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東西問·人物 | 告別“老頑童”黃永玉

發布時間:2023-06-25 15: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告別“老頑童”黃永玉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仇廣宇

  “諸位親(qin) 朋好友,請在這一期間(一個(ge) 月內(nei) )不到訪,不送任何物品,不打電話,不微信聯係我們(men) ,我們(men) 需要一個(ge) 安靜的時空,謝謝理解。”這是黃永玉的家人聯名發出的一條消息。

  黃永玉因病於(yu) 2023年6月13日去世,享年99歲。在遺囑中,黃永玉寫(xie) 道,他希望將自己的遺體(ti) 火化後,家人不取回骨灰,要將他的骨灰作為(wei) 肥料,回到大自然去。也不要舉(ju) 辦與(yu) 他相關(guan) 的紀念活動。

  這遺願確實是黃永玉一生性格的寫(xie) 照,正如他曾說過的,“跟那孤魂野鬼在一起,我自由得多”。自由,這是他生前就對著攝像機鏡頭反複叮囑、強調過的事。

  那個(ge) “老頑童”就這樣揮揮衣袖,走了。

  這個(ge) 世界很難複製出另一個(ge) 黃永玉。他的人生隨著時代的變化跌宕起伏:12歲離開老家湘西,輾轉多地謀生流浪,憑著畫筆和刻刀獲得藝術圈的認可,29歲就成為(wei) 中國最高美術學府的老師,晚年又以繪畫和文學創作再度被世人所知。

  但無論時代、大環境如何改變,自由、不羈,永遠保持童稚的情懷,都是黃永玉從(cong) 未更改的性格特征,也是他最突出的藝術個(ge) 性。到了晚年,人們(men) 依然看到他像一個(ge) 少年那樣保持著勃勃生氣,嚐試各種新奇的事物:除了畫畫,做木刻,他還寫(xie) 詩歌、寫(xie) 小說,甚至和年輕人一樣練拳擊,騎行,玩跑車。即便到了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黃永玉式”的俏皮語言甚至能成為(wei) 年輕人口中的金句。

  正如他給自己晚年的自傳(chuan) 小說所起的題目那樣,他一直是那個(ge)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無論十二歲,還是九十歲,心性從(cong) 未改變。

  叛逆人生

  晚年,八九十歲的黃永玉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出現在人們(men) 麵前,總體(ti) 而言,大家都會(hui) 發現,這個(ge) “老頭兒(er) ”比年輕人還像年輕人。他出現在照片裏的樣子,多數時候都是嘴裏叼著大煙鬥,戴著貝雷帽,神情中帶一絲(si) 狡黠和颯爽。采訪中,來訪者和他談論起生死,他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態度,講述自己死後應該怎麽(me) 辦。2018年年底,在《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年度影響力榮譽盛典上,黃永玉為(wei) 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頒獎時,二人對談聊天,他對故宮最好奇的問題也和別人不一樣,最關(guan) 注的是“故宮的洗手間現在怎麽(me) 樣了”。

  這種不拘一格、直白真誠的表達,有時也會(hui) 招來誤解。黃永玉生前最後一次成為(wei) 焦點,正是在他去世前的2023年春節。作為(wei) “猴票”的設計者,黃永玉為(wei) 兔年繪製了三張“兔票”的原畫,其中一張上畫著一隻藍顏色的兔子,兔子左手拿著信件,右手執筆,一雙紅色的眼睛,有些邪魅、反傳(chuan) 統的味道。沒想到這幅畫作公布後引發了一番口誅筆伐,有年輕人覺得畫風詭異,有人覺得兔子的模樣像個(ge) 判官,不夠吉利,甚至建議郵政總公司換掉這幅畫。不過,這些事都沒有影響黃永玉,他隻是在視頻中淡淡地解釋,他畫下這幅畫的初衷,隻是為(wei) 了讓大家開心。

  時過境遷,很多人已經不了解黃永玉,他自始至終就是這樣一個(ge) 秉持創新、反傳(chuan) 統思想的藝術家。而且,這也不是黃永玉第一次遭遇爭(zheng) 議。這種叛逆,大概是從(cong) 黃永玉在家鄉(xiang) 的土地上就孵化而生的。1924年,黃永玉生在湖南湘西著名的鳳凰古城,他的家族裏從(cong) 不缺少有才情的人:父母畢業(ye) 於(yu) 師範學校,祖父是當地著名的讀書(shu) 人,表叔沈從(cong) 文是現代知名的作家和文史學者。而在湘西這片多民族交融的土地上,從(cong) 來也不缺乏淳樸、熱烈的風土民情。提倡新式教育的家人,給予他的也是自主揮灑的空間,更加劇了他性格中的自由與(yu) 叛逆。

