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齲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應如何科學有效地保護牙齒?
兒(er) 童齲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專(zhuan) 家提醒——
“小口腔”有“大文章”(嗬護幼苗成長)
本報記者 王美華
俗話說:“牙不好,疾病滿身跑。”口腔健康與(yu) 全身健康密切相關(guan) 。兒(er) 童時期的口腔健康不僅(jin) 關(guan) 係到孩子的生長發育,還對其一生的健康有著深遠影響。兒(er) 童青少年有哪些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應如何科學有效地保護牙齒?北京口腔醫學會(hui) 科普部部長、主任醫師劉敏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解讀“小口腔”裏的“大文章”。
保護孩子口腔健康從(cong) 備孕開始
“我家孩子從(cong) 小認真刷牙,也很少吃糖,怎麽(me) 牙齒還是那麽(me) 糟?”“保護孩子的口腔健康,應該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不少家長常常發出這樣的疑問。
“很多人說口腔保健要從(cong) 孕期抓起,因為(wei) 寶寶的乳牙在媽媽懷孕期就開始發育形成了。其實,我們(men) 建議婦女在懷孕前就做好口腔的自我保健,因為(wei) 孕媽媽的口腔健康與(yu) 其自身以及胎兒(er) 的健康都密切相關(guan) 。”劉敏介紹,有研究發現,患牙周病的孕婦出現早產(chan) 和生出低體(ti) 重新生兒(er) 的風險增加;如果孕媽媽口腔內(nei) 有多顆未經治療的齲齒,在孕期可能發生牙疼又不便治療的情況,在寶寶出生後,致齲細菌可能通過母子親(qin) 密接觸傳(chuan) 給寶寶,增加寶寶的患齲風險,“與(yu) 嬰幼兒(er) 密切接觸的監護人,包括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等,都可能把口腔中的致齲細菌傳(chuan) 給嬰幼兒(er) ,建議都要進行口腔檢查和治療;育齡期夫婦在備孕時更要進行全麵的口腔檢查,做到不帶牙病懷孕,給孩子的口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9年,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明確提出,開展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務,將口腔健康知識作為(wei) 婚前體(ti) 檢、孕產(chan) 婦健康管理和孕婦學校課程重點內(nei) 容。
生命早期1000天是指從(cong) 女性懷孕的胎兒(er) 期(270天),到孩子出生後兩(liang) 歲(730天)這一階段,這1000天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yi) 為(wei) 一個(ge) 人生長發育的“機遇窗口期”。劉敏表示, 關(guan) 注生命早期1000天非常有意義(yi) ,嬰幼兒(er) 的乳牙從(cong) 發育到萌出基本都在此期間。
“人的一生共有兩(liang) 副牙列:乳牙列和恒牙列。乳牙列由20顆乳牙排列而成,上、下頜各10顆。”劉敏介紹,新生兒(er) 剛出生時沒有牙齒,出生6個(ge) 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基本萌出完畢。到了6歲,孩子開始長出恒牙替換乳牙,恒牙一共有28—32顆,約在12歲左右時完成全部替換。
孩子7歲前需由父母幫忙刷牙
對於(yu) 孩子而言,應該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清潔口腔?
“寶寶還沒有長牙時,就可以開始清潔口腔了,最晚從(cong) 長牙後開始刷牙。”劉敏介紹,在長牙前後,牙齦會(hui) 有腫脹、發癢等不適,寶寶可能有哭鬧不安、流口水等,家長可以用幹淨的紗布蘸些涼白開擦拭牙齦來緩解寶寶的不適,讓寶寶逐漸適應清潔口腔,為(wei) 長牙後養(yang) 成刷牙的習(xi) 慣打好基礎。
“從(cong) 預防齲齒的角度出發,寶寶下麵兩(liang) 顆乳牙露頭後,就可以開始刷牙了。”劉敏建議,家長要盡快過渡到用正常牙刷給寶寶刷牙,普通刷毛的牙刷清潔效果最好、使用最方便。3歲前,寶寶還不會(hui) 漱口,每次刷牙用大米粒大小的牙膏;隨著牙齒萌出的增多,牙縫逐漸變小,建議使用牙線來清潔鄰麵的菌斑軟垢。3歲後,寶寶會(hui) 漱口了,推薦使用黃豆粒大小的牙膏來刷牙。7歲以下的孩子自己不能獨立把牙齒刷幹淨,父母要堅持每天早晚2次幫助兒(er) 童清潔口腔,睡前1次尤為(wei) 重要。口腔清潔包括刷牙和用牙線,注意要麵麵俱到,不能有遺漏。同時,推薦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孩子7歲以後,一般能自己提供基本的口腔衛生保健(刷牙和使用牙線),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定期檢查牙齒是否清潔到位。此外,父母還要定期帶孩子接受專(zhuan) 業(ye) 的口腔檢查,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
