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掛控水法”能救溺水者?這些網上流傳的說法靠譜嗎
“倒掛控水法”能救溺水者、非承重牆可隨意拆改……
這些網上流傳(chuan) 的說法靠譜嗎
◎本報記者 陳 曦
最近,我國北方遭遇高溫“炙烤”,多地氣溫超過40攝氏度,同時南方多地遭遇“桑拿天”。伴隨滾滾熱浪而來的,還有一些不實言論:“倒掛控水法”能救溺水者、地震來了要躲進“生命三角區”、非承重牆可隨意拆改、奶茶一滴都不能沾……這些流言不眠不休地在網絡上傳(chuan) 播,混淆我們(men) 的視聽。
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6月流言逐一進行盤點,幫您撥開迷霧、尋找真相。
地震來了要躲進“生命三角區”?
真相:應采取就近避震原則
6月15日1時39分,上海市青浦區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裏。地震是重大自然災害之一,因此如何在地震中避險自救成了人們(men) 十分關(guan) 注的話題。
網上一直流傳(chuan) 著這樣的說法,當地震來臨(lin) 時,倒塌物與(yu) 堅固大型物體(ti) 周邊會(hui) 形成三角空間(“生命三角區”),躲在這個(ge) 區域會(hui) 有較大的生存概率,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對此,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地震科普專(zhuan) 家沈小七表示,盡管觀察震後廢墟,我們(men) 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但在地震發生時,人們(men) 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建築或物品倒塌的方向,也就很難得知什麽(me) 地方會(hui) 有所謂的“生命三角區”。
“生命三角區”是由一名叫庫普的美國救災人員提出的,他認為(wei) 鑽桌子等傳(chuan) 統自救方法已經不適合在現代樓宇中生活的人們(men) ,垮塌的樓層結構會(hui) 壓壞避難用的桌子或床,隻有躲在三角區才能活命。
雖然“生命三角區”自救法已流傳(chuan) 了十幾年。但美國紅十字會(hui) 、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州緊急服務辦公室和地震專(zhuan) 家都曾發文指出“生命三角區”的不合理性。中國應急管理部也曾做過辟謠說明。
“實際上,在發生地震之後,國際公認最可靠的自救方法是‘伏地、遮擋、手抓牢’。”沈小七解釋道,根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避險要點》,避震原則是:一旦發生地震,要保持鎮靜,不要慌亂(luan) ,采取就近避震原則。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內(nei) ,應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內(nei) ,如能即刻跑出室外應及時逃往空曠地帶,小心墜物。在室內(nei) 要選取有利的避震空間,如室內(nei) 結實、不宜傾(qing) 倒、能掩護身體(ti) 的物體(ti) 下或物體(ti) 旁。要趴下、蹲下或坐下,盡量使身體(ti) 的重心降低,保護頭部、頸、眼睛和口鼻等重要部位。
“倒掛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真相:會(hui) 延誤搶救時機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溺水事故也進入高發期。最近,網絡平台上經常出現民眾(zhong) 對溺水者進行急救的視頻。在這些視頻中,溺水者被倒掛在救人者的後背上,救人者通過奔跑、抖動身體(ti) 等方式,幫助溺水者控出被吸入體(ti) 內(nei) 的水。這種被稱為(wei) “倒掛控水”的方法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對此,國家高級拓展培訓師、中國探險協會(hui) 探險領隊李崇表示,“倒掛控水法”不可取。因為(wei) 倒掛控出來的,是進入胃部和食道中的水,而對於(yu) 溺水者來說,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
專(zhuan) 家指出,如果肺裏吸入了大量的水,留給肺泡進行氧氣交換的空間就會(hui) 縮小。時間久了,會(hui) 導致人體(ti) 血液中氧氣不足,大腦受損,呼吸、心跳停止。“倒掛控水法”不僅(jin) 無法排出肺內(nei) 的水,還可能把胃裏的食物弄進氣管,進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風險。
搶救心髒驟停患者的最佳時間為(wei) 4分鍾,在正常室溫下,心髒驟停4分鍾後腦細胞就會(hui) 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如果時間超過10分鍾,即使病人被搶救過來,也可能出現腦死亡。“千萬(wan) 不要因使用錯誤的急救方式而錯失急救黃金期。”李崇強調。
李崇表示,要針對不同的溺水者,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首先要迅速判斷溺水者是否出現呼吸、心跳停止。如果溺水者有呼吸、心跳,那麽(me) 在撥打120等待專(zhuan) 業(ye) 急救人員的同時,可以先清理溺水者口腔中的異物,令其保持側(ce) 臥姿勢並做好保暖。如果溺水者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那麽(me) 在清理完其口腔異物後,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按壓。
非承重牆可隨意拆改?
