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非遺,旅遊更有文化味(消費萬花筒)
“帶孩子一起走近非遺、了解非遺,覺得特別有意義(yi) 。”近日,在位於(yu)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覽苑,上海遊客李萍說。壽山石雕、莆田木雕、唐卡漆畫……博覽苑內(nei) 展覽的非遺精品,吸引了一批遊客專(zhuan) 程前來參觀。今年“五一”期間,博覽苑接待遊客2萬(wan) 多人次。
在福州三坊七巷北入口不遠處的郎官巷口,“軟木畫館”的招牌格外醒目。走進其中,負責人郭麗(li) 正忙著向遊客講述軟木畫的非遺故事。從(cong) 了解軟木畫的曆史文化與(yu) 製作技藝,到體(ti) 驗製作軟木畫,非遺以更加多元的方式來到普通人身邊,受到很多中小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遊資源。旅遊作為(wei) 一種大眾(zhong) 生活方式,為(wei)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提供了更多的實踐和應用場景,激發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生機和活力。
今年2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關(guan) 於(yu)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有機融入能進一步豐(feng) 富旅遊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等旅遊空間的文化內(nei) 涵,提升文化底蘊”“支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紅色旅遊、冰雪旅遊、康養(yang) 旅遊、體(ti) 育旅遊等結合,舉(ju) 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活動,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旅遊”。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主題活動主會(hui) 場活動在福州市舉(ju) 辦。在三坊七巷水榭戲台,一首《七溜八溜 不離福州》伬藝演出,向遊客展示了福州茶文化的悠久曆史和厚重底蘊。
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非遺傳(chuan) 承人也在積極探索。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茉莉花茶窨製工藝非遺傳(chuan) 承人展示的花茶製作傳(chuan) 統技藝,讓很多遊客駐足圍觀。在河南省內(nei) 鄉(xiang) 縣,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宛梆的傳(chuan) 承人,通過抖音直播把非遺文化帶到更多人的身邊。抖音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平均每天的非遺直播超過1.9萬(wan) 場。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對於(yu) 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性保護、促進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yi) 。”福建省非遺保護中心非遺保護部主任譚雪剛說,既要在旅遊發展中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形式和內(nei) 涵,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長久保護和永續利用,也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中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持續為(wei) 旅遊提供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
專(zhuan) 家表示,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具有天然的契合點,是文旅融合的應有之義(yi) 和重要內(nei) 容。要進一步推動旅遊經營主體(ti) 找準與(yu) 非遺融合發展的切入點,讓旅遊更有文化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