  先天的性格,再加上後來的境遇,給了黃永玉更多的曆練。12歲,黃永玉家道中落,他也無法留在沒有發展機會(hui) 的鳳凰小城,於(yu) 是,他開始重複湘西人躲不過的宿命:漂流。他和表叔沈從(cong) 文一樣,走上了離家打拚的道路。他來到福建廈門的集美學校學習(xi) 美術,幾年後開始發表木刻作品,不過書(shu) 沒讀完,就開始到泉州、廣州、上海等地漂流,做過小工、教師等各種職業(ye) 。在泉州,他和弘一法師李叔同有過交流,到了二十多歲,他折服於(yu) 沈從(cong) 文的文學才華,開始和這位表叔頻繁通信學習(xi) ,更自覺地修煉自己的思想境界。從(cong) 那時起,他的繪畫、木刻,都是在真實生活與(yu) 情感中不斷曆練,浸潤而得出的靈感。

  反骨背後的溫情

  2003年,黃永玉以一本名為(wei) 《比我老的老頭》的圖書(shu) 備受關(guan) 注,他在書(shu) 裏生動地描寫(xie) 了和他一同成長的那些文學藝術家們(men) :錢鍾書(shu) 、沈從(cong) 文、汪曾祺、李可染、林風眠。在寫(xie) 道林風眠去世時,他用了這樣一段話:九十二歲的八月十二日上午十時,林風眠來到天堂門口。“幹什麽(me) 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問他。“畫家!”林風眠答。

  外表玩世不恭,擅長開玩笑的黃永玉,“頑童”的另一麵是重情,他在藝術領域一直揮灑瘋玩,但內(nei) 心從(cong) 未離開過他的這些鄉(xiang) 親(qin) 、故知、舊友。這些人是他叛逆好玩的性格之外,另一層靈感的來源,也是他們(men) 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29歲時,表叔沈從(cong) 文召喚人在香港的黃永玉回內(nei) 地工作,他二話不說就攜妻子、孩子回到北京,到中央美術學院執教。似乎表叔在哪,他的家就在那裏,沈從(cong) 文八十多歲時,他曾陪伴沈從(cong) 文回到老家鳳凰,沈從(cong) 文感謝黃永玉,陪伴著他有了一次落葉歸根的旅程。

  很難想象一個(ge) 如此愛玩的人,他的婚姻卻是與(yu) 初戀從(cong) 一而終。在江西漂流時,他認識了將軍(jun) 之女張梅溪,用盡各種方法追求這位他心中的女神,最後,二人私奔結為(wei) 夫妻,並恩愛到生命最後一刻。到了晚年,黃永玉甚至還會(hui) 開玩笑說,他要像當初追張梅溪時那樣,吹小號給他“50年前的女朋友”聽。

  晚年的黃永玉愛笑,愛玩,什麽(me) 新鮮有趣的事物他都要嚐試,他甚至成了中國第一批收藏摩托車和跑車的人,主持人白岩鬆到訪他家,驚訝地發現他在研究一輛紅色的法拉利,他卻笑著說“我可不是老頭,這就是個(ge) 玩意兒(er) ”。此外,他越野、騎行,打拳擊,家裏掛著沙袋,玩得比年輕人都瘋狂。

  但笑聲越大,似乎越要麵對更多的寂寞,活得越長、越開心,似乎越是如此。後來的這些年,黃永玉身邊的老友陸續去世,最後隻剩他用一本本書(shu) 記錄下的這些老友的生活,寫(xie) 書(shu) 時,他感覺沈從(cong) 文、蕭乾等人就在旁邊看著他。“如果表叔還在,他會(hui) 在旁邊寫(xie) 注,比我寫(xie) 的還要多。”黃永玉的一生可謂曲折,可在他身上、直到他的暮年,也未曾見到那些曲折對他形成的傷(shang) 害,而人們(men) 看到的總是開朗的、活潑的、通透的、灑脫的老頭兒(er) 。他始終願意向人們(men) 強調著愛與(yu) 自由的重要。晚年時,他曾在《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中寫(xie) 道:“我也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要趕緊做有益的事,不能把光陰浪費在遺憾、傷(shang) 心和恨上頭。”(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