方麵對缺斤少兩(liang) 體(ti) 現出鮮明的、強烈的“零容忍”姿態,“再缺斤少兩(liang) 直接清退”彰顯了市場力量的果敢與(yu) 決(jue) 絕。

  誠實守信不僅(jin) 是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也是對契約精神的認同與(yu) 遵循。當商家與(yu) 消費者的互惠共贏變成了“單贏”,自然會(hui) 破壞市場秩序和社會(hui) 風氣。缺斤少兩(liang) 不僅(jin) 給消費者帶來物質損失,也傷(shang) 害了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缺斤少兩(liang) 看似危害不大,實際上卻破壞了社會(hui) 運行的基礎秩序。

  在一個(ge) 注重利益變現的時代裏,一些商家並不滿足於(yu) 公平交易帶來的合理利潤。在“聰明人”看來,隻要手段足夠高明,缺斤少兩(liang) 就不容易被發現和捕捉;哪怕被抓住了,違規成本也不高,何樂(le) 而不為(wei) ?是非觀模糊和價(jia) 值觀扭曲,讓善於(yu) “鑽空子”的商家找到了增收的渠道,而那些堅守良知和本分的商家卻被視為(wei) 迂腐的、笨拙的人,不僅(jin) 少掙錢,還承受著人格上的矮化和精神上的鞭笞。不誠信、不健康的商業(ye) 文化,讓缺斤少兩(liang) 在一些地方成為(wei) 約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置身互聯網時代,缺斤少兩(liang) 的失範行為(wei) 更容易被傳(chuan) 播。麵對“揭短”,夜市方麵並沒有推諉卸責,而是篤定地進行正視和調試。“缺斤少兩(liang) 打臉自責”固然有情緒化因素,卻是內(nei) 心良知和正義(yi) 感喚醒的產(chan) 物。在乎別人怎麽(me) 說、怎麽(me) 看、怎麽(me) 評價(jia) 的恥感文化,有助於(yu) 引導和激勵人們(men) 向善向好。

  在利益主體(ti) 多元化、價(jia) 值觀念多樣化的今天,一些商家依然存在“慢了一拍”的文明差距。當缺斤少兩(liang) 有利可圖,當缺斤少兩(liang) 的違規成本偏低,商家自然會(hui) 投機取巧,哪怕商家知曉缺斤少兩(liang) 背離公序良俗,依然明知故犯。因此,隻有提升違規成本,讓背離誠信的投機者承受自食惡果、自砸飯碗的代價(jia) ,才會(hui) 倒逼商家誠信經營。

  人無信不立,業(ye) 無信不興(xing) 。電子秤隻是一個(ge) 工具,缺斤少兩(liang) 的根源不在工具而在於(yu) “人心”。如果隻更換新秤,商家卻沒有實現人心價(jia) 值的重塑,缺斤少兩(liang) 難免會(hui) 重演。隻有摒棄將商家收益建立在消費者損失基礎上的“零和博弈”心態,隻有讓投機取巧的商家得不償(chang) 失,隻有讓誠信經營得到更多回報與(yu) 激勵,缺斤少兩(liang) 才會(hui) 失去生存空間。(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