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將至 今年如何防汛?
新聞1+1丨“七下八上”將至,今年如何防汛?
從(cong) 7月2日開始逐漸展開的本輪降雨,導致重慶、四川、河南、陝西等多地遭遇了強降雨侵襲。7月5日,重慶萬(wan) 州區“7·4”洪澇已致15人死亡、4人失蹤。當前,全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guan) 鍵期,七大江河流域也將全麵進入主汛期。新聞1+1連線應急管理部救災司應急指揮專(zhuan) 員周偉(wei) 、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zhuan) 員張家團,共同關(guan) 注:“七下八上”將至,今年如何防汛?
重慶汛情已累計轉移避險14000餘(yu) 人
應急管理部救災司應急指揮專(zhuan) 員 周偉(wei) :前期重慶市大部分地區出現過強降雨,其中萬(wan) 州區長灘站最大降雨量達到261.2毫米,並且與(yu) 上一輪強降雨首尾相接,落區疊加,造成較為(wei) 嚴(yan) 重的損失。重慶市各區縣鄉(xiang) 鎮黨(dang) 政幹部,分別下沉一級駐守聯係的鎮、村,加大巡查排險和群眾(zhong) 疏散力度,按照三個(ge) 撤離的原則,組織開展避險轉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組織緊急轉移避險14000餘(yu) 人,切實避免更大人員傷(shang) 亡。
重慶此輪汛情受災最嚴(yan) 重的萬(wan) 州區情況如何?
應急管理部救災司應急指揮專(zhuan) 員 周偉(wei) :從(cong) 工作組現場了解的情況看,受災較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萬(wan) 州區的長灘、龍駒、五橋等部分街鎮,洪澇和地質災害並發,轉移群眾(zhong) 數量較大。目前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zhong) 均已通過投親(qin) 靠友、社區集中安置等方式妥善安置,對需救助的對象及時給予了應急救助。7月5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了8000萬(wan) 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重慶統籌做好應急搶險救援和受災群眾(zhong) 救助等工作。重慶市也已經向萬(wan) 州區調撥了29000餘(yu) 件救災物資,包括帳篷、折疊床、夏涼被等生活類救災物資,確保受災群眾(zhong) “五有”。
今年入汛全國降水總量總體(ti) 偏少,為(wei) 何重慶會(hui) 發生汛情?
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zhuan) 員 張家團:7月3日以來,重慶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強降雨,16個(ge) 區縣的136個(ge) 雨量站達到大暴雨,最大點雨量261.2毫米,最大小時雨量76.4毫米。
①重慶此次降雨過程雨量較大、降雨麵較廣,雨強局地比較大,另外山洪凶猛,暴漲暴落,破壞力很強。
②重慶部分地區山大溝深,本來地質災害隱患就多。
③此次汛情也與(yu) 一些地方削坡建房有關(guan) 係。
今年夏天我國防汛抗旱總體(ti) 形勢如何?
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zhuan) 員 張家團:①入汛以來,全國降水總量總體(ti) 偏少,全國平均降水量259.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了1成多,為(wei) 2012年有統計以來最少。其中東(dong) 北、西南等地少二到八成,華北、西北等地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到一倍。
②今年的主要江河到目前為(wei) 止汛情比較平穩,全國大江大河目前水勢平穩未發生編號洪水,也沒有台風登陸。
③局地山洪和地質災害比較重。受強降水影響,入夏以來,重慶、陝西、四川等地發生多起山洪和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shang) 亡,部分地方的防洪工程、交通設施、居民樓房等受損。
④今年部分地方受到幹旱影響,前期西南地區旱情比較重,近期華北、東(dong) 北部分地區受高溫影響,旱情有所露頭。
⑤今年全國洪澇災害損失總體(ti) 較輕。截止到5日上午,今年全國洪澇災害造成3255萬(wan) 人次受災,26人死亡失蹤,13.1萬(wan) 人緊急轉移,直接經濟損失238億(yi) 元。跟近5年均值相比,受災人次上升50.2%,但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緊急轉移安置人次、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了77.9%、87.5%、86.2%和60.9%,這是今年入汛以來的汛情災情特點。
“七下八上”防汛關(guan) 鍵期將至,個(ge) 人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zhuan) 員 張家團:從(cong) 我個(ge) 人角度建議,希望廣大城鄉(xiang) 居民汛期要注意及時了解所在區域的降雨、洪水、台風等災害預報預警信息。自覺規避災害風險,提高防災避險意識跟災害自救能力。另外,要聽從(cong) 當地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的指揮和管理,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shang) 亡和損失。(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