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糧食生產大市加快推廣北鬥智能農機
中新網襄陽6月30日電 (江偉(wei) 兵 龔良傑 胡傳(chuan) 林)記者近日走進湖北省襄陽市穀城縣南河流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示範田裏,兩(liang) 台自動駕駛播種拖拉機正按北鬥導航勻速行進,施肥、旋耕、起壟、播種、覆土等有序進行,不到10分鍾,一畝(mu) 地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作業(ye) 便完成。
“看,2行玉米種子和4行大豆種子按照設定的行比和間距,一氣嗬成,我隻用控製播種機轉向就行了。”坐在駕駛室,種糧大戶陳輝指著顯示屏說,安裝北鬥衛星導航自動駕駛係統後,隻用設置地塊信息,播種機就能依據導航提供的精準路徑作業(ye) 。
穀城縣農(nong) 技推廣中心副主任李青山介紹,這是該縣首次將北鬥導航應用到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播種作業(ye) 上,不僅(jin) 作業(ye) 效率高,一天能播100多畝(mu) 地,還能精準控製株行距、播種數量、深度,降低作業(ye) 人員勞動強度,每畝(mu) 地節省種子、肥料和人力成本近200元。
鄰近的襄陽市襄州區,是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目前已安裝北鬥農(nong) 用智能監測終端超過1600台。走進張家集鎮周壋村的示範田裏,4架裝有北鬥係統的農(nong) 用無人機在稻田上空來回盤旋,白色霧狀水汽均勻地噴灑下來。
“設定好航線和作業(ye) 程序後,就可以站在路邊當‘甩手掌櫃’了。”雙豐(feng) 收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肖逾介紹,傳(chuan) 統人工作業(ye) 1天最多完成16畝(mu) ,而1台無人機的作業(ye) 麵積能達到500畝(mu) 以上,省心、省力又省成本。加之農(nong) 機具安裝智能監測設備可享受國家補貼,他已在216台套農(nong) 機農(nong) 具上安裝了北鬥智能終端,另外還購置5套智能輔助駕駛終端和2套無人駕駛終端,實現設備智能升級。
“加裝北鬥係統後,有效提高了農(nong) 機的耕、種、管、收作業(ye) 精度。”襄城區臥龍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震介紹,該鎮不僅(jin) 采取北鬥智能插秧機與(yu) 北鬥智能油菜收割機同步作業(ye) ,還將北鬥智能終端係統裝備在糧食烘幹機上,為(wei) 搶抓夏種夏收農(nong) 時提供科技保障。
作為(wei) 糧食生產(chan) 大市,襄陽正加快推廣北鬥智能終端,拓展“北鬥+農(nong) 機”在深鬆深耕、插秧、播種、植保、收獲、秸稈處理和烘幹等環節的應用範圍,推動農(nong) 機機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目前,全市已安裝北鬥智能終端近5000台套。(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