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開啟首次太空飛行 載荷專家在“天宮”究竟幹些啥

發布時間:2023-06-06 14:55:00來源: 科技日報

  首位載荷專(zhuan) 家在“天宮”究竟幹些啥

  ◎本報記者 陸成寬

  太空實驗項目的選取,主要是圍繞國內(nei) 外前沿熱點方向和重大需求開展科學項目論證、遴選。如在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麵向空間生命孕育、合成生物製造與(yu) 製藥、複雜生態係統等方向,規劃相應研究主題和實驗項目群,進行太空實驗。

  呂從(cong) 民 空間應用係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yu) 技術中心研究員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此次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包含“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zhuan) 家”3種航天員類型,也是我國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zhuan) 家的首次太空飛行。同時,跟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一同飛天的,還有5項生命科學實驗項目的實驗物資。這些實驗物資重約23.6千克,體(ti) 積約95升,其中包括了6個(ge) 定製貨包。

  為(wei) 什麽(me) 要在太空開展生命科學實驗?空間應用係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yu) 技術中心研究員呂從(cong) 民解釋:“生命是最複雜的物質存在形式之一,在空間特有的微重力、宇宙輻射和磁場變化條件下,研究人和多種生物響應,是深入探究生命現象本質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實現長期太空探索活動的基礎。”

  線蟲、擬南芥成為(wei) 太空“常客”

  繼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啟動空間站三艙科學實驗櫃後,隨著神十六乘組的到來,實驗艙將再次迎來線蟲實驗。在“空間輻射暴露引起線蟲發育過程DNA損傷(shang) 修複及細胞凋亡影響研究”實驗項目中,一個(ge) 裝載著4種線蟲的線蟲芯片實驗盒被帶上太空。

  科研人員將利用全自動微流控係統對線蟲個(ge) 體(ti) 的在軌發育和損傷(shang) 效應進行觀測,分析長期輻射暴露對DNA損傷(shang) 修複及生殖細胞凋亡的影響,該實驗有望為(wei) 揭示長期在軌生物個(ge) 體(ti) 對抗空間輻射損傷(shang) 機製作出貢獻。

  在“空間輻射損傷(shang) 評估科學與(yu) 應用關(guan) 鍵技術”實驗項目中,線蟲也是“主角”。呂從(cong) 民介紹,該實驗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挖掘空間輻射損傷(shang) 評估和風險預警的生物標誌物,分析空間輻射損傷(shang) 的品質因子,構建空間輻射損傷(shang) 評估模型,為(wei) 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空間輻射健康風險評估體(ti) 係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同時,在“微重力環境對細胞間相互作用和細胞生長影響的生物力學研究”實驗項目中,6個(ge) 生物力學樣品單元被上行至空間站,其中2個(ge) 裝載肝細胞,4個(ge) 裝載肝細胞/內(nei) 皮細胞。“該實驗旨在認識肝組織細胞在微重力下的生物力學特征和力學—生物學耦合過程,以及重力變化對細胞生命活動的作用規律;發展基於(yu) 生物力學的空間細胞—組織動態培養(yang) 新實驗技術。”呂從(cong) 民說。

  生物實驗的“常駐嘉賓”、科學家最喜歡的模式植物——擬南芥也隨著神舟十六號再度飛上太空。科研人員將利用野生型、3種突變體(ti) 和轉基因擬南芥,開展空間微重力環境調控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分子網絡研究,揭示植物感受微重力環境的信號轉導機製及其調控網絡。

  此外,還有包含8個(ge) 核酸實驗單元的“蛋白與(yu) 核酸共起源及密碼子起源的分子進化研究”實驗項目,也隨神舟十六號飛上太空。該實驗將在國際上首次將氨基酸、核苷酸與(yu) 磷結合,探索密碼子起源;考察重力效應對密碼子起源的影響;考察重力效應與(yu) 生命進化的關(guan) 係;為(wei) 生命的化學起源理論體(ti) 係及尋找地外生命宜居星球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呂從(cong) 民說,空間科學與(yu) 應用項目涉及的領域比較多,有效載荷的特點也各不相同,神十六乘組的載荷專(zhuan) 家深度參與(yu) 這些在軌實驗,可以大大提高在軌科學實驗效率,簡化科學實驗裝置設計,充分發揮人的自主判斷、決(jue) 策、處理能力。

  實驗圍繞熱點方向和重大需求

  那麽(me) ,與(yu) 神舟十五號上行的太空實驗相比,神舟十六號上行的太空實驗有什麽(me) 特點?

  “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六號上行的太空實驗項目均以生命科學實驗為(wei) 主,都是利用空間微重力、輻射條件開展實驗。每次飛行任務科學項目的安排主要根據飛船的上行資源條件、下行資源以及科學項目就緒狀態進行總體(ti) 規劃。”呂從(cong) 民解釋道。

  同時,呂從(cong) 民強調,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多數需要進行發射場樣品製備、加載、集成,並進行待發段臨(lin) 射安裝,目的是保持生物樣品的活性、盡量減少地麵重力條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為(wei) 什麽(me) 要在太空開展科學實驗?在太空開展哪些實驗,又是由什麽(me) 因素決(jue) 定的?“實驗項目的選取,主要是圍繞國內(nei) 外前沿熱點方向和重大需求開展科學項目論證、遴選。”呂從(cong) 民說,比如在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麵向空間生命孕育、合成生物製造與(yu) 製藥、複雜生態係統等國際前沿和人民健康需求,規劃相應研究主題和實驗項目群,進行太空實驗。

  在微重力物理科學領域,麵向活性軟物質、重要應用新材料製備、複雜等離子體(ti) 、超臨(lin) 界燃燒等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空間應用係統規劃了包括流體(ti) 物理與(yu) 熱物理、燃燒科學、材料科學、基礎物理等重點研究方向。

  在空間天文與(yu) 地球科學領域,瞄準暗物質、宇宙線起源、太陽係行星起源演化等國際公認的重大科學問題,空間應用係統將規劃開展長期空間觀測與(yu) 科學數據處理。

  此外,空間應用係統還瞄準新型原材料、關(guan) 鍵元器件自主可控、在軌製造與(yu) 建造等支撐未來空間任務實施的關(guan) 鍵技術,在空間應用新技術研究領域規劃研究主題。(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