真相:非承重牆也不能想拆就拆
前不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鬆北區某小區業(ye) 主在裝修過程中拆除承重牆,導致31層大樓的結構體(ti) 係發生了變化,住宅樓的牆體(ti) 出現了裂縫,200多名業(ye) 主被疏散、無家可歸。很多人看到這一新聞後,認為(wei) 房內(nei) 的承重牆是不能拆的,但非承重牆則可以隨便拆,不會(hui) 對建築物的結構產(chan) 生影響。
對此,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主任工程師李進軍(jun) 表示,隨意拆除非承重牆也是有安全隱患的,並不是想拆就可以拆。
承重牆是指支撐上部樓層重量的牆體(ti) ,它被拆除後,其餘(yu) 建築結構就要分擔受力,產(chan) 生安全隱患。而非承重牆是指不支撐上部樓層重量的牆體(ti) ,隻起到將一個(ge) 房間和另一個(ge) 房間隔開的作用,在施工圖上為(wei) 中空牆。
“對於(yu) 正常房屋,從(cong) 承重和抗震角度來說,絕大多數非承重牆是能被拆改的。不過,有的房屋,原本將屋內(nei) 的部分牆體(ti) 設計為(wei) 非承重牆,但由於(yu) 施工不當或者超載等原因,使得原本不應承重的非承重牆變成了承重牆,拆除這類牆體(ti) 時要格外小心。”李進軍(jun) 提醒道。
此外,若隨意拆除非承重牆,還可能導致水、暖、電路等也要隨之改動,所以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全麵。想拆牆的話,一定要先找物業(ye) 。物業(ye) 公司保存有樓宇的建築設計圖紙,圖紙上對於(yu) 承重牆、非承重牆標注得十分清楚。
根據《住宅室內(nei) 裝飾裝修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在住宅室內(nei) 裝飾裝修活動中搭建建築物、構築物的,或者擅自改變住宅外立麵、在非承重外牆上開門、窗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城市規劃法》及相關(guan) 法規的規定處罰。
奶茶一滴都不能沾?
真相:偶爾少量飲用風險可控
炎炎夏日,很多年輕人稱要靠冰奶茶“續命”。不過,最近的一則消息則讓人們(men) 不敢再買(mai) 這一飲品。該文通過論證奶茶中反式脂肪酸“爆表”,直指奶茶嚴(yan) 重損害年輕人的身體(ti) ,要滴“茶”不沾。
對此,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王浩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建議,人體(ti) 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若低於(yu) 1%,基本不會(hui) 對健康產(chan) 生明顯危害。
不光奶茶裏有反式脂肪酸,部分氫化的植物油也可產(chan) 生反式脂肪酸,如氫化油脂、人造黃油、起酥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此外,某些天然食品也含有反式脂肪酸,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製品。
相關(guan)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過多時,會(hui) 讓對身體(ti) 健康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使對身體(ti) 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減少,進而增加罹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風險。
“不過,說到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還是要看究竟吃了多少。”王浩表示,調查顯示我國男性和女性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均為(wei) 0.2%,像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為(wei) 0.3%。也就是說,多數人日常反式脂肪的攝入量都不會(hui) 超過建議標準,偶爾攝入少量奶茶,健康風險是可控的,不用太過擔心。
“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關(guan) 鍵是要控製量。”王浩表示,“奶茶雖然好喝,但要控製飲用頻率和飲用量,不建議經常喝,但也不必談‘奶茶’色變。”(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