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永玉走完嬉笑人生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電 題:“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永玉走完嬉笑人生
中新社記者 應妮
黃永玉子女14日發布訃告,“我們(men) 的父親(qin) 黃永玉因病於(yu) 二〇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時四十三分離去。我們(men) 尊重他的意願:不舉(ju) 行任何告別、追悼儀(yi) 式。”
生於(yu) 1924年的黃永玉,享年99歲。作為(wei) 公眾(zhong) 熟知的藝術大師,他被譽為(wei) 郵票“猴票之父”,是中國國家畫院院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多次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海外不少著名場館舉(ju) 辦過個(ge) 展。他還是一位頗有個(ge) 性的藝術大師,年過八旬駕駛跑車飆車、登《時尚先生》雜誌封麵,給世間留下了瀟灑、狂放、不羈的形象。
黃永玉原打算在自己100歲時舉(ju) 辦一場百歲畫展,並全用新畫。此前,“八十藝展”和“九十畫展”,都是用的近十年間的新畫,也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ju) 辦。原因很簡單,因為(wei) 展廳夠大,能夠展出大畫。“八十藝展”中最大的一幅畫是長十一米、高三米的《湘君湘夫人》,“九十畫展”中則有丈二尺幅的《白描荷花》。
“我認為(wei) ,黃老離世是結束了一個(ge) 時代。”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藝術評論家陳履生坦言。作為(wei) 黃永玉“九十畫展”的策展人,他跟黃永玉有過不少接觸。“從(cong) 20世紀40年代以來黃永玉藝術的發展,就能看到他的獨特性和趣味性。我們(men) 看到了版畫阿詩瑪,看到大型壁畫《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看到他的水墨作品,還看到他的郵票,甚至是商業(ye) 化很成功的關(guan) 於(yu) 酒瓶的造型設計,在種種藝術類型上的成就,顯現出黃永玉敏銳的藝術天賦,以及把各種藝術門類融會(hui) 貫通的功力。”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藝術中獨特的趣味性,這種趣味性一直源於(yu) 他與(yu) 社會(hui) 和人民有著緊密的聯係,可以說黃永玉用他的一生踐行著藝術與(yu) 時代這樣一個(ge) 命題。”陳履生說。
黃永玉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zhong) 視線中,是他為(wei) 中國郵政設計的2023年兔年郵票,被很多網友認為(wei) “太醜(chou) ”“詭異”。全身藍色的兔子,有著半圓紅眼和黑色眼眶,突出的大牙齒,嘴邊各四根如鋼絲(si) 般硬挺的胡須,畫風可謂相當銳利。
2017年黃永玉的生肖畫曾在國家博物館集中展出,展覽充分體(ti) 現了“黃氏幽默”,幾乎都是具有漫畫特點的形象:畫月亮前搗藥的兔子——“月亮上造假藥最保險”;畫被馬的後蹄踢倒的伯樂(le) ——“伯樂(le) 早晚也會(hui) 挨一腳”;畫一穿風衣、感覺還很時尚的打手機的男人——“龍的第四個(ge) 兒(er) 子好鳴好吼,現在街上常能看見”……而當時黃永玉也曾透露,2006年中國郵政希望他設計狗年生肖票,可黃永玉設計的是狗撒尿造型,於(yu) 是未獲通過。
“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這樣一句極口語的話,出現在201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黃永玉九十畫展”的書(shu) 法中。畫展開展後他也來到現場,也是金句頻出。“躺在地上過日子,貼著土地過日子,有個(ge) 好處就是,摔也摔不到哪兒(er) 去。”黃永玉說,人活著的時候,好好工作,很可能白幹,沒有任何價(jia) 值,但不要緊,不要把自己的意義(yi) 看那麽(me) 大,“人這輩子不是很慘就行了”。
雖以木刻和繪畫贏得巨大聲譽,黃永玉卻將文學視為(wei) 自己最傾(qing) 心的“行當”。
黃永玉是湘西鳳凰人,著名作家沈從(cong) 文是他的表叔,對他影響至深。
從(cong) 14歲第一次在報紙上發表了詩歌,黃永玉先後出版了《永玉六記》《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鬱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比我老的老頭》等作品;年逾八旬開始寫(xie) 長篇自傳(chuan) 體(ti) 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2021年時已經寫(xie) 到第三部《走讀》,主人公從(cong) 鳳凰走到了上海。
在《走讀》裏,他有一段自況:“我也不清楚,一輩子不曉得從(cong) 哪裏得到和敏悟。上當倒黴之後不叫痛,不騷心,甚至不當是一種教訓,把自己的傻行當作笑料去取娛朋友。更不做借酒澆愁的類似表演,讓朋友來分擔我的小小疼癢。”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第一部出版時,他給讀者的獻詞是:愛,憐憫,感恩。而這,正是他寫(xie) 作《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題旨。
黃永玉生前常常談到死亡,“骨灰就不要了,大家喝一杯咖啡了事。你留一個(ge) 骨灰在家裏,你兒(er) 子對它可能還尊敬,你孫子可能還稍微有點珍重,重孫子時扔到哪兒(er) 去就不知道了。”
這與(yu) 黃永玉留下的遺囑一脈相承。“我希望我的骨灰作為(wei) 肥料,回到大自然去。請所有人尊重我的這個(ge) 願望。”“我離去之後,任何人不得辦理各種類型的紀念活動,我的家人不得去支持或參加其他人組織的紀念活動。”
這份遺囑非常“黃永玉”,就像他曾說過的,“想我,看看天,看看雲(yun) 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