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三亞按“暫停鍵” 網約車退出機製亟待建立
建立健全網約車退出機製
近日,長沙市交通運輸部門發布消息稱,已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ye) 務。無獨有偶,三亞(ya) 市交通運輸部門前幾天也宣布,暫停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ye) 務受理,引發關(guan) 注。
長沙、三亞(ya) 兩(liang) 地同時對網約車按下“暫停鍵”,其背後到底是供給過剩還是需求減少,需要時間來判定。但作為(wei) 一個(ge) 誕生僅(jin) 10年的新業(ye) 態,網約車正麵臨(lin) 新一輪供需關(guan) 係的平衡調整,這是當前必須認清的現實。
由於(yu) 平台經濟的普及,以及網約車司機準入門檻低、時間相對自由,近年來網約車平台公司和從(cong) 業(ye) 司機數量增長迅猛。交通運輸部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全國各地發放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已達540多萬(wan) 本,網約車運輸證230多萬(wan) 本,且4月份環比均在繼續增長。
迅速增加的網約車平台公司和網約車在方便居民出行、解決(jue) 社會(hui) 就業(ye) 等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如果網約車訂單量不能同步增長,那麽(me) 市場就會(hui) 出現供過於(yu) 求的矛盾。當前雖然網約車運力飽和還沒有成為(wei) 一線城市的普遍現象,但在更廣大的三四線城市,這種信號或許早已出現,並被有關(guan) 部門捕捉。此前,東(dong) 莞、珠海、溫州、濟南等多地相繼發布了網約車飽和預警,提醒當地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已不足10單,這些現象就是對這一矛盾的反映。
在運力接近飽和的情況下,仍然有大量“入場者”湧進,網約車經營主體(ti) 之間勢必因競爭(zheng) 激烈更加“內(nei) 卷”,進而引發一係列新問題。從(cong) 駕乘人員角度來看,司機勞動強度加大,收入水平下降,可能會(hui) 增加司乘糾紛和交通安全隱患;從(cong) 城市交通管理角度來看,網約車接單量降低,更多司機選擇在路邊停靠等待,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擁堵。
及時按下“暫停鍵”,無疑是監管部門對網約車供給規模有效控製的最直接手段,有利於(yu) 避免市場過度擁擠和無序競爭(zheng) 。不過,如此一來也有人擔憂,暫停之後一直開放不了,甚至又回到以前巡遊出租汽車數量調控的老路,更多強調使用許可、處罰、數量控製等措施,結果導致部分城市出租車數量供給不足和服務質量不高。
因此,麵對網約車新業(ye) 態,交通監管部門要創新發展理念,主動優(you) 化管理方式。
一方麵,要加強信息動態監測,及時發布風險預警。要看到,網約車行業(ye) 信息化特征明顯,但當前各方對網約車市場信息掌握並不對等。租賃公司、消費者和司機憑借自身的力量,很難全麵地掌握相關(guan) 信息。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在動態信息監測、行業(ye) 信用體(ti) 係建設等方麵多下功夫,主動及時根據市場變化,發布相關(guan) 信息和風險預警,讓從(cong) 業(ye) 者、投資者在進入行業(ye) 前有充分的評估和思考,理性作出選擇。
另一方麵,要盡早建立網約車退出機製。作為(wei) 交通運輸監管部門,應根據大中小城市特點、社會(hui) 公眾(zhong) 多樣化出行需求和網約車發展定位,綜合考慮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城市交通擁堵狀況、網約車利用率等因素,合理把握網約車運力規模和在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中的比例。同時,也要理解網約車作為(wei) 新業(ye) 態的運行邏輯,平衡好平台企業(ye) 和司機之間的關(guan) 係,通過服務質量測評等規則的製定,盡早建立並完善網約車退出機製。這樣既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網約車供給量,避免市場競爭(zheng) 過度,又能滿足人們(men) 日益個(ge) 性化、多樣化和不斷升級的出行需求,促進網約車行業(ye) 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