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發布時間:2023-06-06 14: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闡釋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對於(yu) 我們(men) 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導意義(yi) 。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wei) 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曆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cong) 未中斷的文明,形成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價(jia) 值觀念和文明體(ti) 係。今天我們(men) 使用的漢字同甲骨文沒有根本區別,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先哲歸納的一些觀念也一直延續到現在。這種幾千年連貫發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見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如果不從(cong) 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革故鼎新、與(yu) 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幾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men) 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wei) 大實踐。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以數千年大曆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ti) 上是中國的曆史常態。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yu) 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wei) 一體(ti) ,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qin) 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nei) 生動力。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jue) 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jue) 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jue) 定了一個(ge) 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係。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於(yu) 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通有無、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ti) 係、豐(feng) 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製度創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是源於(yu) 中華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致力於(yu) 促進不同國家之間交流合作。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取向,決(jue) 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決(jue) 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

  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以和為(wei) 貴”“和而不同”“化幹戈為(wei) 玉帛”“國泰民安”等理念世代相傳(chuan) 。中國曆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率領的是當時世界最龐大的艦隊,帶去的是絲(si) 綢、茶葉和瓷器,而不是戰爭(zheng) ,沿途沒有占領一寸土地。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jue) 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jue) 定了中國不會(hui) 把自己的價(jia) 值觀念與(yu) 政治體(ti) 製強加於(yu) 人,決(jue) 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jue) 不搞“黨(dang) 同伐異”的小圈子。

  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偉(wei) 大事業(ye) ,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黨(dang) 的二十大對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兩(liang) 步走戰略安排進行了宏觀展望,明確了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發展目標。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men) 要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5000多年發展史,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麵向未來,時與(yu) 勢在我們(men) 一邊,這是我們(men) 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men) 的決(jue) 心和信心所在。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cong) 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不斷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曆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我們(men) 就一定能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