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防範重點 精準應對汛情
核心閱讀
前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guan) 部門精準指導重點地區做好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庫出險和城市內(nei) 澇等災害防範工作,全力搶險救災。各地區各部門緊盯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庫安全度汛等環節,落細落實防範應對措施,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當前,我國正式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guan) 鍵期,多地進入主汛期。入汛以來,我國經曆了18次強降雨過程,21個(ge) 省份27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多雨區主要集中在東(dong) 北中部、西北東(dong) 部、華北西南部、黃淮西部、江淮東(dong) 部及湖北西北部。
據預測,“七下八上”期間,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區域性洪水、幹旱、高溫熱浪偏重。如何做好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庫出險和城市內(nei) 澇等災害防範工作?如何補上短板?記者進行了采訪。
搶早搶小,應對中小河流洪水
4小時,雨水從(cong) 四麵山坡匯流,綦江水位陡漲,7月初,“綦江2023年第1號洪水”形成。“中小河流洪水形成速度快,考驗不小。”重慶市綦江區水文與(yu) 水旱災害防禦中心主任杜娜說。
預報預警跑在前,為(wei) 防汛贏得主動權。“提前接到氣象預報和漲水風險提示後,我們(men) 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傳(chuan) 遞到70個(ge) 村。監測預警責任人和轉移安置責任人及時到崗,排查風險隱患,提前預備搶險物資。”杜娜介紹。
重慶山勢崎嶇,水係發達,中小河流是防汛重點。今年,重慶明確了104條山區河道的防汛抗洪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責任人、主管部門責任人、鄉(xiang) 級和村級河長責任人、巡查管護責任人等“四個(ge) 責任人”,全力確保防洪安全。
中小河流,點多麵廣,洪水如何防?“我國中小河流約有1萬(wan) 條,這些河流麵積小,匯流快,洪澇災害突發性強。同時防洪標準低,預報預警體(ti) 係欠缺,諸多因素疊加,使得中小河流成為(wei) 發生洪澇災害的高風險區域。”鄭州大學水利與(yu) 交通學院教授左其亭介紹。
多措並舉(ju) 保障防洪安全。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介紹,汛前,水利部門對河道行洪、堤防安全、預案編製等環節開展全方位檢查,突出排查跨溝道路橋涵阻塞壅水、溝道泥石淤積等涉河風險,督促各地完善預案、消除隱患。汛期,堅持滾動預報預警,完善“叫應”機製,並督促各級水利部門加強巡查值守,預置搶險力量、物資和設備,確保險情能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置。
各地聞“汛”而動,落細落實各項舉(ju) 措。湖北省完善預應一體(ti) 、直達一線的預警“叫應”機製,確保信息到人。江蘇省已完成三河閘及淮河入江水道等9條重要行洪河道預警響應機製方案編製,保障中小河流行洪安全。
“從(cong) 長遠看,要統籌好應急處突和長遠規劃。”左其亭介紹,建議進一步加強中小河流係統治理,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科學編製規劃,開展係統治理,推進堤防加固、清淤疏浚、水係連通、硬化美化等,提升整體(ti) 防洪能力。接下來,水利部以及相關(guan) 地區將加快治理步伐,優(you) 先實施沿河有縣級及以上城市、重要城鎮和人口較為(wei) 集中的河段治理。
壓實責任,確保中小水庫安全度汛
目前,我國已建成各類水庫9.8萬(wan) 多座,確保水庫安全度汛,責任重大。
太行山東(dong) 麓的河北省武安市,分布有4座中型水庫、26座小型水庫。山高坡陡、源短流急,一旦遇上暴雨,水庫水位陡漲陡落。“巡查到位,心裏才有底。”口上水庫工作人員霍紅軍(jun) 說,“水庫以低於(yu) 汛限水位運行,我們(men) 對發電洞、泄洪洞、發電機組、預警設備等全麵檢修,每天巡查兩(liang) 遍重點部位,確保萬(wan) 無一失。”
行政、技術、巡查“三個(ge) 責任人”必須全部到位,全麵排查水庫溢洪道、放水設施等關(guan) 鍵部位及防護措施準備情況,病險水庫主汛期原則上一律空庫運行……一係列舉(ju) 措為(wei) 水庫安全度汛保駕護航。“水庫度汛,關(guan) 鍵靠防。責任到人,措施就能到位。”姚文廣說,水庫蓄泄洪時,應立即轉移洪水威脅區內(nei) 所有人員。遇到水庫出險,應及時處置,提前組織影響範圍內(nei) 人員轉移,確保群眾(zhong) 生命安全。
各地因地製宜,積極探索。湖北省要求,病險水庫、高水位運行水庫責任人在強降雨期間駐壩值守,目前“荊楚水庫”監測平台開展電話抽查7000餘(yu) 人,發送預警短信1.8萬(wan) 餘(yu) 條。貴州省突出抓好病險水庫、在建水庫等24小時巡查值守,要求在建水庫未經蓄水驗收不得蓄水運行。
小型水庫度汛,需格外警惕。左其亭介紹,我國小型水庫約9.4萬(wan) 座,占水庫總數超95%。小型水庫存在建設時間早、標準低、權屬不清晰、管理不健全等問題。一方麵,完善工程措施,推進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完善基礎設施。另一方麵,加強非工程體(ti) 係建設,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若是出現險情,確保有人管、會(hui) 搶險、能轉移。
今年,水利部有序實施128座大中型、3500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汛前基本完成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設施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
精準施策,防範城市內(nei) 澇
7月6日深夜,湖北省廣水市遭遇強降雨,城市多處出現積水。隊伍集合、排查隱患、管製交通……截至目前,湖北出動應急處置力量1.8萬(wan) 人次,出動設備車輛2800餘(yu) 台次,有效保障了強降雨期間城市運行安全。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力度,城市內(nei) 澇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存在自然調蓄空間不足、排水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特別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高樓大廈、道路、廣場等基礎設施較大程度改變了下墊麵,城市內(nei) 澇形成時間快,洪峰流量大,防範難度加大。”左其亭說。
防範城市內(nei) 澇,找準風險點是關(guan) 鍵。水利部要求將城市防洪置於(yu) 流域防洪係統,做好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工作,落實“拒、繞、排”措施。湖北以城市主要道路、易澇區段排水管渠為(wei) 重點,對463個(ge) 城市排澇泵站設施進行檢修維護,對278個(ge) 易澇積水點進行及時整治;江蘇整治完成255個(ge) 城市易淹澇片區(點)。
城市內(nei) 澇,不僅(jin) 要防,更要治。左其亭介紹,排、滯、滲、蓄,全麵發力。安排好排澇泵站等設備,暢通骨幹排水通道,讓積水排得出,洪水流得走;增加城市綠地,建設海綿城市,讓雨水滲得下;守好城市濕地,完善雨水貯存設施,讓雨水有地方蓄。
“城市建設要為(wei) 洪水找出路。”左其亭介紹,江河湖庫是洪水天然蓄滯場所,河道是洪水天然行洪通道,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全過程,合理安排生產(chan) 、生活、生態空間,走內(nei) 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本期統籌:郭 玥
本報記者 王 浩(來源:人民日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