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下一個飛盤?“三不像”的匹克球成網紅運動新寵

發布時間:2023-06-27 10:56:00來源: 新京報

  十來米的球場上,張帥和對手分別站在球網兩(liang) 側(ce) ,手持“大號乒乓球拍”,奮力將對方打來的塑料匹克球擊打回去。

  “上手快、運動強度低、對新手友好”,這基本是匹克球參與(yu) 者的共識。因此,匹克球替代飛盤,成為(wei) 近期新晉運動“頂流”。

  最近一段時間,匹克球運動被多個(ge) 年齡層的消費者所接受。一時間,越來越多的體(ti) 育場館、運動培訓機構推出相應項目,電商平台上相關(guan) 裝備更是被玩家搶購。

  6月19日,在上海經營著一家運動場館的劉斌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最近多家同行都紛紛開設起匹克球項目來,幾乎每個(ge) 周末都擠滿前來體(ti) 驗的年輕人。

  不過劉斌暗自擔憂:年輕人對於(yu) 新潮事物熱度的持續時間有多久?從(cong) 業(ye) 者紮堆湧入將帶來同質化嚴(yan) 重等問題,匹克球會(hui) 成為(wei) “第二個(ge) 飛盤”嗎?

  “三不像”運動成為(wei) 巴黎奧運會(hui) 表演項目

  浙江一家室內(nei) 運動場館裏,張帥和朋友隔著球網正打著匹克球。盡管對規則不甚了解,技術也不太嫻熟,但張帥卻樂(le) 在其中。

  張帥告訴新京報記者,“感覺就是拿著大號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場上打塑料網球,雖然看似‘三不像’,但玩起來卻特別有意思。”

  95後女生王雪同樣也是匹克球愛好者。她認為(wei) 匹克球對新手格外友好,“運動小白”也能迅速上手。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所謂匹克球,即是羽毛球、網球和乒乓球的結合。這項運動憑借著上手快、成本小、運動強度低等特點,一經推出迅速在全球風靡開來。甚至連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小李子”萊昂納多等人都對其青睞有加。

  劉斌印象深刻,半年前自己場館剛開設這一項目就頻繁接到預約訂單,幾乎每個(ge) 周末都會(hui) 有人來體(ti) 驗匹克球。

  市場熱度隨著玩家人群的湧入不斷攀升。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抖音上匹克球話題的視頻已有1226.8萬(wan) 次播放。微博上與(yu) 匹克球相關(guan) 的話題閱讀量超數百萬(wan) 次。盡管遠低於(yu) 羽毛球、網球等小球運動,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話題發布時間大多集中在2023年。

  張帥表示,匹克球自帶社交屬性,即使原本互不相識的玩家,可能因為(wei) 一場比賽成為(wei) 朋友,“自己隻去玩了兩(liang) 三次,現在已經認識不少其他圈層的新朋友。畢竟匹克球本就是需要配合運動的項目,大家更容易打開心扉交流溝通。”

  劉斌分析稱,匹克球已成為(wei) 近三年來全球玩家數量躥升最快的新興(xing) 運動,“其已經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hui) 的表演項目,2028年很可能會(hui) 正式成為(wei) 奧運項目。屆時勢必會(hui) 引發一波全民參與(yu) 熱潮。”

  置辦一套入門級裝備不到200元

  “最近從(cong) 網上買(mai) 了一套球拍和匹克球,差不多花了100多元。”王雪告訴新京報記者,“相較其他小眾(zhong) 運動,匹克球置辦行頭的價(jia) 格並不貴,不到200元就能買(mai) 到一套入門級的裝備。”

  “自2022年底開始,前來谘詢購買(mai) 的客戶明顯增多。”一家運動器材網店老板告訴新京報記者,半年前他發現匹克球在國內(nei) 逐漸走紅,捕捉到這一需求的他特意從(cong) 海外進了多款相關(guan) 商品,“最近這段時間光是匹克球拍就賣了近百個(ge) ,匹克球銷量更是達到近千個(ge) 。”

  新京報記者在淘寶搜索“匹克球”時發現,約有數百家商鋪銷售著匹克球、球拍、服飾等相關(guan) 商品,售價(jia) 也根據材質從(cong) 幾十塊到數百塊不等。

  據《匹克球拍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匹克球拍市場規模約為(wei) 1.528億(yi) 美元,預計到2028年能夠實現2.561億(yi) 美元。而隨著匹克球服裝、球鞋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少運動品牌也開始入行。阿迪達斯、FILA、Lululemon等運動品牌甚至還單獨設置了“匹克球”分類。預計匹克球服裝、球鞋市場規模至2026年將實現6.8億(yi) 美元的增長。

  浙江一家運動器材生產(chan) 廠商告訴新京報記者,自2022年底開始,工廠陸續接到匹克球訂單。除了國內(nei) 電商打來的電話外,還有不少海外品牌發來代工訂單,“目前已經賣出上萬(wan) 套產(chan) 品了。雖然數量沒法和其他球類用品相比。但隨著市場熱度的增長,未來或許也會(hui) 迎來爆發的機會(hui) 。”

