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智能雲成市場增長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3-06-12 15:12: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段時間,阿裏、騰訊、京東(dong) 等頭部雲(yun) 計算廠商紛紛發布產(chan) 品降價(jia) 公告,掀起了雲(yun) 計算市場新一輪價(jia) 格戰。雲(yun) 產(chan) 品降價(jia) 的背後是競爭(zheng) 激烈的市場和快速發展的技術,標誌著雲(yun) 服務市場已經走過快速擴張期。不過專(zhuan) 家認為(wei) ,長期來看,雲(yun) 計算市場的發展遠未觸及“天花板”。雲(yun) 服務商想要贏得更多市場份額,還要不斷提高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調整雲(yun) 服務結構模式,推動雲(yun) 服務走實向深。

  以低價(jia) 搶占市場

  5月23日,京東(dong) 雲(yun) 掀起我國雲(yun) 市場的首次公開比價(jia) 大戰,宣布其全係核心產(chan) 品參與(yu) 比價(jia) ,承諾“買(mai) 貴就賠”,包含計算、存儲(chu) 、網絡、數據庫、中間件、視頻服務等產(chan) 品,是此輪價(jia) 格戰中產(chan) 品線最豐(feng) 富的廠商,涵蓋產(chan) 業(ye) 客戶上雲(yun) 、用雲(yun) 全鏈條的服務需求。

  此前,騰訊雲(yun) 於(yu) 5月16日宣布雲(yun) 網絡、數據庫等多款核心雲(yun) 產(chan) 品降價(jia) ,部分產(chan) 品線最高降幅達40%,降價(jia) 政策自6月1日正式生效。

  這輪價(jia) 格戰始於(yu) 4月26日,阿裏雲(yun) 宣布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降價(jia) ,圍繞雲(yun) 核心產(chan) 品價(jia) 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chu) 產(chan) 品最高降價(jia) 50%。

  “雲(yun) 服務商主動降價(jia) 讓利,根本目的在於(yu) 以價(jia) 換量,降低用雲(yun) 門檻,搶占吸引更多用戶進入雲(yun) 計算領域,擴大用戶基數和規模,以此挖掘市場需求,提升雲(yun) 計算的市場滲透率。短期內(nei) 降價(jia) 勢必會(hui) 釋放技術紅利,推動更多用戶進入雲(yun) 計算領域,擴大市場份額。”賽迪智庫信息化與(yu) 軟件產(chan) 業(ye) 研究所信息化發展研究室副主任王婧說。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wei) ,一方麵,當前普通算力和雲(yun) 計算服務競爭(zheng) 非常激烈,雲(yun) 計算企業(ye) 為(wei) 了提升競爭(zheng) 力不斷擴大規模,雲(yun) 計算供給相應增加,價(jia) 格戰在所難免;另一方麵,雲(yun) 計算服務進入迭代期,新服務、新算力出現,舊服務、舊算力本就進入降價(jia) 階段。

  賽智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趙剛表示,在產(chan) 品標準化和同質化的背景下,價(jia) 格戰確實會(hui) 影響用戶的購買(mai) 行為(wei) ,吸引一些對價(jia) 格敏感的客戶。但是,由於(yu) 我國雲(yun) 計算市場集中度較高,雲(yun) 服務商的價(jia) 格戰還是在幾家頭部企業(ye) 之間進行,產(chan) 品價(jia) 格雖然下來了,市場競爭(zheng) 的格局卻不會(hui) 產(chan) 生很大變化,最終受益的是用戶。

  雲(yun) 產(chan) 品能實現大幅降價(jia) ,技術降本是一個(ge) 重要因素。正如騰訊集團副總裁、雲(yun) 與(yu) 智慧產(chan) 業(ye) 事業(ye) 群COO、騰訊雲(yun) 總裁邱躍鵬所言:“騰訊雲(yun) 通過技術創新、供應鏈整合等一係列手段,不斷打造核心產(chan) 品的極致性價(jia) 比,也將通過價(jia) 格調整,進一步向用戶釋放技術紅利。”

  京東(dong) 雲(yun) 負責人表示,極致性價(jia) 比是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所必備的重要特征。京東(dong) 大規模的業(ye) 務實踐,使京東(dong) 雲(yun) 追求技術降本具有天然的自驅力。線上零售等場景讓京東(dong) 雲(yun) 始終麵對極為(wei) 苛刻的考驗,持續加大自研技術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最大化降低成本。

  統信軟件相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價(jia) 格戰不能影響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為(wei) 此,統信軟件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場景需求,推出了永久授權、場地授權、年度訂閱等報價(jia) 方式。

  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本輪雲(yun) 產(chan) 品降價(jia) 的背後,是各大服務商對雲(yun) 市場未來發展的研判。

  王婧分析,從(cong) 市場供給看,以電信運營商為(wei) 主的廠商持續發力公有雲(yun) 特別是政企市場,市場競爭(zheng) 生態發生極大改變。日趨激烈的競爭(zheng) 迫使雲(yun) 服務商通過降價(jia) 維持業(ye) 務增速。從(cong) 市場需求看,中小企業(ye) 上雲(yun) 意願不強,市場難以拓展,降價(jia) 成為(wei) 雲(yun) 服務商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策略。從(cong) 技術推動看,以ChatGPT為(wei) 代表的人工智能爆火,其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和海量數據對高算力提出新要求,將拉動雲(yun) 計算算力需求快速增長。各大雲(yun) 廠商借此紛紛出擊,通過降價(jia) 提前搶占客戶,構築先發優(you) 勢。

