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舊包改造不止一眼假
5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部分奢侈品維修護理店中興(xing) 起了一門新生意——舊包改造,有商家一個(ge) 月排單量達到了100多件,還有的改包周期長達4個(ge) 月。但隨著生意的火熱,市場的亂(luan) 象也浮出水麵,改款包不僅(jin) 可能會(hui) 存在“一眼假”等問題,更有商標侵權的風險。相關(guan) 律師指出,是否涉及侵權主要取決(jue) 於(yu) 商家出售的是改包服務還是商品,如果是按照顧客要求將奢侈品包改成其他款式,最終供消費者自己使用,則不屬於(yu) 商標侵權;如果商家自行出售保留原包品牌LOGO或冒充原包品牌LOGO的商品則屬於(yu) 商標侵權行為(wei) 。
改包生意火熱
近期,奢侈品包改造這門生意格外火熱。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麵上常見的主要有兩(liang) 種舊包改造服務。一種是消費者自行提供家中閑置的老舊奢侈品包作為(wei) 料包,改造成當季新款或定製款,收費按款式工藝不同一般在1000-3000元不等;另一種是在顧客沒有舊包的情況下,商家提供出售奢侈品正品皮料的服務,再進行改造或直接出售改造完成的包,成品售價(jia) 一般在專(zhuan) 櫃價(jia) 的五分之一左右。
據北京一家線下改包店的負責人張先生表示,以LV手袋的NANO SPEEDY為(wei) 例,改成該款式的加工費在2000元左右,而專(zhuan) 櫃售賣的NANO SPEEDY手袋價(jia) 格為(wei) 12800元,也就是說隻需不到六分之一的價(jia) 格就能買(mai) 到“同款”。劃算的價(jia) 格也讓不少消費者動了心,“這兩(liang) 年改包的風很大,家裏有個(ge) 閑置的LV中古旅行包,看網上改包的視頻覺得好像不錯,價(jia) 格和去專(zhuan) 櫃買(mai) 新包比起來便宜很多,還能廢物利用,所以打算試試”,消費者吳憂(化名)表示。
張先生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最近來改包的客人很多,還有一些是中古店拿包來拆包改款的,一個(ge) 月平均能改100多個(ge) 包,改一個(ge) 包目前的周期在15天左右,其實工期也就是4天上下,但是排單比較多,因此至少需要等一兩(liang) 個(ge) 禮拜”。另一家位於(yu) 廣州的改包商家的生意則更為(wei) 火爆,“目前改包的周期要長達4個(ge) 月,一是因為(wei) 需要排單,我們(men) 這邊改包的客戶非常多,手工改造也是需要時間的,本身就比較慢。而且每款包的材料、五金和配皮都不一樣,需要時間去定製”。商家曉婷表示。
她進一步解釋稱,“現在不少中國女性手裏都有幾個(ge) 閑置的奢侈品包,所以近兩(liang) 年改包的需求明顯上升”。貝恩谘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境內(nei) 個(ge) 人奢侈品市場規模為(wei) 4710億(yi) 元,是2019年的兩(liang) 倍,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個(ge) 人奢侈品消費市場。
真包變假包
加入改包隊伍的消費者越來越多,這門看似劃算的生意也成了吐槽的“重災區”。消費者陳女士就向北京商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改包“血淚史”,“去年花了1880元將一個(ge) 用了很多年的LV NANO中號改成了‘薯條包’。但是到手後發現老花的位置和正品根本不一樣,可以說是一眼假。店家解釋說是NANO中號尺寸不夠,沒有辦法做成對花,可這些問題在前期溝通的時候並沒有提出”。
有著十年奢侈品維修經驗的小豔表示,“消費者手中的包能否改成心儀(yi) 的款式取決(jue) 於(yu) 很多因素。比如消費者提供的包上有幾個(ge) 連續的LV字母老花,如果小於(yu) 想要改款的包的話,就無法做到對版;有的包雖然整體(ti) 尺寸夠大,但拆開後皮料上會(hui) 有很多針孔、零碎,所以利用率不高,不可能像一些宣傳(chuan) 視頻上一個(ge) 大包能改成多個(ge) 小包”。
