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就近能務工 掙錢又顧家

發布時間:2023-06-14 11:32:00來源: 人民日報

  開發崗位、優(you) 化服務、培訓技能……湖南多舉(ju) 措促進農(nong) 民工省內(nei) 就業(ye)

  就近能務工 掙錢又顧家

  核心閱讀

  湖南是勞動力資源大省,農(nong) 民工就業(ye) 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近年來,湖南多措並舉(ju) ,從(cong) 增加就業(ye) 崗位、優(you) 化就業(ye) 服務、強化技能培訓等多方麵發力,促進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

  “過去為(wei) 了找活幹,去上海、奔廣東(dong) ,一年到頭難得回一次家。現在省內(nei) 務工,家裏有啥事回去非常方便,也更安心!”6月11日,在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區,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株洲三一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園光伏發電園區樁基林立、機械轟鳴。提起就地就近就業(ye) ,該項目木工組班長蘇孟元的臉上滿是笑容。

  湖南是勞動力資源大省,農(nong) 民工就業(ye) 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近年來,湖南多措並舉(ju) ,從(cong) 增加就業(ye) 崗位、優(you) 化就業(ye) 服務、強化技能培訓等方麵發力,千方百計促進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增收。據湖南省人社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5月底,湖南省內(nei) 就業(ye) 的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達641.79萬(wan) 人,同比增加21.81萬(wan) 人。

  增加就業(ye) 崗位

  拓寬就業(ye) 渠道

  株洲三一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園是2022年湖南省重點建設項目,該產(chan) 業(ye) 園光伏發電園區預計在2024年建成投產(chan) 。

  蘇孟元告訴記者,今年4月,產(chan) 業(ye) 園光伏發電園區的宿舍樓啟動建設。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項目施工方中建二局自薦,獲得了擔任木工的機會(hui) 。隻要不下雨,就能作業(ye) ,日收入有400到500元,按施工節點結算。

  出生於(yu) 1982年的蘇孟元,家在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市沙塘灣街道清塘村,高中畢業(ye) 後一直在外省務工。這幾年,由於(yu) 父母逐漸年邁、兩(liang) 個(ge) 小孩陸續出生,家庭牽掛逐漸增加。去年春節後,他縮短了務工半徑,一直在省內(nei) 找工作。

  在這次應聘過程中,蘇孟元了解到產(chan) 業(ye) 園區宿舍樓建設對木工有大量需求,而他多年務工也結識了一批湖南籍的木工朋友。於(yu) 是,他帶著老鄉(xiang) 們(men) 組建起一支施工隊伍,活躍在產(chan) 業(ye) 園光伏發電園區等多個(ge) 建設項目中。“不出遠門就能掙錢,增收致富信心更足了!”蘇孟元說。

  一個(ge) 重點項目就是一座“就業(ye) 富礦”。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投產(chan) 後,都需要吸納技術工人,直接帶動農(nong) 民工就業(ye) 。

  近年來,湖南以重大項目建設開辟就業(ye) 空間,幫扶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增收。2022年,湖南重點建設項目共309個(ge) ,今年增加到324個(ge) 。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開花結果,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擴大了就業(ye) 容量,讓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大量工作機會(hui) 。

  此外,湖南錨定基層就業(ye) 崗位開發,多渠道增加就業(ye) 崗位,拓寬農(nong) 民工家門口就業(ye) 渠道。

  發展就業(ye) 幫扶載體(ti) ,支持經營主體(ti) 穩崗擴崗。湖南省人社廳修訂完善支持幫扶車間政策措施,將穩崗補貼標準由1000元/人提高至2000元/人,開展省級就業(ye) 幫扶基地認定及獎補,切實增強幫扶載體(ti) 吸納就業(ye) 積極性。截至5月底,湖南省共有就業(ye) 幫扶車間6515家,就業(ye) 幫扶基地1390家,共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ye) 10.3萬(wan) 人。

  著力扶持農(nong) 民工創新創業(ye) ,以創業(ye) 促就業(ye) 。湖南加大創業(ye) 資金支持,返鄉(xiang) 創業(ye) 農(nong) 民工最高可申請創業(ye) 擔保貸款額度為(wei) 20萬(wan) 元,由財政部門按規定給予貼息。去年,全省發放返鄉(xiang) 創業(ye) 農(nong) 民工創業(ye) 擔保貸款6.87億(yi) 元,扶持3690人自主創業(ye) ,帶動1.86萬(wan) 人就業(ye) 。

  升級就業(ye) 服務

  人崗精準匹配

  身穿工作服,對外來的車輛、行人進行登記引導……幾乎每天早上,在長沙縣泉塘街道景星社區康橋長郡小區,總能看到保安陳偉(wei) 元穿梭忙碌的身影,幹起活來,十分認真。

  “我今年55歲,隻有初中學曆,沒想到還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心儀(yi) 工作,很高興(xing) !”老家在湖南省汨羅市川山坪鎮玉池山村的陳偉(wei) 元告訴記者,今年3月的一天,他在小區外散步,看到景星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旁那間小屋,掛上了“長沙縣社區就業(ye) 微市場”的招牌。正巧想要找工作的他,走進去了解情況。

  “微市場”和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相連,牆上張貼著一些企業(ye) 招聘需求。工作人員張玲詢問了老陳的基本情況和求職意向,錄入長沙縣人社部門開發的“智慧星就業(ye) ”求職係統。老陳過去曾在外省務工多年,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幹不了技術活,跟張玲表達了明確的就業(ye) 意向——在附近找一份保安的工作。

  小張搜索崗位庫,發現老陳居住的康橋長郡小區,就有保安招聘需求,於(yu) 是幫忙牽線搭橋,讓老陳在小區內(nei) 實現了就業(ye) 。“有時候守崗亭,有時候巡邏,工作很充實,每個(ge) 月收入3000來塊錢,我很滿意!”老陳說。

