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沿線,這些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一帶一路”沿線,這些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柬埔寨西港特區因他們(men) 而發達繁榮
來到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以下簡稱“西港特區”),90後小夥(huo) 嶽喜舵對這裏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西港特區與(yu) 他想象的不一樣。一幢幢寫(xie) 字樓、現代化工廠整齊地聳立,道路兩(liang) 旁是高大的椰子樹。在雨季與(yu) 旱季交替的時節裏,嶽喜舵在柬埔寨成功就業(ye) 。
“工作並不好找。”經再三考慮,剛畢業(ye) 沒多久的嶽喜舵選擇加入當地一家輪胎企業(ye) 。這樣選擇的理由很簡單,西港特區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工程之一。在這裏,他感覺非常安心。
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合作倡議。
長期以來,江蘇省無錫市與(yu)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深耕西港特區建設,致力於(yu) 為(wei) 世界各地企業(ye) 搭建跨國投資平台。其中,紅豆集團、無錫華泰投資置業(ye) 有限公司、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等參與(yu) 其中,展現出合作共贏的“一帶一路”基因。
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給各國年輕人帶來了機遇。其中,西港特區提供近3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有1000多名中國人在此就業(ye) 。
“一帶一路”給年輕人提供很多就業(ye) 崗位
去年,雲(yun) 南00後姑娘田海雲(yun) 大學畢業(ye) 。讓她沒想到的是,有語言特長,找工作竟然如此順利。在柬埔寨當翻譯,剛入職的田海雲(yun) 就能輕鬆實現“月入過萬(wan) ”。
但她告訴記者,在高中畢業(ye) 選專(zhuan) 業(ye) 的時候,她並不知該如何填報。
是姐姐“點亮”了她。田海雲(yun) 的姐姐本科學習(xi) 的專(zhuan) 業(ye) 是緬甸語。姐姐說,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我國積極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東(dong) 南亞(ya) 國家有廣闊的就業(ye) 前景與(yu) 機遇。姐姐鼓勵田海雲(yun) 將個(ge) 人理想與(yu) “一帶一路”聯係在一起。
田海雲(yun) 這才將專(zhuan) 業(ye) 錨定在柬埔寨語。
剛下飛機時,嶽喜舵就感覺炎熱的氣流席卷而來。刺眼的陽光讓他難以適應。他望著機場遠處光禿禿的土地與(yu) 四處低矮的樹叢(cong) ,心裏不禁對在柬埔寨的工作與(yu) 生活“打了一個(ge) 問號”。
在他的印象中,柬埔寨並不特別發達。他甚至覺得自己可能到了“不毛之地”。進入西港特區後,他對自己原先的偏見感到好笑。整潔幹淨的車間、高清電子大屏等都吸引著他。
作為(wei) 目前西港特區內(nei) 投資最大的單體(ti) 項目,該生產(chan) 基地產(chan) 能包括500萬(wan) 條高性能轎車胎和90萬(wan) 條卡客車輪胎,全麵達產(chan) 後預計新增銷售3.5億(yi) 美元,耗用天然橡膠約3萬(wan) 噸,並預計為(wei) 當地創造1600個(ge) 就業(ye) 崗位,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和汽車、橡膠零部件產(chan) 業(ye) 鏈發展。
在新車間裏,嶽喜舵驚喜地發現這裏的車間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成熟。在上手設備時,他隻需簡單操作,加工全過程就可以自動進行。
“好酷!”嶽喜舵逐漸喜歡上了這裏。
目前,得益於(yu) 自動化設備,嶽喜舵在柬埔寨的工作變得輕鬆。他也潛心研究相關(guan) 技術,希望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技術員。
其實,嶽喜舵最初的偏見並不是“空穴來風”。10多年前,無錫市紅豆集團的工作人員肖建新也曾在西港特區工作過一段時間。他感覺,看到如今的現代工業(ye) 園區成型,就像是看一場“變形記”。
“變化太大了,當時我們(men) 來這裏的時候,甚至沒有清潔的飲用水。”肖建新說,那時的村莊都是鐵皮房子,一直延伸到海邊。無論是洗澡水還是飲用水,他們(men) 都要從(cong) 很遠的地方運來。
幫沿線國家共同富裕,更促進民心相通
幾間黃色的平房被粗大的樹木環抱著,呈現出一派靜謐的氛圍。在牆麵上柔美的高棉語文字下,一行深藍色的、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引人注目:“看!我是最棒的!”這裏就是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這所學校的前身是由無錫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在西港特區設立的培訓中心。
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的執行校長李傳(chuan) 彬回憶起在柬埔寨建校辦學的經過,深感不易。原來,之前的柬埔寨人在交流時多使用柬埔寨語或者英語。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後,我國企業(ye) 不斷進入柬埔寨為(wei) 當地提供就業(ye) 崗位。漢語的運用頻率在柬埔寨不斷上升。