不僅(jin) 如此,花費了數千元後,消費者手裏的真包反倒成了無法回收的假包。張先生就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不論是消費者自己提供包料還是商家提供,都隻能保證老花部分是正品,“但相應的五金需要後配,例如NANO SPEEDY的一整套五金,高端版本的成本價(jia) 在100元以內(nei) ,如果想要正品的五金,價(jia) 格則要高達700多元,且現在市麵上基本無法買(mai) 到。配皮則同樣無法采用正品皮料,一般都是選擇接近的皮料,工藝更是不能完全複刻”。
從(cong) 消費端反應來看,也逐漸有消費者意識到了改包存在的風險。在社交媒體(ti) 的相關(guan) 博文中,有不少消費者評論稱,“後悔中,真包換假包還虧(kui) 幾千手工費”“改了一次沒背過,花錢買(mai) 個(ge) 比假包還假的改包”。
經過改款的包一般來說也不再具備回收價(jia) 值,北京一家中古店的老板大海就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改後的包從(cong) 鑒定點、材料五金等方麵都與(yu) 正品相去甚遠。原本的包雖然老舊,但還是具備回收價(jia) 值的,加錢改完款後反倒不具備回收價(jia) 值了,從(cong) 我們(men) 回收鑒定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ge) 假包”。
存在侵權風險
顯然,經改後的奢侈包無法與(yu) 正品畫上等號,這也就意味著改包商家可能存在著侵權之嫌。
據上海廣播電視台報道,2022年底,長寧警方聯合鬆江警方破獲了全國首例涉及奢侈品箱包拆改的案件,對打著“舊款翻新”幌子,售賣假冒奢侈品皮包牟利的犯罪團夥(huo) 實施了全鏈條打擊。目前,嚴(yan) 某某等30餘(yu) 人因涉嫌假冒注冊(ce) 商標罪已被長寧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表示,所謂改包行為(wei) 是否侵權主要取決(jue) 於(yu) 商家出售的是改包的服務還是改後的商品,“對於(yu) 來包加工,即按照消費者要求將奢侈品包改成所需的款式,最終供消費者自己使用,對於(yu) 品牌方而言,應適用權利用盡原則,即消費者要求改包的行為(wei) 並不侵權。改包店鋪提供的不是奢侈品包這種商品,而是改包的服務,改包店鋪提供的服務與(yu) 品牌方的核準注冊(ce) 商品不屬於(yu) 相同或類似商品,不屬於(yu) 商標侵權行為(wei) ”。
他進一步指出,“但對於(yu) 購料加工銷售,即店鋪購買(mai) 二手奢侈品包,改成新包並銷售,這種製作方式會(hui) 保留原包品牌LOGO,銷售時也可能直接冒充原包品牌的商標。這種行為(wei) 屬於(yu) 侵犯他人商標權的行為(wei) 。此外,將某款包的皮料用於(yu) 製作其他品牌的包,或者直接模仿某品牌的包型,這種隻模仿包型,不使用帶有品牌方商標的皮料的行為(wei) 是否侵權要看該品牌方對該包型是否擁有外觀設計專(zhuan) 利權或著作權,如有則構成侵權”。
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wei) ,改包生意火熱是消費者個(ge) 性化需求的表現,也是一定形式的定製服務,不僅(jin) 能變廢為(wei) 寶,也可以降低重複購買(mai) 成本,但同時也給假貨以借口和機會(hui) 。“目前行業(ye) 還是存在一定亂(luan) 象的,經營者主要以養(yang) 護機構、二手商家或是個(ge) 人為(wei) 主,發展還非常初級。未來如果能夠聯合品牌一起來做,將會(hui) 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出色的頭部公司出現。”
北京商報不等式調查小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