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上半年:“鋼絲繩”上謀生機
2023年上半年的第三方支付行業(ye) 持續嚴(yan) 監管態勢。
重拳整治收單業(ye) 務、巨額監管罰單頻出、支付機構加速洗牌……多位受訪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第三方支付的2023年,猶如“走在鋼絲(si) 繩上”, 央行259號文落地執行對線下收單市場衝(chong) 擊巨大,整個(ge) 行業(ye) 更趨保守,業(ye) 務也轉向收縮狀態;不過,合規線上還有生存線,也有人士透露,部分線上機構受業(ye) 績推動業(ye) 務表現也有所激進,不過一般也不敢觸碰法律紅線,新業(ye) 務市場布局方向主要集中於(yu) 跨境、航旅、新業(ye) 務形態(如數字藏品等)……
嚴(yan) 監管空前
談及2023年對支付行業(ye) 的最大感受,“嚴(yan) 監管空前”,是不少支付人士齊齊說到的關(guan) 鍵詞。
“必然是‘6·30’事件(《關(guan) 於(yu) 加強收單外包服務市場規範管理的意見》),灰色地帶的銀行卡收單業(ye) 務完全合規化運營,支付公司營收挑戰確實不小。盡管隨著社會(hui) 經濟複蘇,支付公司也會(hui) 迎來一波利好,但與(yu) 監管壓力形成的營收對衝(chong) 會(hui) 如何,暫時無法預測。” 一華東(dong) 地區支付機構從(cong) 業(ye) 者坦言道。
華北地區一支付公司高管同樣提及了線下機構的挑戰,優(you) 惠費率追償(chang) ,對多家線下機構的追償(chang) 確實具有很大的震懾力。尤其是259號文(《中國人民銀行關(guan) 於(yu) 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guan) 業(ye) 務管理的通知》)的落實,對於(yu) 真實商戶和交易的穿透,對線下收單機構影響較大。
所謂優(you) 惠費率追償(chang) ,緣起於(yu) 今年上半年業(ye) 內(nei) 熱議的“跳碼”事件。今年4月底以來,包括拉卡拉、翠微股份、新大陸、新國都、仁東(dong) 控股多家公司相繼自曝“跳碼”,把優(you) 惠費率給予了並不該享有優(you) 惠的商戶,從(cong) 多家公司已披露的在營業(ye) 外支出“其他”項金額來看,5家公司由“跳碼”產(chan) 生的退還資金總額已超28億(yi) 元。
嚴(yan) 監管除了對線下收單的整治外,在今年披露的罰單中亦有體(ti) 現。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7月17日,今年以來共有十餘(yu) 家支付機構收到至少36張罰單,罰沒金額總計近63億(yi) 元。
就在不久前,央行對支付巨頭支付寶、財付通分別開出巨額罰單,其中,財付通因涉11項違法行為(wei) 類型,被央行警告,沒收違法所得5.66億(yi) 元,罰款24.27億(yi) 元;支付寶則因涉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等7項違法行為(wei) ,同樣被央行警告,沒收違法所得8.309億(yi) 元,並罰款22.31億(yi) 元。
從(cong) 上半年罰單來看,涉反洗錢被重罰的同樣不少,例如,被罰常客開店寶因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與(yu) 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違法行為(wei) ,被罰款1984萬(wan) 元。
對於(yu) 2023年監管形勢,博通谘詢金融行業(ye) 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評價(jia) ,“從(cong) 監管角度出發,我覺得支付行業(ye) 正在從(cong) 相對寬鬆的行業(ye) 整體(ti) 性規範向細分業(ye) 務規範演化,預計2023年《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或將正式發布,且其中部分條款或迎來變化。後續,主要還要看檢查監督的頻率,特別是對於(yu) 反洗錢和跳碼、代理商等問題的查處,後續可能還會(hui) 更加嚴(yan) 格,頻率也會(hui) 更高”。
保守與(yu) 激進
嚴(yan) 監管之下,不同業(ye) 務類型機構表現也不盡相同。
“活下去應該是所有支付公司目前最看重的事。”前述華東(dong) 地區支付機構從(cong) 業(ye) 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cong) 行業(ye) 機構應對來看,目前應該是激進和保守並存。“6·30”之後,支付企業(ye) 麵臨(lin) 合規運營、存量機具消耗等眾(zhong) 多困境,一方麵是保守的保證生存,另一方麵也麵臨(lin) 激進的庫存(代理商為(wei) 主)和開拓新業(ye) 務場景。