為(wei) 此,無錫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敏銳地察覺中國企業(ye) 出海後的人才培訓迫切需求,於(yu) 2021年在西港特區開設培訓中心,為(wei) 願意學習(xi) 的柬埔寨工人提供漢語培訓,為(wei) 特區的中方員工提供專(zhuan) 業(ye) 和技術輔導。
4年前,無錫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西港特區聯合投資成立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持續吸引柬埔寨人進入學校進行本科學習(xi) 。該學校也成為(wei) 柬埔寨首個(ge) 中文大學。
因為(wei) 學校沒有宿舍,學生一邊工作,一邊讀書(shu) ,吃住都在所供職的企業(ye) 。
柬埔寨姑娘安娜就是優(you) 秀的學生代表。她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來這裏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平日裏,她是西港特區安拓化學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中文翻譯。
在學校,她的中文水平進步很快。此外,安娜還選修了多門與(yu) 計算機有關(guan) 的課程。無錫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的教授吳建軍(jun) 今年5月來到柬埔寨。在這裏,他為(wei) 安娜等多名學生教授兩(liang) 個(ge) 多月的 Java編程課程。
“在課堂上,我會(hui) 用中文和英文教課,希望他們(men) 在實踐中學習(xi) 中文,並且掌握計算機知識。”在吳建軍(jun) 看來,提早掌握電腦編程等本領可以讓這些柬埔寨學生在就業(ye) 時具備更大的優(you) 勢。
4年來,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共招收學生112人。他們(men) 在入學的第一年平均隻能拿到月薪200美元。
隨著中文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習(xi) 其他多項課程,他們(men) 在入學第二年每個(ge) 月就能拿400美元。如今,許多學生甚至能拿到月薪800美元。
安娜在這裏也獲得提高。此前,她還報名參加“漢語橋”比賽,並獲得柬埔寨賽區前10名的好成績。
西港特區逐漸成為(wei) 江蘇省與(yu) 西哈努克省在經貿、教育、文化等領域務實交流與(yu) 合作的紐帶。這根細細的帶子,讓兩(liang) 地的民心相通相映。
其中,江蘇省政府為(wei) 江蘇-西哈努克默德朗友好學校捐建了電教室、教學用房、籃球場及供水平台等,江蘇省紅十字會(hui) 、無錫市紅十字會(hui) 為(wei) 該校捐建了圖書(shu) 室、操場、廁所等,進一步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
為(wei) “一帶一路”做好高質量服務
今年5月,無錫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劉潔、王妮剛剛到達西港特區衛生服務中心。她們(men) 是第六批援柬醫生,將開啟為(wei) 期半年的醫療援助服務。
王妮對於(yu) 西港特區的印象是親(qin) 切。夜幕降臨(lin) ,80後王妮發現西港特區甚至還有“廣場舞”。伴隨著音樂(le) ,她在酷熱褪去之後與(yu) 在這裏工作的柬埔寨人一起載歌載舞。如今,這成為(wei) 王妮每天必須打卡的健身活動。
熟悉感也來源於(yu) 工作中。她主要接觸的是在這裏務工的中國年輕人。水土不服、拉肚子是常見病。劉潔、王妮會(hui) 為(wei) 他們(men) 推薦中成藥。“看著熟悉的中藥,心裏是說不出的踏實。”王妮說。
據了解,江蘇省政府先後6次派出援外醫療隊為(wei) 近8300名西哈努克省當地患者進行免費醫療巡診。無錫市人民政府、西哈努克省衛生局與(yu) 西港特區公司在西港特區內(nei) 共建的衛生服務中心,為(wei) 區內(nei) 員工及周邊村民提供了便捷的醫療服務。
在此之前,已經有無錫市人民醫院、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無錫市中醫醫院的五批援柬醫生在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醫療援助。
西港特區的發展也引來不少國內(nei) 的商戶投資。甘肅蘭(lan) 州小夥(huo) 胡新龍就在西港特區開拉麵店剛滿一年。在這裏,他一碗拉麵能賣4美元,“這裏的中國企業(ye) 多,同胞也多,因此並不需要擔心語言問題”。
此外,北京柬埔寨商會(hui) 也在西港特區附近打造特色旅遊度假項目——王子島旅遊景區。該景區的負責人田思索表示,這裏不僅(jin) 有海島,還有世界第二大的紅樹林。他們(men) 在此投資,主要服務柬埔寨當地的遊客與(yu) 在西港特區工作的中國同胞。每逢節假日,這裏的遊客量都會(hui) 達到數百人。
在田思索看來,西港特區及周邊地區的旅遊業(ye) 發達還得益於(yu) 金邊至西港高速公路的開通。沒有通高速前,兩(liang) 地原本有5個(ge) 多小時車程。開通高速後,時間縮短至兩(liang) 小時。這條高速是中國企業(ye) 建設的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
兩(liang) 旁綠油油的農(nong) 田蔓延向遠方,高速路上一輛輛汽車呼嘯而過。肖建新感歎這十多年的變遷——正是一代代中柬兩(liang) 國人員的努力,西港特區才“舊貌換新顏”。
卓之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