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評:讓泄露個人信息者無利可圖、無路可走、無處可藏!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韋香惠)7月1日,有網友稱,中國人民大學校內(nei) 學生論壇“小喇叭”出現顏值打分平台“RUC IR FACE”相關(guan) 內(nei) 容,並附有平台截圖。網友表示,這一平台係學校畢業(ye) 生在校所創建,上麵的信息包括學生的照片、姓名、學號、學院、籍貫、生日等。
2日,@中國人民大學官方微博對此回應,發布情況通報:昨日,學校已關(guan) 注到我校部分學生信息被非法獲取的情況,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聯係警方,目前正積極配合警方等相關(guan) 部門開展調查。學校強烈譴責侵犯個(ge) 人隱私、危害信息安全的行為(wei) 。感謝社會(hui) 各界對學校的關(guan) 心。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收集並泄露同學個(ge) 人信息,還對他人相貌妄加評判,很難理解這樣的行為(wei) 是出於(yu) 什麽(me) 樣的心態。如果是為(wei) 了顯示自己的技術能力,那麽(me) 這種行為(wei) 愚蠢且無聊;如果是為(wei) 滿足自己的窺探欲,那麽(me) 這種用心實在是過於(yu) 險惡。
互聯網時代,個(ge) 人隱私被泄露造成的後果往往如洪水決(jue) 堤,禍害無窮。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證,人就像在虛擬空間當中“裸奔”,甚至誰也無法保證這種情況是否會(hui) 外溢到現實世界。
一個(ge) 文明的社會(hui) ,是允許個(ge) 人私密信息的存在,而不是任由其赤裸暴露在公共空間當中。隱私就像是架起兩(liang) 種空間的文明橋梁,技術若以惡之名,便是在破壞這座橋梁,與(yu) 人類文明發展背道而馳。那麽(me) ,實施者也將成為(wei) 人人喊打的公敵,他們(men) 也應該為(wei) 此付出代價(jia) ,法律的追究和道德的譴責。(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