控製吃糖頻率比控製吃糖量更關(guan) 鍵
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5歲兒(er) 童乳牙齲患率為(wei) 70.9%,12歲兒(er) 童恒牙齲患率為(wei) 34.5%,兒(er) 童齲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未經治療的齲洞不會(hui) 自行愈合,如果不進行幹預,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sang) 失。
為(wei) 什麽(me) 兒(er) 童齲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口腔的患齲增加往往和經濟相關(guan) ,很多國家都有這種經驗——經濟發展好了,國民吃的食物精細化程度提高了,細的、軟的、含糖的食物攝入增加了,患齲情況也就逐漸增多。”劉敏強調,家長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尤其在孩子1—2歲時,要注意科學喂養(yang) 。
“如果寶寶1歲後含奶瓶入睡(包括母乳和配方奶),齲齒的發生幾乎不可避免;寶寶1歲後吃夜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也幾乎等同於(yu) 得齲齒。”劉敏說,齲病是口腔中的致齲菌分解糖分產(chan) 酸、腐蝕牙齒的結果,寶寶的齲齒也一樣:奶中的糖分被致齲菌發酵產(chan) 酸,乳牙長期浸泡在這種酸性環境中,牙體(ti) 組織容易遭到破壞,形成齲齒。含奶睡覺和夜間頻繁吃母乳是發生乳牙齲最主要的原因,1周歲後的寶寶不建議再喝夜奶;1歲以後的寶寶,除喝奶外,會(hui) 逐步嚐試少鹽、少糖、少刺激、淡口味的輔食,寶寶不會(hui) 漱口,喝完奶或吃完輔食後可以給寶寶喝幾口溫白開水,可以達到簡單清潔口腔的目的。此外,溫白開水也應是寶寶的日常飲用水,不要添加蔬菜汁、維生素、鈣片等,如果需要補充上述營養(yang) ,應在短時間內(nei) 喝完,不應作為(wei) 日常飲水。
既然糖是引起齲齒的主要原因,為(wei) 預防齲齒,是否應該嚴(yan) 格控製孩子對糖的攝入?
“一味地強調控糖並不科學。”劉敏強調,控製吃糖頻率比控製吃糖量更為(wei) 關(guan) 鍵,想給寶寶吃糕點或零食時,可以適量隨餐吃,但要盡量避免兩(liang) 餐之間攝入零食。想給寶寶喝鮮榨果汁、蜂蜜水等含糖的飲料時,可以改用杯子或碗和勺子喝。進食後記得刷牙或漱口,以減少糖分在牙齒表麵停留的時間。
做好自我保健是預防齲齒的根本
有人認為(wei) “乳牙壞了不用治,反正遲早要換掉”,這個(ge) 觀點對嗎?
“當然不對。乳牙壞了影響孩子的咀嚼、發音,引發的炎症和疼痛是現實的。乳牙如果壞得嚴(yan) 重,恒牙的發育也會(hui) 受影響。”劉敏說,乳牙是恒牙發育的指南針,每顆乳牙下麵都有一顆正在發育的恒牙胚,乳牙壞了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有可能影響下麵的恒牙胚胎和以後的恒牙健康;如果乳牙因為(wei) 嚴(yan) 重齲壞而過早拔除了,可能導致以後恒牙萌出的空隙不夠而長出參差不齊的牙齒。
“恒牙列中最早萌出的牙齒是第一恒磨牙,它在乳牙列的最後麵,是一個(ge) 大牙,上下左右各一顆,共4顆。由於(yu) 它常在孩子6歲左右萌出,所以又叫‘六齡牙’。”劉敏說,第一恒磨牙特別重要,而且容易齲壞,還被很多家長誤認為(wei) 是乳牙,必須重點保護,第一恒磨牙有一個(ge) 專(zhuan) 屬的防護措施——窩溝封閉。
“當我們(men) 張開嘴,能看到後邊大牙的咬合麵(咀嚼食物的一麵)是凹凸不平的,凹陷的部位就叫窩溝。有些孩子的窩溝比較深,食物和細菌嵌塞進去,家長很難用牙刷清潔到位,蛀牙很容易從(cong) 這些縫隙開始,醫學上稱這種齲為(wei) 窩溝齲。”劉敏說,窩溝封閉是國際上成熟的預防第一恒磨牙齲壞的適宜技術,也是中國兒(er) 童口腔公共衛生項目的主要幹預措施。它是指把材料塗布於(yu) 牙齒的窩溝點隙,形成一層保護性的屏障,把牙齒的溝裂點隙填平,這樣一方麵食物殘渣不容易滯留在牙齒表麵,另一方麵口腔清潔變得更容易。
當然,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窩溝封閉。專(zhuan) 家介紹,孩子患齲風險高,窩溝深、不容易清潔,就需要進行窩溝封閉。如果窩溝淺,孩子患齲風險低,就不需要封閉。如果第一恒磨牙已經齲壞,需要補牙,也不能封閉。除了窩溝封閉,為(wei) 適齡兒(er) 童進行牙齒塗氟也是常見的預防齲齒的做法。
“窩溝封閉和塗氟隻是防齲的方式之一。”劉敏強調,做好自我保健才是預防齲齒的根本——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食物、進食後充分漱口、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有效刷牙、使用牙線,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才能保護好口腔健康。(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