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兵式旅遊”成為風潮 離不開持續織密的高鐵網
李妹妍
五天登頂五嶽、兩(liang) 天逛完北京、24小時吃遍淄博……“特種兵式旅遊”風潮,從(cong) “五一”延伸到了這個(ge) 暑期,目前熱度仍在持續發酵。考慮到時間和經濟兩(liang) 方麵需求,這種“上車睡覺,下車狂飆”的旅遊方式受到很多遊客特別是大學生群體(ti) 的青睞。
“特種兵式旅遊”背後,除了遊客自身良好的體(ti) 力和精準的規劃外,更要有高度便利的交通網絡作為(wei) 支撐。在過去,人們(men) 外出旅遊主要靠自駕車、旅遊大巴等,但是這些方式存在很多不便之處,比如費時費力、費用高昂等。隨著中國高鐵不斷提速以及路網持續織密,城市之間時空距離不斷壓縮,遊客可以隨時隨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出行方式,“高鐵城市圈”日益成為(wei) 熱門出遊區域。以廣東(dong) 為(wei) 例,廣東(dong) 高鐵開通13年來,珠三角到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地的遊客比開通前增長50%以上,帶動了沿線旅遊資源和文化產(chan) 業(ye) 開發。高效便捷的高鐵網拉長了遊客的出行半徑,讓“說走就走”成為(wei) 現實,為(wei) “特種兵式旅遊”提供了極大的“硬件”支持。
“特種兵式旅遊”背後,還有欣欣向榮的區域旅遊發展新圖景。從(cong) 廣州南站出發,最快3個(ge) 小時便可抵達桂林,5個(ge) 多小時便可抵達貴陽。黃姚古鎮、桂林山水、西江苗寨……貴廣高鐵將粵黔之間眾(zhong) 多旅遊城市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旅遊黃金通道”;而沿線各地政府、文旅企業(ye) 發揮各自的優(you) 勢,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帶動區域旅遊共同發展。在“高鐵+旅遊”新模式的帶動下,“一程多站”式的聯程旅遊成為(wei) 旅遊新趨勢,“網紅”景點變成“常紅”景點,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隨著全國文旅的快速複蘇,高鐵帶來的區位優(you) 勢也更加凸顯。目前,廣東(dong) 實現了全省21個(ge) 地市“市市通高鐵”。從(cong) 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向北看,京廣鐵路“黃金大通道”縱貫南北,而2021年開通的贛深高鐵進一步打通了廣東(dong) 向北的通道;向東(dong) 看,深汕高鐵已開通多年,未來還將建設汕頭往漳州350公裏時速的高鐵;向西看,深圳經江門至湛江、廣州到湛江的350公裏時速高速鐵路最快將在2024年底開通……不斷織密的路網體(ti) 係和一日一圖的高鐵快車,加速形成了“旅遊+鐵路”的新旅遊格局,也讓沿線旅遊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
古人雲(yun)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如今,從(cong) “和諧號”到“複興(xing) 號”,愈來愈便捷的高鐵網讓那些曾經望而卻步的“長途遊”變成了“周末遊”,也讓“特種兵式旅遊”成為(wei) 新時尚。我們(men) 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高鐵網的不斷織密,高鐵網和旅遊圈將更緊密連接,為(wei) 旅遊經濟的持續升溫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羊城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