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脫鉤”?“去風險”?他們都說“不”(觀象台)

發布時間:2023-06-06 14:4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最近,眾(zhong) 多外企高管紛紛訪華,希望“加碼”中國市場,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市場不可替代,與(yu) 中國“脫鉤”無異於(yu) 與(yu) 機遇“脫鉤”,與(yu) 未來“脫鉤”。

  與(yu) 中國“脫鉤”會(hui) 給自身帶來多大傷(shang) 害?與(yu) 中國“脫鉤”,不僅(jin) 要麵臨(lin) 對華貿易的直接經濟損失,更要為(wei) 人為(wei) 切割與(yu) 中國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聯係付出代價(jia) 。奧地利一份智庫研究報告估算,如果對華“脫鉤”,德國一年GDP將下降2%,相當於(yu) 損失600億(yi) 歐元。跨國企業(ye) 對於(yu) 與(yu) 中國“脫鉤”的代價(jia) 有清醒的認識。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康林鬆說:切斷與(yu) 中國的經濟關(guan) 係是不現實的,與(yu) 中國這個(ge)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脫鉤”,對德國幾乎所有產(chan) 業(ye) 來說都不可想象。耐克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多納霍直言:與(yu) 中國“脫鉤”對全球貿易是災難性的。

  中國經濟的實力和韌性,意味著巨大機遇和廣闊前景。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cong) 4.8%上調到5.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34.9%。中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4億(yi) 多中等收入群體(ti) 的超大規模市場,是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重要參與(yu) 者與(yu) 維護者;中國連續6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是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堅持對外開放的中國,為(wei) 全球投資者和跨國公司提供的是投資興(xing) 業(ye) 的機遇,帶來的是真金白銀的紅利。此外,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中國發展快速,在部分細分領域已獲得技術領先優(you) 勢。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升至第11位,連續十年穩步提升。與(yu) 中國合作,是一條光明大道。

  在商言商。各大跨國企業(ye) 一次次用實際行動拒絕與(yu) 中國“脫鉤”。近期中國貿促會(hui) 一項調查顯示,92.4%的受訪外資企業(ye) 表示,中國在其全球投資決(jue) 策中的地位沒有下降。瑞士中心集團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62%的受訪在華瑞士企業(ye) 預計2023年的利潤將提高。多家在華外國商會(hui) 發布的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中國美國商會(hui) 的一項調查顯示,66%的在華美企表示,將在未來兩(liang) 年保持或增加對華投資;中國歐盟商會(hui) 發布的報告說,近六成受訪企業(ye) 表示,未來5年將“適度增加”或“顯著增加”在華研發支出;中國澳大利亞(ya) 商會(hui) 的調研發現,超過60%的澳企把中國視為(wei) 全球前三的投資目的地……

  或許是因為(wei) 與(yu) 中國“脫鉤”應者寥寥,美西方國家又炮製出“去風險”這一說辭。然而,說辭在變,本質不變。有識之士都清楚,中國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挑戰。無論如何鼓噪與(yu) 中國“脫鉤”或“去風險”,終究遮擋不住中國的明媚陽光。(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