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每日一習話】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

發布時間:2023-06-26 15:30:00來源: 央廣網

  習(xi) 近平: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麵壓實各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中央要和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軍(jun) 令狀”,嚴(yan) 格考核、終身追責,確保18億(yi) 畝(mu) 耕地實至名歸。

  這段話出自2022年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民以食為(wei) 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近年來,我國糧食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加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我國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十分嚴(yan) 峻。因此,抓糧食生產(chan) 的勁頭隻能緊不能鬆,要堅決(jue) 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把耕地保護作為(wei) 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實行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嚴(yan) 防死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十年來,我國耕地保護法律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修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就堅決(jue) 製止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作出專(zhuan) 門部署。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2年自然資源統計公報》,去年全國共有耕地12760.1萬(wan) 公頃,約合19.14億(yi) 畝(mu) ,淨增加約130萬(wan) 畝(mu) ,耕地麵積總量連續兩(liang) 年實現淨增加。同時,各地切實履行耕地保護責任,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以浙江和山東(dong) 為(wei) 例,浙江省自2019年率先開展了“百千萬(wan) ”永久基本農(nong) 田集中連片建設,對近100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進行集中整治,打造適宜規模化種植和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優(you) 質耕地。山東(dong) 省在全國率先推行耕地保護“田長製”,建成空天地一體(ti) 化自然資源監測監管係統,12萬(wan) 餘(yu) 名田長實現了管轄範圍落地上圖、巡田路線實時記錄,對耕地違法行為(wei) 的監測監管能力顯著提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並指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護好良田、守好糧倉(cang) 。落實耕地保護黨(dang) 政同責,通過合理拓展補充耕地來源,提高耕地建設標準和質量等,讓農(nong) 田真正成為(wei) 高能效、可持續利用的優(you) 質良田。同時,各地要不斷提升土地管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土地管理製度改革,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製,統籌布局農(nong) 業(ye) 、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nong) 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

  本期特約專(zhuan) 家:馮(feng) 丹萌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