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楚天評】東湖評論:科技賦能“甜蜜”產業,農民增收信心更足

發布時間:2023-06-13 15:42:00來源: 荊楚網

  6月9日,2023年第十屆中國車穀·漢南甜玉米文化節在武漢經開區鄧南街舉(ju) 行,6萬(wan) 畝(mu) 連片種植的鮮食玉米開園上市。當天,湖北省農(nong) 科院在漢南成立甜玉米新品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得益於(yu) 科技助力,漢南區形成了“甜玉米產(chan) 業(ye) 為(wei) 龍頭、多種經營為(wei) 補充”的產(chan) 業(ye) 格局,不僅(jin) 推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還帶動周邊每戶農(nong) 民平均增收1.6萬(wan) 餘(yu) 元,甜玉米成為(wei) 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抓手,而若想增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內(nei) 生動力,必須在強化技術支撐上下功夫。從(cong) 長遠來看,加強科技應用推廣,順應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才能更好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質量發展。漢南深知科技對甜玉米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作用,組建了一支包括教授、研究員在內(nei) 的專(zhuan) 家團隊,形成了以湖北省農(nong) 科院為(wei) 核心,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江漢大學、湖北省農(nong) 科院經作所等科研院所和地方種子企業(ye) 為(wei) 支撐的研發體(ti) 係,以甜玉米新品種選育、新技術開發、新產(chan) 品研發為(wei) 重點,在甜玉米種質資源創新與(yu) 利用、栽培技術研究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績,並積極開展甜玉米種質創新與(yu) 利用。在甜玉米種植過程中漢南區指導農(nong) 民采用生物農(nong) 藥防治病蟲害保證了甜玉米的安全品質。隻要科技持續發展,賦能農(nong) 業(ye) 的事業(ye) 便會(hui) 一直持續下去。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的附加值,是一場持久戰,也是“科技助農(nong) ”的核心所指。

  元代農(nong) 學家王禎曾說,“言農(nong) 夫之耕,當先利其器。”想要做好農(nong) 業(ye) ,離不開紮根鄉(xiang) 土的熱情,但更重要的是追隨時代的方法論。時代不同,思維觀念也要及時跟上。科技助農(nong) 不僅(jin) 在科技本身,還要借助科技力量,助力農(nong) 民拓寬銷售渠道,優(you) 秀的農(nong) 產(chan) 品及時銷售出去,才能真正的激勵農(nong) 民勞有所獲,勞有所盼。當前,農(nong) 民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平台將產(chan) 品售往全國各地,全國各地網民不僅(jin) 能夠通過直播購買(mai) 到心儀(yi) 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還能夠通過接地氣的講解,了解到產(chan) 品產(chan) 地信息等等。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路拓寬了,特色的農(nong) 村風貌也能夠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得到傳(chuan) 播,有利於(yu) 打造“新農(nong) 村”名片,形成良性發展效應。譬如,和往年一樣,今年的漢南甜玉米銷售市場依然火爆。全區70%的甜玉米已經被認購,預售金額超8000萬(wan) 元,目前多家國內(nei) 知名商超、批發市場、電商平台簽約認購。

  麵向未來,推進農(nong) 業(ye) 與(yu) 科技融合、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仍有很大空間。勇於(yu) 探索、善於(yu) 運用,才能跑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加速度。具體(ti) 就漢南而言,要繼續樹“漢南甜玉米”品牌標杆,繼續通過科學規劃、精細管理和技術創新,不斷優(you) 化創新“龍頭企業(ye) +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化經營模式,形成了從(cong) 種子選育到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的全流程精細管理方式,不斷檫亮漢南農(nong) 業(ye) “金字”品牌,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村增綠”的目標。充分研究和利用好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是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藏糧於(yu) 技”指示要求的體(ti) 現,是促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不可忽視的一方麵。漢南區應持續作好甜玉米產(chan) 業(ye) 發展這篇文章,不斷深化甜玉米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推動漢南現代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速推進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

  強農(nong) 興(xing) 農(nong) ,科技先行。現代科技融合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碰撞出的不僅(jin) 是火花,更要成為(wei) 驅動“三農(nong) ”齊頭並進的主引擎,真正將智能農(nong) 業(ye) 、數字農(nong) 業(ye) 等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生產(chan) 力,讓科技農(nong) 業(ye) 釋放出更大普惠效應,農(nong) 民增收信心更足,美好生活隨之而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