  在農(nong) 民工較為(wei) 聚集的社區開辦就業(ye) “微市場”,是長沙縣打通就業(ye) 服務“最後一米”的創新舉(ju) 措。據長沙縣人社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祖春峰介紹,今年初,該局黨(dang) 員幹部在泉塘街道調研時了解到,景星社區共有8個(ge) 樓盤,居住著9800多戶居民,其中農(nong) 村戶口的就有6000多戶。外來農(nong) 民工等群體(ti) 年齡相對較大,大部分人希望就地就近找活幹。為(wei) 了讓就業(ye) 服務進一步下沉,今年3月中旬,該局在這裏建立就業(ye) “微市場”,讓農(nong) 民工不出社區就能求職。

  “縣級就業(ye) 服務中心主要提供縣域內(nei) 已成規模企業(ye) 的招聘崗位。作為(wei) 縣級就業(ye) 服務的補充,社區就業(ye) ‘微市場’則是整合歸集本片區零散的就業(ye) 崗位、靈活用工崗位。”長沙縣就業(ye) 服務中心副主任謝琦介紹,就業(ye) “微市場”緊跟居民的就業(ye) 意願、就業(ye) 市場的需求變化,定期開展求職登記、招聘活動、政策谘詢等,力爭(zheng) 崗位精準匹配、精準推送。目前,通過線上線下兩(liang) 種方式,已有200多人在社區就業(ye) “微市場”登記求職,幫助周邊40多名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

  線上線下齊發力,湖南不斷升級就業(ye) 服務,力促農(nong) 民工求職的人崗精準匹配。

  湖南省人社部門持續完善線上求職平台,開發線上“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專(zhuan) 區”“靈活就業(ye) 專(zhuan) 區”,開展網絡招聘、遠程麵試、直播帶崗、職業(ye) 指導等對接服務,拓展求職招聘渠道,提升就業(ye) 服務質量。在社區、鄉(xiang) 村、大型易地搬遷安置區、集市、大型商超等場所,設立招聘服務站點,組織招聘推介活動。同時,就業(ye) 服務下沉,將崗位信息直接送到社區、鄉(xiang) 村,為(wei) 農(nong) 民工提供麵對麵、心貼心、有溫度的就業(ye) 服務。

  緊跟產(chan) 業(ye) 發展

  加強技能培訓

  眼下,是小龍蝦上市銷售的旺季。在位於(yu) 長沙市望城區的湖南文和友喬(qiao) 口小龍蝦養(yang) 殖有限公司養(yang) 殖基地,每天早上4點,工人們(men) 摸黑起蝦,水聲嘩啦,一片熱鬧景象。如今已是熟練工的本地農(nong) 村居民劉健偉(wei) ,麻利地提起蝦籠,將小龍蝦倒入船艙,忙得不亦樂(le) 乎。

  “通過參加職業(ye) 技能培訓,我掌握了養(yang) 殖小龍蝦的技術,能更好地勝任崗位,在這裏務工已有兩(liang) 年多時間。”劉健偉(wei) 告訴記者。

  時間倒回至2020年8月。該公司采用先進技術,建成荷花蝦生態屯養(yang) 基地,解決(jue) 了小龍蝦季節性供應難題,實現一年四季都有新鮮小龍蝦上市。伴隨而來的,是對養(yang) 殖技術人才的招聘需要。該公司希望能就近招聘10多名負責養(yang) 殖的技術工,於(yu) 是聯係了喬(qiao) 口鎮黨(dang) 委政府,請鎮一級向各社區村發布招聘信息。

  喬(qiao) 口社區就業(ye) 指導員曹三妹把消息轉發在社區就業(ye) 群。曾在外地務工的劉健偉(wei) 看到後,趕緊向曹三妹報名。

  “劉健偉(wei) 為(wei) 人踏實、吃苦耐勞是大家的共識,可養(yang) 殖小龍蝦是個(ge) 技術活,光有一腔熱情還不夠,必須具備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技能。”曹三妹意識到這一點,將報名人員信息提供給企業(ye) 的同時,也向喬(qiao) 口鎮社會(hui) 事務辦建議,對求職者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

  喬(qiao) 口鎮黨(dang) 委政府采納了這一建議,積極對接文和友小龍蝦產(chan) 業(ye) 研究院,為(wei) 當地求職者提供一輪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班讓劉健偉(wei) 受益匪淺:從(cong) 荷花蝦的生活習(xi) 性、繁育周期到挑揀標準、倉(cang) 儲(chu) 要求,再到屯養(yang) 基地的溫度控製、循環水係統操作等技術問題,他都了然於(yu) 胸,上崗後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職業(ye) 技能培訓是免費的,我每年都會(hui) 定期參加培訓。掌握的新知識、新本領,又能夠很好地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收獲不小。”劉健偉(wei) 說,如今,他的每月保底工資是4000元,若是需要加班,公司還會(hui) 發放加班補貼。

  記者了解到,望城區依托社會(hui) 力量,讓勞動者強技增收。為(wei) 擴大職業(ye) 技能培訓力量,望城區積極引導鼓勵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充分利用其專(zhuan) 業(ye) 性開展技能培訓,並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補貼。

  湖南緊跟產(chan) 業(ye) 發展,加強對農(nong) 民工的技能培訓。省人社部門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實施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提升計劃,強化和落實企業(ye) 主體(ti) 責任。2022年,全省完成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培訓34.7萬(wan) 人,支付職業(ye) 培訓補貼35227.6萬(wan) 元,通過培訓實現就業(ye) 19.1萬(wan) 人。

  本報記者 王雲(yun) 娜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4日 第 13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