從(cong) 多家支付機構反饋來看,受監管影響更多趨於(yu) 保守的是線下收單機構,過去近一年來監管部門對所有銀行卡收單機構的優(you) 惠惠率進行了核查,部分地方監管要求收單機構對套現交易進行降額,259號文也要求對終端商戶和交易進行穿透,都使得線下機構業(ye) 務更加保守。
也有人士透露,部分線上機構受業(ye) 績推動表現有所激進。不過整體(ti) 來說,近年來由於(yu) 嚴(yan) 監管的原因,機構普遍提高了對風險的重視程度,再激進的支付機構一般也不敢觸碰法律的紅線,創新主要集中於(yu) 跨境、航旅、新的業(ye) 務形態(如數字藏品等)、下沉的聚合支付等。
就在7月17日,PingPong回應稱“已落地和AliExpress速賣通的平台合作,支持中小跨境電商賣家通過更多平台展業(ye) 全球。我們(men) 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nei) 同行走出去,開始進行全球化布局,也有更多企業(ye) 參與(yu) 到跨境支付行業(ye) 中來,這意味著跨境支付和全球市場已經成為(wei) 行業(ye) 認可的具備廣闊增長前景的領域”。
另外,一家不久前完成股東(dong) 變更的支付公司從(cong) 業(ye) 者也表態,“上半年主要忙於(yu) 控股股東(dong) 的變更,後續一方麵會(hui) 加強對人民幣跨境業(ye) 務的支持。另外會(hui) 加強電商場景,尤其是信用卡分期業(ye) 務的拓展”。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e) 高級谘詢顧問蘇筱芮表示,2023年已經過半,整體(ti) 來看,支付行業(ye) 危與(yu) 機並存,一方麵,從(cong) 牌照續展等情況來看,支付洗牌程度繼續加劇,一些機構主動或被動退出市場,使得存量玩家繼續減少,另一方麵,巨頭通過收購等方式獲取支付牌照進入市場仍在持續,反映出支付牌照仍具有市場價(jia) 值及其含金量。
不過,支付公司目前也麵臨(lin) 不少挑戰和壓力,蘇筱芮進一步說到,伴隨著支付流量的逐步見頂以及獲客費用的上升,獲取增量客戶的難度仍處於(yu) 高企狀態,另外則是維護存量客戶,尤其是中小商戶方麵,如何強化準入和日常巡查,防範洗錢、套現等風險仍需要支付機構進一步提升水平。
危中謀生機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產(chan) 業(ye) 鏈和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博通分析的數據顯示,條碼支付、銀行卡收單和網絡支付,加在一起超過400萬(wan) 億(yi) 元的年交易規模,每條產(chan) 業(ye) 鏈的流水分潤都能超過1000億(yi) 元。
展望後續,隨著宏觀經濟的持續複蘇,預計支付行業(ye) 整體(ti) 交易規模在2023年全年會(hui) 有較大反彈,預計部分支付機構的業(ye) 績也會(hui) 隨之有所上揚。
王蓬博指出,上半年雖然部分機構受到“6·30”大限的影響,提高特殊場景的費率,但也是部分機構為(wei) 了避免商業(ye) 違約,希望代理商自動流失的舉(ju) 動,銀行卡收單市場仍是一個(ge) 穩定且有較高收益的市場;不過觀察預付卡市場,可以預計的是仍然不會(hui) 有大的起色,目前來看,多用途預付卡的網點和使用場景限製仍然沒有解除的跡象。
另外,在業(ye) 內(nei) 看來,支付作為(wei) 金融基礎設施和商業(ye) 數字化入口的地位不會(hui) 改變,從(cong) 互聯網平台熱衷收購支付牌照就是最好的證明。從(cong) 支付業(ye) 務模式上不難看出,第三方支付行業(ye) 目前已經步入產(chan) 業(ye) 穩定期,表現為(wei) 產(chan) 業(ye) 鏈分工明確、份額固定、監管政策完善,而且已經形成巨額存量空間。
在王蓬博看來,目前階段,主要是行業(ye) 要跟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而逐漸做出改革和出清,部分支付機構應該拋棄舊的灰色地帶收入,盡早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博通分析認為(wei) ,支付機構企業(ye) 數字化服務將成為(wei) 下一個(ge) 各家支付機構和聚合支付服務商競爭(zheng) 的重點領域。
展望後續,蘇筱芮則認為(wei) ,目前市場仍有三類機會(hui) ,側(ce) 重於(yu) 技術方向,以刷掌支付為(wei) 代表的新型生物支付手段,“掌紋+掌靜脈”雙因子驗證模式能夠嚴(yan) 密商家的風控防線,為(wei) 商家帶來安全、便捷的支付收款方式,特別是在一些需要頻繁進行支付的場景下,如餐飲、零售等行業(ye) ,刷掌支付可以大大提高支付效率;另外則是數字人民幣“無網無電”支付及硬錢包的應用,此外還有AICG+支付助力商戶經營的具體(ti) 應用,例如已有頭部支付機構探索為(wei) 小微商戶提供生成式軟件,助力其快速產(chan) 出宣傳(chuan) 文案、海報等,以技術為(wei) 導向助力商戶數字化經營將是支付機構重點比拚的賽道。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