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在政府大院裏的糧食 為服務型政府寫下注腳
政府大院,幾乎每個(ge) 地方都有;敞開大門的政府大院,近年來也越來越多。然而,敞開大門,把政府樓前整片空地都騰出來給農(nong) 民曬麥子的政府大院,恐怕並不多見。近日,河南、山東(dong) 等省份的多個(ge) 縣市紛紛開放政府大院等公共場所,向正處於(yu) “三夏”搶收時節的農(nong) 民提供曬糧服務,以此保障小麥“輕裝”入囤。
據澎湃新聞等媒體(ti) 報道,在河南安陽、山東(dong) 德州等地,被臨(lin) 時用作糧食曬場的,除了政府大院,還包括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文化廣場、黨(dang) 群服務中心等。在一段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視頻中,河南安陽滑縣瓦崗寨鄉(xiang) 政府在大院門口最醒目的地方掛起了“院內(nei) 可以曬糧”的橫幅,並對內(nei) 要求“停的車全挪走”。向院內(nei) 望去,滿地的麥粒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把石碑上“為(wei) 人民服務”5個(ge) 大字襯得格外鮮紅,也生動詮釋了“服務型政府”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提起政府職能,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可能是一個(ge) “管”字。對政府而言,對各方麵公共事務加以統籌並展開管理,當然是其最基本的職能,人民通過民主程序授予政府一係列行政權力,也正是為(wei) 了讓政府能有效管理社會(hui) 。然而,正如寫(xie) 在各級政府機關(guan) 門口的那5個(ge) 大字所言,政府行使管理職能,歸根結底是為(wei) 了服務人民。要有力維護社會(hui) 秩序,確保社會(hui) 穩定,當然需要政府令行禁止,做好“管”的工作。而在管理之外,強化服務理念與(yu) 服務意識,主動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貼心服務,想方設法滿足民生與(yu) 社會(hui) 發展需要,同樣是政府的重要職責。
政府工作千頭萬(wan) 緒都與(yu) 公眾(zhong) 息息相關(guan) ,政府大院理應是最具公共性與(yu) 公開性的場所之一;另一方麵,出於(yu) 方便政府工作人員辦公的考慮,各地政府大院又常常“高牆深鎖”,讓人容易產(chan) 生距離感。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大院主動打開大門,把空間讓渡給民眾(zhong) 以滿足其生產(chan) 生活需要,既是對社會(hui) 期待的積極回應,也有利於(yu) 樹立親(qin) 民、便民、為(wei) 民的良好形象。
其實,政府大院並沒有什麽(me) 神秘之處,其日常用途無非是給政府工作人員提供辦公空間。從(cong) 本質上看,這片空間和社會(hui) 上的公園、廣場、停車場、糧食曬場一樣,都是為(wei) 了提供公共服務而存在的。政府大院的空間既然是公共資源,自然應該用在最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的“刀刃”上。夏收時節,不少地方都麵臨(lin) 著搶收小麥導致糧食曬場不夠用的情況,新收上來的麥子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晾曬,便會(hui) 發黴生芽、使農(nong) 民的辛苦勞作付之東(dong) 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大院臨(lin) 時轉變用途“開門迎麥”,不僅(jin) 符合政治倫(lun) 理,也是一種效率導向的安排,值得社會(hui) 各界為(wei) 之點讚。
事實上,政府大院不僅(jin) 可以讓農(nong) 民進來曬糧食,也可以用來舉(ju) 辦文化活動、給遊客市民免費停車。這些用途並不是筆者想象出來的,而是一些地方的政府在實踐中已經嚐試過的。從(cong) 社會(hui) 反饋上看,推出這類舉(ju) 措的地方政府,都得到了輿論的強烈好評,說明政府大院開放好處多多。當然,各地政府還需結合工作需要與(yu) 實際情況,決(jue) 定政府大院要不要開放、以何種用途開放,但其背後的指導思路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