  目前,全球雲(yun) 服務市場雖有所回暖,但增速放緩,主要原因在於(yu) 各行業(ye) 數字化進程延緩,雲(yun) 服務行業(ye) 存量市場中業(ye) 務拓展帶動的營業(ye) 收入增長有限。新用戶為(wei) 更好應對潛在市場風險,更為(wei) 謹慎地開展上雲(yun) 用雲(yun) 規劃,雲(yun) 服務市場增量動力不足。因此,存量市場雲(yun) 消耗不足,增量市場雲(yun) 投入有限,導致整體(ti) 雲(yun) 市場增速放緩。

  趙剛認為(wei) ,在互聯網視頻和網絡直播、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算力和大模型服務、元宇宙等新需求推動下,雲(yun) 服務市場整體(ti) 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前景依然看好。

  當前,我國雲(yun) 服務市場呈現三個(ge) 特征:一是行業(ye) 雲(yun) 市場不斷擴大,雲(yun) 服務深入融合各行各業(ye) 的應用場景,行業(ye) 私有雲(yun) 、混合雲(yun) 的滲透度進一步提升;二是智能雲(yun) 市場呈現快速增長,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務成為(wei) 人工智能應用新熱點;三是電信運營商雲(yun) 服務市場快速增長,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雲(yun) 業(ye) 務均實現高速增長。

  “雲(yun) 服務在供給端已形成較為(wei) 穩定的市場格局,上雲(yun) 、用雲(yun) 成為(wei) 需求側(ce) 的廣泛共識。雖然整體(ti) 雲(yun) 服務市場已步入增長穩定期,但從(cong) 長期來看,隨著生成式AI、自動駕駛等新的大規模應用推開,雲(yun) 服務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王婧說。

  瞄準新一輪競爭(zheng) 製高點

  數據顯示,2023財年第三財季,微軟智能雲(yun) 部門營業(ye) 收入為(wei) 22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遠超市場預期。穀歌雲(yun) 業(ye) 務也首次實現盈利,息稅前利潤1.91億(yi) 美元。

  “當前,亞(ya) 馬遜、微軟和穀歌是全球雲(yun) 計算市場的三強,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六成以上。”趙剛分析,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與(yu) 上一財季相比,全球雲(yun) 計算三強整體(ti) 增長也放緩,增長率下降約4個(ge) 百分點。但是,自2022年12月微軟雲(yun) 支撐的ChatGPT發布以來,人工智能大模型雲(yun) 服務為(wei) 微軟雲(yun) 市場注入新活力,微軟雲(yun) 業(ye) 務增長遠超市場預期。同樣,穀歌也得益於(yu)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力,雲(yun) 計算業(ye) 務實現盈利。

  由此可以看出,智能雲(yun) 正成為(wei) 全球雲(yun) 計算服務市場增長的新動能。雲(yun) 服務商積極布局人工智能,不斷強化自身技術,持續推出新產(chan) 品和服務,仍能在雲(yun) 服務市場找到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未來雲(yun) 計算廠商拓展業(ye) 務應該以技術創新為(wei) 先,尋找通過技術締造壁壘、提高產(chan) 業(ye) 附加值的路徑。”盤和林說。

  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我國雲(yun) 服務廠商不能僅(jin) 靠低水平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應該在產(chan) 品創新上下功夫,加快人工智能算力、大模型算法雲(yun) 、元宇宙服務等新產(chan) 品的投入,搶占新一輪雲(yun) 計算競爭(zheng) 的製高點。

  “首先要提升雲(yun) 服務供給能力。鼓勵雲(yun) 服務商加強雲(yun) 計算解決(jue) 方案和應用產(chan) 品研發,持續豐(feng) 富雲(yun) 計算產(chan) 品和服務,在行業(ye) 拓展和場景創新等領域持續尋找各自差異優(you) 勢,緊跟國家政策和社會(hui) 熱點對業(ye) 務模式進行快速調整,不斷提高服務能力。當前我國軟件即服務市場仍處於(yu) 起步階段,應不斷拓展雲(yun) 計算與(yu) 其他傳(chuan) 統行業(ye) 融合和社會(hui) 化應用,培育提升軟件即服務應用的滲透率。”王婧說。

  同時,瞄準市場需求,強化中小企業(ye) 等用戶需求對接,從(cong) 用戶體(ti) 驗、個(ge) 性化服務等差異中尋求突破。完善雲(yun) 服務產(chan) 業(ye) 生態,雲(yun) 基礎設施提供商、雲(yun) 服務商、軟件應用服務商、行業(ye) 用戶等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各方應協同推進,通過開源社區、共建、開放共享、合作共創等多種形式,推動建立軟硬一體(ti) 、上下遊聯動的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

  “公有雲(yun) 要提升差異化服務能力,降價(jia) 不降質量,用更好的服務質量、更快的服務效率滿足用戶需求。行業(ye) 雲(yun) 要深耕行業(ye) 應用場景,打造規模化定製的服務能力,低成本滿足行業(ye) 市場的個(ge) 性化需求。加快智能算力、大模型雲(yun) 、元宇宙雲(yun) 等新技術投資和新產(chan) 品創新,搶占雲(yun) 服務的新興(xing) 市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擴大海外市場數字化轉型新機會(hui) 。”趙剛說。(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 黃 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