  在廣東(dong) 經營著一家運動服飾廠的李冰表示,工廠此前主要生產(chan) 網球、羽毛球等領域的運動服飾。當得知匹克球運動逐漸興(xing) 起後,她也重新調整工廠產(chan) 品線的未來方向,將拿出幾條生產(chan) 線專(zhuan) 門用於(yu) 設計生產(chan) 匹克球服飾。

  運動場館與(yu) 培訓機構迅速搶占市場

  年輕人對匹克球興(xing) 趣的提升,不但讓裝備商家嚐到甜頭,同樣也讓運動場館看到業(ye) 務拓寬的機會(hui) 。

  日前,新京報記者在社交平台搜索關(guan) 鍵詞時看到,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出現多家以匹克球為(wei) 主的運動場館以及培訓機構,其中不少機構已有大批新來的客戶和收入。

  “匹克球確實給運動場館帶來了流量和生意。”劉斌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所負責的場館主要以室內(nei) 羽毛球項目為(wei) 主。匹克球的出現,讓他看到吸引更多圈層客戶的機會(hui) ,“目前明顯感覺到匹克球的玩家量在不斷提升。”

  劉斌曾做過客戶畫像,他發現前來體(ti) 驗的玩家除年輕人外,同樣也有不少以家庭為(wei) 單位的客戶,“不少家長願意借此體(ti) 驗運動樂(le) 趣,增進親(qin) 子互動。”

  但讓劉斌不敢懈怠的是,他發現市場中多位同行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為(wei) 了拉攏更多的玩家,他特意邀請到專(zhuan) 業(ye) 教練開設了“匹克球培訓班”,免費指導帶領玩家係統地學習(xi) 匹克球的知識和技巧,還不時舉(ju) 辦小型比賽,以此提升玩家的參與(yu) 度。

  多番努力後,劉斌如今每周都會(hui) 接待幾撥匹克球客戶。甚至除了散客外,還有不少公司團建訂單,“周末以及節假日期間,不少場地早早就被預訂售罄。”

  事實上,除了運動場館涉足匹克球外,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也出現在市場中。

  上海一家戶外小球俱樂(le) 部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為(wei) 了迎合市場需求,俱樂(le) 部不但開設了此類項目,還特意針對成人和兒(er) 童推出培訓課程,按照不同客戶群每小時收取159元和80元的價(jia) 格,“每周的課程基本都處於(yu) 滿員狀態。”

  “有不少年輕人特意上門谘詢是否開設類似培訓。”同樣在成都經營著一家培訓機構的薑勇表示,匹克球培訓業(ye) 務已成為(wei) 不少小球俱樂(le) 部新的業(ye) 績增長點。除了收取培訓費用外,俱樂(le) 部還會(hui) 和生產(chan) 廠商合作,向學員兜售周邊裝備獲取返點。

  一時興(xing) 起還是有長期發展的潛質?

  “現在很多運動品牌、場地從(cong) 業(ye) 者都在關(guan) 注匹克球市場的動態。”劉斌告訴新京報記者,“畢竟誰都希望能率先搶占這一市場。”

  多位從(cong) 業(ye) 者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出對匹克球未來發展的看好。“中國作為(wei) 小球大國,無論是乒乓球、羽毛球還是網球都有著較高的民眾(zhong) 認可度,行業(ye) 也相對成熟。另外其自身對於(yu) 參與(yu) 者年齡、體(ti) 能各方麵要求也不高,加上社交屬性等優(you) 勢,很容易形成全民性運動。”劉斌分析稱。

  但要想運營好這門生意並不輕鬆。

  “現在將其定義(yi) 為(wei) 下一個(ge) ‘飛盤’,談論背後市場利潤還為(wei) 時尚早。”薑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匹克球的知名度目前仍聚焦於(yu)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二線城市,其他區域的受眾(zhong) 相對接觸較少。

  此前國內(nei) 不少網紅運動都因為(wei) 年輕人興(xing) 趣的轉移,經曆了“迅速躥紅又直線下滑”的尷尬遭遇。以飛盤為(wei) 例,在過去兩(liang) 三年時間裏,飛盤一度成為(wei) 現象級的國民運動,而如今卻迅速降溫。

  “作為(wei) 和飛盤類似的匹克球,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如果現在貿然砸錢入行,很可能最終會(hui) 虧(kui) 損慘重。”薑勇說。

  劉斌也表示,自己室內(nei) 運動場未來仍然會(hui) 是羽毛球項目為(wei) 主,匹克球隻是增加收益的額外業(ye) 務,畢竟其熱度能維持多久誰也不清楚。

  “一項運動要想得到持續發展,不能單依靠其自身屬性,還需要相關(guan) 機構組織、賽事舉(ju) 辦以及行業(ye) 規範等各方麵的支持。”薑勇表示。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隨著市場火熱程度的提升,不少城市相關(guan) 部門逐漸對匹克球重視起來。

  據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廣州等地還成立匹克球協會(hui) ,就標準球場的建設、競賽規則等細節出台了相關(guan) 政策,以助推匹克球的發展。

  新京報記者 覃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